APP下载

移风易俗的两种方式

2005-04-29许德彬

辽河 2005年6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齐桓公商鞅

许德彬

陈规陋习,每个朝代都会遇到;移风易俗之举,每个国家都有可能发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人们移风易俗,提升社会风气?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曾为移风易俗之事伤透了脑筋。

齐桓公立国之初,齐人喜欢穿紫色的衣服,而紫色的衣服的价格是普通衣服价格的数倍。光穿紫色衣服一项的费用就耗费了齐国大量资金,这对齐桓公的争霸大业无疑是不利的。齐桓公试图以命令的形式改变此风俗,但收获甚微。一天散朗后,齐桓公问管仲:怎样才能改变齐人穿紫衣的风俗?管仲说:你要别人不穿紫色的衣服,你自己就得带头不穿。第二天,齐桓公故意不穿紫色的衣服上朝,并对左右近侍说:“我决不再穿紫色的衣服,我嫌紫色臭。”一周以后,齐桓公左右近侍中,看不到有穿紫色衣服的人;一月以后,王公大臣中,看不到有穿紫色衣服的人;一年以后,齐国的都城中,看不到有穿紫色衣服的人;三年之內,在齐国的国境,看不到有穿紫色衣服的人。顺带提一下,战国时,楚王喜欢瘦腰美人,官人为诗好楚王,大量节食,形成“楚王喜瘦腰,宫人多饿死”的结局。齐桓公靠自身的行为移风易俗,亡层领导的喜好,对社会风气产生的影响可谓重大矣。

而秦国的商鞅则是靠残酷的刑罚移风易俗。秦在商鞅变法之前,是一个西部边陲小国,民风淳朴,人性温和。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力大增,社会治安大为改观,几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状况。但秦原先淳朴的民风也为之大变:人民互相监视,互相检举;军士为一敌人首级,不惜互相残杀。商鞅以强力推进的方式改变社会风气,存在不少的负面效果。一是它抹杀了人们正义的观念,使人们只知有法,不知法之—亡还应有正义、天理。二是这种靠强力推进移风易俗的效果不可能长久,秦朝二世而亡的事实,就验证了这个道理。就商鞅本人而言,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意识到一味重法的弊端了。据《史记·商君传》载:商鞅被诬谋友,秦惠王为报私怨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清,舍人无验者坐之。商鞅“嗟乎,为法之一至此者!”

上溯之,古人移风易俗改变社会风气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齐桓公式的以身作则方式;另一类是商鞅式的强力推进方式。无论是强力推进式还是以身作则式的方式,在特定条件下都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不过,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统治者不同的治国理念上的差异和对人的尊重程度的不同。商鞅式的方式反映的是一种以人民为客体,忽视民智,忽视民情的一种改变社会风俗的方式。以商鞅式的方式移风易俗,统治者常有父母官的情结,体现在为民做主上——经常以国家的强制力向人民推行自认为是好的生活方式。由于缺少科学论证,以商鞅的方式来移风易俗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局。齐桓公式的移风易俗是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对人民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改变风气的目的。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移风易俗方式,因为移风易俗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化人心的活动,只有用教育的方式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说明了对教化风俗之事,只能靠榜样引导,而不能靠强力推进。孟子也说:君子欲化民成俗,莫如学。移风易俗属于教化范围的内容,对教化的东西用法律来强行推进,尽管它可能救弊于一时,但难见长治之安之功效。

今年春天开始,营口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移风易俗新营口”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包括文艺创作,社区家庭才艺和创作歌曲,漫画创作等内容主题活动,用文艺的娱乐和审美功能来号召群众移风易俗。这也许是上述两种方式之外的第三种理想方式吧。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齐桓公商鞅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树敌太多商鞅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