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山北梁

2005-04-29王铁夫

辽河 2005年6期
关键词:子村杏核窝棚

王铁夫

南山是辽西老家的——座小山的名字。其实,这座小山原来并没有名字。南山的南面有一座水库,原来叫七家子水库。后来市里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将其与南湖合称为东郊湖风景区。湖南面的山是北镇名山医巫间山的余脉,很有些模样,因此皆有名:高山、元宝山、猫头岭、老鹰山。跟湖南的山比,湖北面的山就显得十分的渺小而不值得一提了。于是,人们就以东郊湖为界,湖北的山便被习惯称做南山。

南山不大,方圆不过几里。山的西边与草地隔着一条大道。再往西走有一条大沟,沟里散居着几十户人家,这个村子被称为赵家沟。东侧则是辽河支流的河套,只是连年的干旱,已经看不到河水的踪影了,过了河套就是五家子村。从山脚下抬头看山,还能觉出它是一座山,至少是一座小山。而从湖南的山上俯瞰南山,南山就不像山了,就像村人贴的苞米面大饼子一样,薄薄的一层贴在地上。南山的山上满是松柏,一片翠绿。可有三个时节会给这绿色带来变化。一是五月的时候,靠东边有一条槐树沟,沟里的槐树花缀满枝头。远远地看,像一只银簪插进了南山。二是七月的时候,南山的腹部有——条大沟,宽不过一百多米,南北贯通,沟中长满山杏树。山杏成熟之时,满沟金黄,此时则像一只金簪插进了南山。还有就是秋天的时候,山脚下的一片楓树林被染成了红色。像给南山戴了——个红红的领结。

南山虽不大,却常能创造很高的经济价值。进入七月,山杏成熟,采摘之人络绎不绝。山杏肉苦涩,有硬茬,不能食用,杏核才是真正的宝贝。一袋一袋地采回家,放在闲置的耳房里沤,等杏肉腐烂后再用脚搓,肉核分离。每到这时,都有外地人在村里等着收杏核。采完杏核,就得等着采蘑菇了。蘑菇创造的经济价值要在杏核之上。最常采的蘑菇是:红蘑(有的地方称之为油蘑或松蘑)和黄蘑。这两种蘑菇都生长在松树下。黄蘑遍地都是,但不值钱,也不好吃,采的人极少。相对黄蘑来说,红蘑就显得金贵多了。新鲜的红蘑每斤二十多块钱,干的每斤四十多块钱。早晨是采蘑菇的最佳时间,脚蹬水靴,一手挎筐,一手执镰刀或木棍儿(用来翻草与防蛇),行走在齐臀深的草丛中,很有一种冒险的味道。经过露水与地气一夜的滋润,隐在腐土败叶中的蘑菇纷纷探出头来,有时竟是几十个兄弟一齐露面,让采蘑菇的人兴奋得大叫。尽管辽西干旱少雨,可隐于山中的几眼泉水却出奇的旺,一溪清泉潺潺地流淌。给那些采蘑菇、摘山杏、牧牛羊、搂柴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饮水机。经常行走于山中的村人,都能很准确地觅到泉水的位置。

山体舒缓而有节奏地延伸到山脚下。南山脚下的村子叫七家子村,是个蒙汉满族杂居的村落。大概原来这里只有七户人家,而且蒙族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吧,于是,给村子起名的时候就叫成了七家子蒙古族村了。这样的村名在辽西屡见不鲜。据说,这里居住的村民大多都是从山东和山西来的。那时,东北人烟稀少,有大片闲置的黑土地,而山东和山西的情况正相反,很多山东山西的人为了解决温饱,都挑着挑子或推者独轮车闯关东来到这里,落户生根。起初,只搭个窝棚或盖个简易房,因此,也有很多村落叫窝棚,再在前面冠以姓氏,如刘家窝棚、马家窝棚。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无论七家子还是五家子,都已经是拥有二百多户人家的庞大的村落了。七家子村不大,却民风淳朴。我曾在此生活了十三个年头,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每次回到那里,行走在村街的土路上时,常看见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坐在院门口的树底下乘凉。那树也有几十年的树龄了,浓荫匝地,好不凉爽。树下有石桌和石凳,都是老人年轻时在山上打石头时留下的杰作。老人盘腿坐在大石上喝茶,抽旱烟。见我过来,老人望着我用蒙语说:“恩和尼乎(意为:这是谁家的小子)?”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我。我听了,就笑着说出母亲的名字。老人听后,点点头,说:“扎(叹词,意为都这么大了)!”一路走过去,一路都有人问。其实,这些老人当中有很多人在我小时侯都抱过我,只是过去的年头太多了,那时我才几岁呀!而现在我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变化是可想而知的。

南山在村南,顾名思义,北梁就是村北的一道梁。可别小看了这道梁,它原来是细河区与新邱区的界线,往北走就是新邱的地界了。梁虽小,却是村人进城的必经之路,翻过这道梁,就到城里了。从村庄向南看,满眼绿色,那是满山的松柏。而向北看也是绿色,那是什么呀?庄稼呗!这片庄稼地里留下了我们很多童年的脚印。打乌米、挖酸不溜、抓水牛儿(一种雨中才会出现的甲壳虫),而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挖野菜。小时候,经济十分拮据。与我年纪相仿的孩子们几乎都挖过野菜卖。那时,地里很少有上化肥的,一律用农家粪肥。野菜就特别多。三四月份,苣卖菜和苦麻子最嫩,最爽口,也最受城里人青睐。放学后回到家,书包甩在炕上,急急忙忙奔北梁跑,北梁的苣卖菜特别多。到日落西山的时候,挖一挎筐是不成问题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拿到城里卖。卖苣卖菜与卖其它的东西不一样,不用秤称,而是用碗量。用比小碗大一些的二碗,五分钱一碗。串趟房叫卖:“苣卖菜了!”那个“了”字拉很长的音,后面常有城里的孩子出来撩闲:“人吃狗卖了!”原来北梁上有一大片坟地,是走小路到城里的必经之路。路紧贴着坟,阴森森的。每次单独路过这里,都要唱一支歌给自己壮胆。还不时瞟一眼后面,看有没有什么东西跟着。不过现在好了,这片坟地已经在六年前全部迁走了,腾出大片的土地用来种庄稼。据说,这样的地很有劲儿,我回老家时特意从这里经过,想看看是真是假。我看到庄稼果然长势喜人,苞米叶宽色绿,不知与这片坟地有没有关系。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子村杏核窝棚
村民变股民 幸福节节高
迟开的花
迟开的花
小山村里的“大当家”
小山村里的“大当家”
——记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黑山县大虎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台子村党支部书记司洪志
以融媒体讲述“窝棚创业者”的故事
狼和大象
“避税窝棚”(大家拍世界)
自制玩具
上等品开花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