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想象之路,自己走过
2005-04-29崔光宙陆家齐
崔光宙 陆家齐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国民族音乐“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的成员之一,他对推动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844年3月18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出生在俄国诺夫哥罗德的一个小镇,即现今列宁格勒东南180公里处。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的政府官员,应父亲的要求,1865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进了圣彼得堡海军专科学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学习音乐。起初他随乌科希学习钢琴,1859年又随卡米尔学习作曲。经卡米尔介绍,1861年6月8日他认识了“五人团”的首领巴拉基列夫,这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生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作曲生涯,并在创作手法上深受巴拉基列夫的影响。
1862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海军专科学校毕业,接受为期三年的远洋训练,乘“阿尔马斯”号训练舰由特隆修塔军港出发,经过挪威、英国、美国的纽约、南美的巴西以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最后回到俄国。长达三年的海上生活,不但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日后创作《天方夜谭》时有描写海洋的丰富灵感,而且许多美丽的主题也在此时酝酿而成。由此可见,管弦乐曲《天方夜谭》是先有了音乐素材,才去构想标题,而不是先有了标题,才去构想素材。在他写作了12年的《自传》中,他曾经提到,他原先写作这首四个乐章的管弦乐曲时,只是用:“第一乐章,前奏曲;第二乐章,叙事曲;第三乐章,慢板;第四乐章,终曲”这样简单的说明。后来,他的学生李亚多夫(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师、指挥家)在帮助他校阅过总谱以后,建议他明确表明各乐章的具体内容,于是经过反复考虑,他才在新版乐谱上加上《海洋与辛巴达的船》、《卡伦德王子的叙述》、《年轻的王子与公主》、《巴格达城的宴会,船舶撞向立有青铜骑士的岩石》这样四个标题。他所选取的这些插曲内容上并不连贯,整个创作意图在于在音乐中表现“神话故事的多姿多彩和东方风韵”。最初,他只考虑音乐的细节,后来他才倾向于摒弃细节而侧重表现这件作品的交响乐性质。他为这首乐曲听起的标题仅仅是“引导听众走上他自己曾走过的想象之路,而把所有的细节留给不同爱好,不同气质的听众”。总谱于1888年夏天完成,同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由作曲家亲自指挥演出,大获成功。
这首管弦乐曲第一乐章是“海的主题”,第二乐章是“暴风雨主题”,第三乐章是“舞蹈主题”,第四乐章是“节日的主题”。使整首乐曲统一起来的主题旋律最初由小提琴奏出,贯穿第二和第四乐章、第三乐章末尾直至终曲,这支旋律体现宰相的女儿舍赫拉查德对夏利尔国王讲述故事时那种轻松、和悦的声音。受所有忘恩负义的女人的欺骗,作为报复,国王惯于在新婚后的第二天将妻子处死,但舍赫拉查德的故事如此引人入胜,以致国王听得着了迷,日复一日推迟了对她的处决,最终完全取消那个令人不寒而傈的计划。
国王夏利尔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如雷灌耳,威武凶残,但在作为故事叙述者角色的舍赫拉查德的声音插入以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二乐章讲述卡伦德王子(大管独奏)伪装成一个僧侣,漫游四方,不久,国王对这个故事似乎显得有些厌烦,他的威武与舍赫拉查德的柔声细语揉合在一起。在以后的故事中,国王显得很安静,这一段音乐讲的是年轻的王子(开展主题)与年轻的公主(单簧管和小鼓)。可能是这段优美的爱情音乐,使国王屏息聆听。最后乐章重现国王的威武和舍赫拉查德的诉求,许多先前的主题重复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巴格达的节日盛况。这段音乐突然转变为对碧波万顷的海洋的描写,一艘海船触礁遇难。国王的主题,到了第四乐章末尾,终于融化到柔美的舍赫拉查德的主题之中,这和《天方夜谭》的故事结局完全吻合。
在欣赏这首乐曲时,我们没有必要在音乐中去追寻阿拉伯民间的真实故事,因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只是用了一个《天方夜谭》的主题旋律贯穿全曲,并没有根据《天方夜谭》原著的具体内容进行创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去体会它所显示的内在意义,即光明与智慧必将战胜阴暗与心魔,度过死亡的危机。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这首乐曲所剩下的也许只是一堆华丽的音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