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佳义工奖”想到的
2005-02-01杨成辉
杨成辉
据报载:有个国内的学者到其在美国的朋友家里作客,发现朋友的孩子每个学期都得到了奖状,很感兴趣,对这孩子称赞有加。他的朋友高兴之余,道出个中奥秘,称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均能得到某个方面的奖励:学科成绩总分高的能得奖,单科成绩优秀的能得奖,学科进步的能得奖;品德好的能得奖,劳动积极的能得奖,体育运动出色的能得奖,纪律遵守好的能得奖,参与集体活动表现好的能得奖,出满勤的能得奖……如果一些学生还得不到奖励,学校规定只要他在校外能参加社区服务,也能得到诸如“最佳义工奖”之类的奖励。可见,美国一些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在各自成长道路上的点滴进步,努力让每个孩子有成功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有成功的快乐。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许多人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学校也将其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如果以它为关键词在Google搜索一下,发现結果竟然约有1,720,000项之多,可见其出现频率之高,但由此就能说其真正深入人心了吗?以学生评价来说,跳不出传统评价桎梏的学校仍大量存在。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几乎都毫无例外地严格按指标数进行评比,即使有的学校想极尽完美评价学生,但在期末能得到奖励的学生还是很小一部分。在学生评优中,永远是三好生、特长生等少数学生在唱“独角戏”,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年复一年地空手而归!绝大多数没得奖的学生,难道真的一所无长?试想,学生没有成就感,老师、学校又从何谈起成就感?我们许多学校过多强调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却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其社会化成长进程中的独特个性。因此,我是多么希望在我们的学生中间,也能出现一些“最佳义工”!美国著名教育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评价学生的多元视角,“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成功的学生”。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减少失败增加成功”,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这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