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谈讲色变”

2005-01-24蒋桂冬

人民教育 2005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新课程课文

蒋桂冬

最近,笔者聆听了许多位青年教师的精彩做课。这些课都紧跟新课程的步伐,不同程度地渗透了课程的新理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以教学文言文《学弈》一课为例。这节课无论是课前导入,还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强烈欲望,都很成功,但接下来的一些环节让人觉得有“作秀”之嫌: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结果,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被另一些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难以理解的句子,那些学生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教师在此期间没有做任何引导、点拨或解释。试想:古诗文的理解对于有一定读书经验的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更何况一群没有任何古诗文学习基础的孩子呢?这一环节很显然是不真实的,是在课下早有“预谋”的。

不难看出教师这样设计是想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这一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是课改的方向,但如果缺少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所有问题都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那老师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况且学生能自行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摒弃琐碎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自悟自得。于是,有些教师为了摆脱“满堂灌”、“一言堂”的嫌疑,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也不讲,让学生一味地讀,一味地感悟,可以说是“谈讲色变”,从而使课文所蕴含的精华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一位校长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颇为自豪地说:“我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讲解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我认为这种提法是极不科学的,因为教师面对的不是一台台可以机械操作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智力、年龄、兴趣和爱好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操作机器的过程,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会有很多新的生成,这样硬性的规定,不过是给教师套上沉重的枷锁,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事实上,一节课是讲还是不讲,哪些地方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讲多少时间,是要依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的,决不能搞“一刀切”。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领会和揣摩新课程的内涵,不要“谈讲色变”。

猜你喜欢

古诗文新课程课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