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租赁业梦想做大

2004-07-01叶国标

瞭望东方周刊 2004年40期
关键词:租赁业融资设备

叶国标 潘 清

2004中国租赁业论坛于2004年9月25日至9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推动租赁立法建设,规范发展租赁市场”为主题。这也是继今年—亡半年融资租赁法起草小组成立并正式启动此项立法工作之后,中国租赁业的又一重大事件。

现代租赁业,在发达国家锁誉为“朝阳产业”,它既是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又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国民经济和市场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中国,租赁业走过20多年的风雨历程,依旧惨淡经营,处于“小、弱、散、乱”的困境。

2003年,全球租赁总额达4616亿美元,美国、日本、德国分别以2040亿美元、621亿美元、398亿美元位居前三名,而中国的租赁额只有22亿美元。业内人士形象地说:中国租赁业,就像山坳里一缕迟滞的曙光,却迟迟不见喷薄而出的朝阳。

跨国租赁公司中国掘金

由于体制限制,20多年来,中国租赁业徘徊不前,成了一棵长不大的“小老树”。据《世界租赁年报》统计,从租赁业市场渗透率(租赁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来看,美国达31.1%,加拿大20.2%,英国15.3%,德国9.8%,日本9.3%,东欧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也分别达到30.8%、19%、18.6%,而中国却只有可怜的1%。

作为全球租赁业中心,美国各类租赁公司多达3000余家,其中不乏像卡特彼勒、GE商务融资集团、IBM国际租赁这样的业界巨子。而中国的10家金融租赁公司、40多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以及几千家内资厂商类租赁公司,多数勉强度日,远未形成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

权威统计显示,美国租赁业对国民经济的渗透率已超过30%,而中国仅为万分之三。据业内专家估算,如果市场完全放开,国内整个租赁市场的交易额将达上万億元人民币,其利润空间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一面是发育不良的中国租赁业,另一面是潜力巨大的中国租赁市场,这使得跨国制造厂商和租赁公司加紧了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

GE副总裁瑞克·沃尔夫特说,GE旗下的医疗健康集团与GE保健融资服务公司结成了租赁伙伴关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出租商。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分别有1/3和25%的销售额是通过租赁方式实现的。“GE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中国市场。”

以出租柴油发电机著称的英国亚力克国际电力租赁公司,一年半前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公司市场总监朱利安·福特坦言,“虽然与美国、欧洲相比,中国租赁市场还很不成熟,在法律、政策、观念上还存在诸多障碍。但中国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商机,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开拓中国市场,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今年6月在沪举行的中国国际租赁展上,通用电气、卡特彼勒、英格索兰、英国亚力克、香港新利恒来等著名跨国制造厂商和租赁公司,派出强势阵容参展。在所有参展商中,70%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却形单影只。

上海是中国制造业中心,拥有众多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集团。但令人费解的是,它们却对家门口的展事似乎不感兴趣,不露尊容,来参展的只有一两家小企业。据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称,协会曾多方邀请上海本地最大的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参展,可对方却说,“我们的产品卖得不错,何必参加什么租赁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告诉《嘹望东方周刊》,在中美、中欧的WTO双边协议中,都包含了允许国外厂商在中国运用融资租赁手段促销产品的条款,这为海外银行、跨国公司、租赁公司大举进军中国租赁市场铺平了道路。随着中国人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国制造厂商开始以融资租赁方式在中国全面推销其产品。

一方面,外国银行通过分兵突进的方式,分别设立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客户资源的共享,实际上搭建了金融服务的混业经营平台,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跨国制造厂商通过设立租赁公司,把金融服务和租赁营销体系引入中国。譬如,卡特彼勒、英格索兰、通用电气、IBM、惠普、西门子、日商岩井、德国大众等跨国制造企业,已经或正在抢滩潜力巨大的中国设备租赁市场。眼下,干线飞机、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领域的跨国制造厂商,通过国内外的租赁机构,采取租赁营销的方式,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

夏斌指出,中国制造业不仅在资金实力、技术创新等方面面临跨国公司的巨大压力,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租赁市场“跑马圈地”,中国制造业在营销方式、流通渠道方面也遭遇严峻挑战。中国租赁业处于“幼稚期”,制造厂商还停留在以一次性买断为主的营销方式上,远远落后于国际现代营销的潮流。如果政府再不给国内制造厂商和内资租赁公司“松绑解套”,中国制造业和租赁业将面临更大危险。

破解融资难的钥匙

体系完善的现代租赁业,实际上是一个配置投融资资金资源、设备资源、专业服务资源、人力资源的资源配置行业。在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譬如,飞机船舶、工程机械、各种车辆、医疗设备、通讯和信息设备等大宗商品的租赁交易额,已占到全部交易额的60%以上。

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屈延凯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国内宏观调控的形势下,预计将来一段时间内,资源约束和内需不足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调节宏观经济、引导资本合理有序流动,现代租赁业大有用武之地。

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以及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如果都靠银行贷款、直接购买;既行不通又不必要。通过现代相赁,既可满足上述地区、工程的投资需要,又能盘活东部发达地区的闲置设备、存量资产,促进中国设备制造业发展。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徐鸣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中国市场太需要租赁业了,租赁业的杠杆作用很大,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调控手段不多的情况下,租赁业的作用尤其突出。”

夏斌指出,眼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贷款、上市这两条融资渠道尚难走通,而租赁恰恰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钥匙。

对中小企业来讲,本着“所有并不重要,使用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能以较少的租金支出获得100%的设备使用权,并可做到常租常新,降低了设备投资的资金压力和折旧风险。

对租赁公司来讲,由于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和专业管理能力,相赁风险容易控制。此外,根据《破产法》,租赁资产所有权属租赁公司所有,不列入破产财产。由于融资租赁比抵押贷款更具安全性,租赁公司愿意开展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

就银行而言,由于租赁公司掌握设备所有权和租金收取权,以这些资产为抵押,商业银行愿意贷款给租赁公司用于设备采购。这样,通过租赁公司,原先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资本市场,就较为容易地间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

譬如,上海金海岸租赁公司,与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及多家银行联手,推出中小企业政策担保租赁业务。中投保提供履约担保、银行提供授信贷款、金海岸提供设备租赁,三方联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绿色通道。再如,创立“浙租模式”的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0年来,以融资租赁方式,帮助2000多家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其中60%是中小企业。

猜你喜欢

租赁业融资设备
调试新设备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营改增”对不动产经营租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租赁业中的应用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试论推动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财税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