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炮轰温州炒房团第一人
2004-05-13
34岁的尹中立博士没有想到,轻轻点燃引信后,舆论对温州炒房团“轰击”的火力竟如此之猛。炒房没错,但动用1000多亿元资金(很多是贷款),转战南北,这就隐藏了重重危机。尹中立对于温州炒房团的理性批判,正是基于如上动因。北京晨报记者日前再次采访了他。
房子乃民生之关键
记者:您是何时开始关注温州炒房团动态的?
尹中立:说起来纯属偶然,今年2月,我受温州市之邀,去参与一个课题的研讨。3天中,我发现房地产炒作已相当严重。就此,我立刻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探讨,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者: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研究结果会产生这么大的社会反响?
尹中立:情理之中吧。房子乃民生之关键,人无立足之地,其他活动便是空谈。《北京晨报》等媒体报道后,《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也正是因为问题的重大吧。
我更希望能引起社会关注
记者:最近,国内舆论都在议论温州炒房团,这样的声势是否已达到你的初衷?
尹中立:除了引起广大民众的注意外,我更希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响应,从而使得整个中国的房地产乃至社会经济能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记者: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及温州炒房团的业主们有没有和你进行过深层次的沟通?
尹中立:虽然还没有相关机构和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听说温州市委已发文,禁止媒体再参与炒房团的组织和宣传。南京市政府新政策的出台,也是一种积极的反应。至于温州炒房团的业主们,迄今为止还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反馈。
建设部已对此事给予重视
记者:在经历一轮争论之后,你有没有什么新的观点?
尹中立:应该引起媒体更加关注的是,温州炒房团这样的现象仅仅是个开端,城市住房问题将会越来越尖锐。1998年的城市住房改革,使一半的城市人口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可能出现类似于上世纪初英国城市住房极端匮乏的严重问题。
记者:各地的炒房现象愈演愈烈,你觉得政府会如何应对?
尹中立:我获知建设部已对此事给予重视,但还没有明确答复。炒房团这样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不容忽视。
单靠行政手段对炒房团无用
记者:炒房团调动数千亿元资金狙击一个城市的房地产,是否说明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有缺陷?
尹中立:其实这种不良现象与政府的市场监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商品社会,政府永远不可能控制私人资金的流向,使用行政命令监管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利用相应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对其进行疏导,才能治“本”。
记者:你如何评价南京市政府先前发布的相应政策?
尹中立:这是一种政策导向,证明了当地政府并不欢迎这种投机行为,但政策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正如先前有报道称,对温州炒房团这样的现象,“只能疏导不能堵”。南京市政府的新政策虽然会对“温州炒房团”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令其放弃无利可图的南京市场,但这种地方政策并不能阻碍他们涉足其他地方的房地产业,继续制造房地产经济泡沫。
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记者:各地房地产商与温州炒房团是否相互勾结?
尹中立:就经济利益上来说,房地产商肯定是欢迎炒房团的。至于个别房地产商表示不欢迎,其中定有隐情。虽然从道义的角度来讲,炒房团绝对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从商业角度来说,房地产商不可能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的人从长远发展出发,不希望把房地产市场搅乱、整垮。
记者:近年来,除了温州炒房团四处出击外,一些海外游资也盯上了国内的房地产业?
尹中立:不用说,只要是一个持续盈利的机会,所有的资本都会积极介入。如今,温州炒房团已成为了一个“靶子”,但这种问题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为所有资本都在关注这个机会。如果我们出现政策失误,巨额的资本将造成全国范围的房地产泡沫,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届时,房地产业很可能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药包”,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眼下的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尹中立主要观点
一、从温州炒房团现象中,我所获得的启发是,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是解决城市广大人口住房的根本力量,而市场只能解决富人们的住房问题此外,不能完全使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政府一定要重新审视目前在此方面的政策,在一个深层次上进行有效的探讨。
二、如今存在一种误区,许多人都认为炒房是一种商业行为,政府不宜干涉——这其实是一种计划体制下的思维。其实,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是相同的,都需要来自政府的强有力的监管。但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也势必将面临巨大的阴力,监管力度的强弱意味着各方利益的重新南调,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力,将直接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