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燕下都“人头墩”谜团待解
2004-04-29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内有十多个高约10米、直径为几十米的圆形夯土墩台,通过多个墩台的发掘,发现其中均埋葬着上千个人头骨。距今约2000多年,这些人头究竟从何而来,史无记载,研究者也莫衷一是。为了保护起见,目前已开掘的墩台均已复原,埋藏在地下千百年的谜团犹待来日剖解。
燕下都距易县县城东南6公里左右,是战国时(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燕国都城之一,相传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燕太子送荆轲去刺秦王,都发生在此。遗址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一处较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大型战国都城遗址。遗址内十多个高大的夯土墩台颇为引人注目,但这究竟是什么却一直众说纷纭。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有两个土墩台被挖开,发现里面均是人头骨,各有千余个,当时未做深入研究。
1996年,又有一个土墩台夯土脱落,显露出一颗颗头骨,据文物部门勘察,这一土墩台内共有人头面积300平方米,共计人头骨2000多个。经考古专家鉴定,这些人头骨原均为20至30岁的男性壮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应为战国时燕国所遗。已清理出的一部分人头骨上有明显的砍杀痕迹,有的还插着青铜箭头,据考证是先秦之物。如此众多的人头骨堆积在一起,却没有四肢身躯骨架,对其成因人们迷惑不解。有专家认为是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的“战果”,当时燕昭王派乐毅统率燕、赵、魏、韩、楚、秦六国联军征伐齐国,攻下齐国70余座城市。从战场运回大批敌军首级,堆在京城郊外炫耀武功,然后土封夯实。也有专家说是公元前314年燕国“子之之乱”的受害者,其时燕王哙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国内大乱,大将市与太子平(后来的燕昭王)密谋攻打子之,这次内乱使燕国死伤几万人,后来有人将被砍杀的头颅埋在一起;因而成为今天发现的“人头墩”。
按已发掘的墩台推算,这10多个土墩台共有上万颗头颅。文物部门介绍说,像这样大规模的带战争创伤的骷髅成批出土,世界上极为罕见,但其成因究竟为何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