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是一部用石头连缀而成的史书
2004-04-29涂强
涂 强
在一本书上,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
有这么一个地方,缘于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格局,便可勾起人们无尽的怀想;有这么一个地方,曾因它的灵山秀水孕育出无数人杰,便足以使天下人刮目相看;有这么一个地方,用任何语言都难以描摹它。喻以秀美,则失其浑朴;喻以神奇,则失其天真;喻以洁净精微,则失其怪力乱神;喻以世外桃源,则失其奇崛热烈。总之,我们无法言喻它,我们只能想像它,意会它……它完全有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魂牵梦绕的快乐老家!
这么一个诱人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它的名字叫凤凰。
其实,我在学生时代,就知道了因小说《边城》而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沈从文,知道了画坛鬼才黄永玉,知道了民国时期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以及清朝末年威震四方的抗英民族英雄、“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这便更加重了我们要到他们共同的故乡——凤凰去看一看的念头。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心仪已久的凤凰之旅终于成行。那一天,我早早起床,和几位朋友一道,带着同样的梦想,赶火车,换汽车,行程千里,走进湘西,踏上了凤凰的土地。
凤凰县位于湖南西部,云贵高原东端,与四川、贵州两省交界,地属武陵山区。全县区域面积1758.5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余人,居住着汉族、回族、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70%以上,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36%,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凤凰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凤凰厅志》记载,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 686年),次年设渭阳县,城址建在距县城25公里的凤凰营。凤凰营被群峰环抱,形状似鸟,为了吉祥,人们取名为凤凰山。“凤凰之名因山受”。今县城所在地沱江镇,元、明两代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建为砖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改建为石城。清代设直隶厅后,凤凰古城辖管三洲一府23个县,成为湘西政治、军事中心。
凤凰县虽然不大,却以它一千多年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以它原始俊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奇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凤凰古城池依山傍水,城北清澈的沱江似一条玉带沿城流过,江的上游是翠竹和树木、野草铺盖的山岩,极目的尽头是薄雾萦绕的山峦,阳光隔着雾的面纱透射过来,照得满江江水通亮。再看沱江两岸,别具一格吊脚楼高低错落有致,一栋紧挨一椒顺江排开,水中几根细脚伶仃的木柱,撑起连片的木板灰瓦,有着说不出的灵气与妩媚,蓝天白云之下,与漂浮在碧绿江水中的涟漪倒影相映成画。在这里,山峦是青绿的,江水是灵动的,阳光是温暖的。身处其间,每一颗被纷繁尘世所包绕着的心,还有什么理由不忘掉所有,有什么理由不快乐起来呢!
走向古城,红褐色的石头城墙厚重而精致,幽深狭长的老街铺满一块块青色、红色的石板,既缜密,又整齐。两旁古朴洁净的木屋,临街为铺,临河为楼,临山为庵,临顶则为城门,秀美,典雅,和谐,同城中往来流动的商贩、苗民、游客组合成一幅多姿多彩的边城民俗风情画卷,穿越时空,流传到今天。如果有人问起凤凰早在清末民初时期就已闻名遐迩的南华叠翠、兰经樵歌、三寺晨钟、东岭迎晖、龙潭渔火、梵阁回涛、溪桥夜月、奇峰挺秀等八大景,那么,每一个热情好客的凤凰人都会交口数家珍般向你——道来……
到过凤凰的人都说,凤凰的历史是写在一块块石头上的,凤凰是一部用石头连缀而成的史书。
仔细想一下,此话还真有道理。
这里有建于元、明两代的古城石板街,绵延4100米长的石板道经络一样连接着古城的街弄小巷;
这里有遍布坡岭、错落参差的苗乡石板寨,那一幢幢倚山而立的石板房,以及散落在房前屋后的岩桌、岩凳、岩磨,仿佛都在默默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年代久远的故事;
这里有单孔净跨径达120米的天下第一石拱桥——乌巢河大桥5有历时13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无损的青石结构的石头城——黄丝桥古城;还有横贯凤凰全境、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雄奇壮观的南方古长城……
千年凤凰,以其秀丽的山山水水和点缀具间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在中国大地的一隅续写着一本读不完的书,描绘出一幅看不完的画,演绎了一幕游不完的景,牵动着每一个游客的心,令人流连忘返,恋恋不去。
在凤凰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狩猎者,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入古城,上苗寨下沱江,不停地聚焦,不停地揿动快门,用手中的相机,用心摄下我见到的一切。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静静地坐下来,一次次打开心中的镜头,慢慢去读,慢慢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