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万华寡头俱乐部的优势
2004-04-29李启华
李启华
六年以来,烟台万华连续以70%的复合增长率成长,烟台万华成长动力源于公司良好的治理结构与良好文化氛围激发出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治理结构为公司提高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决策效率,良好的文化氛围(务实、创新、坦荡、开放、包容)使得烟台万华的技术开发队伍发挥出了非同一般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得烟台万华形成并保持精干高效的研发力量。正是由于烟台万华研发能力的提高使得拜耳、道化学公司等国际巨头不得不正视烟台万华这个不断成长的竞争对手。
寡头俱乐部
在其创业的过程中,烟台万华的创业者——丁建生深深地体味了技术落后条件下的受人冷落,也体味了技术领先情况下的受人追捧的滋味。
1983年烟台万华以日本NPU公司淘汰的一组生产MDI装置起家,该装置的是NPU公司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进口,初始设计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由于设备老化NPU将其进行改造成年生产能力1万吨之后转让给了烟台万华。实际上,由于这一装置已经严重老化,投产之后,这一装置的年生产能力约为7000~8000吨。
在烟台万华投产的初期,烟台万华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他们向NPU等垄断着MDI生产技术的国际巨头求援,但这些MDI生产技术垄断者并不希望自己的技术向烟台万华扩散,没有一家公司愿意为烟台万华提供技术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烟台万华的创业者丁建生只能带领技术人员自己解决。在务实、创新、坦荡、开放的企业文化氛围下,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再不断对犹如黑匣子一般的装置进行摸索、剖析之后,丁建生终于获得成功,突破了由少数国际寡头垄断的MDI生产技术的局面,逐步掌握了MDI生产装置与生产工艺。
饱尝技术落后被人冷落的之苦的烟台万华比一般企业更加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烟台万华拥有一支非常强的创新活力的员工队伍,在1100名员工中,16人拥有博士学位,100人拥有硕士学位,400人拥有学士学位,专科学历员工200多人。在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烟台万华的技术开发队伍表现出了国际上少数垄断MDI生产技术公司想像不到的创新能力,烟台万华的技术人员不断对原有工艺和装置进行革新,逐步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MDI生产装置与生产工艺,并且在某些方面,烟台万华的生产工艺已经领先于拜耳、道化学等著名的国际化工巨头。
在烟台万华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MDI生产的核心技术之后,烟台万华进入了MDI生产技术寡头俱乐部。由于烟台万华掌握并形成了自己MDI生产技术,目前已经有伊朗、俄罗斯等国开始与烟台万华进行接触,希望能够引进烟台万华的技术。
有效的治理结构
烟台万华的长期高速成长不仅得益于公司具有强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益于公司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
长期以来国内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是最容易遭人病诟问题。烟台万华的大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相当开明,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兼顾了各方利益。尽管大股东占有上市公司62.17%的股份,但是在烟台万华的11名董事中,大股东万华集团只有3名董事席位,经理层占有2个执行董事席位,2名流通股东董事,4名独立董事。此外,烟台万华的董事会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董事中包含公司经营必须的化工专家、资本市场专家、法律专家、企业管理专家。董事中有3名高级会计师,5、6名高级经济师。
在谈到公司治理结构时,烟台万华副总经理郭兴田甚是得意,“治理结构既保证了董事会对公司经营方向的把握,又有利于经理层充分发挥自主权。”
可观的前景
由于MDI生产工艺非常复杂,且投资巨大,一般企业只能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生产,但是,目前垄断着MDI生产技术的企业都不愿意扩散技术。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烟台万华都不会遇到新的竞争对手。
随着MDI用途的不断延伸,MDI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全球MDI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烟台万华的产品供不应求,但也只能满足国内市场30%左右的需求,即使该公司正在新建的产能为16万吨的宁波项目投产,不考虑市场的增长,烟台万华也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70%左右。对于烟台万华来说,制约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公司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