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选有多“大”?

2004-04-29杨宇立

检察风云 2004年21期
关键词:选举人总统大选布什

美国人在台面上的政策是“一个中国”四个字,其实私下的观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那就是与中国内地相比,“台湾太小”。但是,我们仍应认真关注美国智库对“一个中国”政策的重新评估,因为这种评估是需要通过公共舆论检验的,一旦形成新共识,美国新的对华政策也就呼之欲出了。当然,布什和克里在涉及中美关系未来的一些政治分歧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若克里当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更大;若布什连任,台湾将获得更先进的武器。

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在即。中国知识界对于选举的游戏规则已比较熟悉了,但美国大选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仍然吸引人。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位美国公民要想当总统,必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要获得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正式提名,成为该党推举的唯一候选人,赢得预选;另一个是赢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方可正式当选。美国的政治选举制度奥妙多,运作起来很热闹,平静下去却很迅速。就像世界杯足球赛,比赛期间观众激情四溢,比赛结束后很快若无其事。它很符合美国的国情民情,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也很合多数美国人的“胃口”。事实证明,其他国家很难通过“克隆”美国总统大选制度的方式来实现民主政治。那些已经“克隆”了美国宪政形式的国家无不完整地经历了“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过程。

就选举知识而言,了解单名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的区别及其政治后果是重要的。比例代表制规定各党派按得票率多少比例分配席位,它直接导致了各党派在分歧议题上不肯妥协,在政治观点上相当“顽固不化”。而单名选区制规定只有一个胜利者,意味着获得的简单多数的胜者得全票。这样的选制实际上只鼓励两个竞争性政党参与竞争。坚持少数人意见的人群组建新党完全不可能赢得选举,而只能选择向一个势力大的政党靠拢。比例代表制的优点是少数人的意见也有充分代表性和有效发言权,其致命的缺陷则表现为,政治实践中势均力敌的大党在关键时刻往往受小党派摆布,很容易造成政治失稳。单名选区制的优点是获胜方可以放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缺陷则是少数人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关注。所以在历次美国总统大选时都有为数不多、但引人注目的“反对‘甲但不赞成‘乙”表态。比如,好莱坞明星和退伍军人团体公开表态反对布什连任但也不明确支持克里当选。

采取单名选区制选举总统在美国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最大优势是,两大政党的纲领和政见都极力向人数庞大的中间意见人群靠拢,不大关心政治的人几乎难以简明地理解两个人政见的差别。曾有一幅漫画显示,面对一个选购圣诞节火鸡(美国大选离年末圣诞节已近)的老人,店主拣起案上仅有的两只瘦得很惨的火鸡,火鸡上面分别标注了卡特和里根的名字,老人问“这就是选择吗”?

美国总统大选最让中国人看不懂之处就是那538张选举人票。当选总统直接依赖的就是选举人票,竞选班子最关心的是少数几个“关键州”的选情。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国会议员每两年改选1/3议员(一般都能重新当选),其中一次与总统选举同时进行,所以“大选”似乎格外“大”。两届大选之间的国会改选称中期选举。参议院每州两个名额,计100名(以保证小州利益),众议院议席按人口比例分配,共435名(以确保“人民主权”),加上哥伦比亚特区3张选举人票,一共是538席,也等于538张选举人票,按照一个州简单多数获胜者将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的规定,候选人在拥有较多选举人票的大州赢得简单多数票往往是赢得大选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任总统公务繁忙,他怎么可能逐一去那些人口众多的大州进行劳神费时的竞选活动呢?显然,这与美国大选制度无关,而与美国政治传统大有干系。简单说,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美国既有的政治格局中都拥有相当数量的“铁票州”,这些州的选票将投给谁几乎毫无悬念。而小州的选举人票太少,比如特拉华、佛蒙特、怀俄明等州各只有3张选举人票,相比共和党“铁票州”的加利福尼亚多达47张选举人票,在小州的竞选就成为事倍功半的事情,在大州竞选才“合算”。客观地说,“铁票州”的存在是保持两党制竞争格局的政治基础之一。因此,最激烈的竞选主要发生在两党势均力敌、且选举人票多的那些州。例如,上届大选在佛罗里达州发生了布什和戈尔的选票之争吸引了世界目光。该州的选举人票多达21张,谁赢得佛州谁就能当选。

美国政治制度中最深沉的力量是公众舆论。任何公职人员不积极回应主流民意,都是一种政治自杀行为。美国的民意调查组织和技术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一般说,在两个分量相当的候选人中,美国人偏爱更具幽默感和反应机敏的人。4年前戈尔之所以失败,问题不出在大选投票前,而在佛罗里达州发生选票纠纷之后。意外出现的选票纠纷使两位候选人都不能再完全依赖竞争班子的经验、智慧的帮助,各自的讲话和表态更接近于个人“本色”。美国人发现,布什比戈尔更幽默和反应机敏,舆论逐渐倒向“戈尔先生应该争取4年后再来”一边,结果最高法院的意见只不过是附和了民意而已。看来,美国选民也有“跟着感觉走”的倾向。美国舆论的巨大力量的另一次典型发威是在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之初。当时美国最高法院多数大法官认为行政当局的政策有可能威胁公民的自由权利,罗斯福总统于是准备扩大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拟提名赞同新政的法官。后来,在首席大法官确知民意支持“新政”之后,和另一名大法官的立场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新政”违宪之嫌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代美国政治格局的基本规律是,主流公共舆论起着类似地球引力的作用,国会和行政权力类似钟摆的两极,哪一方权力过大时,对“邪恶的权力”很敏感的美国人便会迫使钟摆走回头路。例如,在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国会的力量便有所增强;在克林顿与莱温斯基发生性丑闻遭遇独立检察官花费巨资调查之后,美国多数人认为克林顿政绩不错,私生活属个人道德范畴,最终不但使权力巨大的独立检察官制度成为历史,还使对此事大做文章的共和党人在选举中受到了惩罚。当然,总的来说,在现代社会,美国政府行政部门的权力是趋于扩大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民意和主流舆论能最终决定公共政策的基本框架。

美国总统大选之所以“大”,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国力强大。人们不难发现,美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大使用外交“抗议”手段,因为它有更狠且“温文尔雅”的手段。美国人只要对某国、特别是中小国家说,“对不起,我们决定暂时不需要你们的产品了”,就会使该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严重受挫,很难承受。此外,美国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发言权也很大,直接影响“钱”的分配。正因如此,美国政府微小的政策变化都会对别国产生较大影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美国总统大选确实为“大”。

鉴于美国两党的竞选纲领都自动向人数占优的中间观点靠拢,因而大选一般不涉及对基本国策和原则性问题的争论。在和平时期,竞选双方的政见分歧主要集中于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或者公众尚未形成共识的话题,如堕胎、同性恋、适当减税还是增税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就一直是美国总统大选的“鸡毛蒜皮”类议题之一,它在美国的真正意义并不像中国人感觉的那样大。竞选时对中国讲话强硬的候选人一旦当选,他并不会真正去动摇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相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发明了实用主义哲学的美国主流民意并不在意当选总统加强中美关系。例如,当年克林顿竞选时对中国的言辞相当刻薄,指责(老)布什对中国过于宽容。后来,当克林顿决定将人权问题与贸易问题脱钩时,美国记者发现克林顿总统“差不多一字不拉地重复了老布什先生以前说过的话”。

本次美国大选出现的“新动向”之一是,中美关系似乎离开了“鸡毛蒜皮”的层次。这在30多年来确是第一次。这说明在目前情况下,若无大的外力干扰,比如台独趋势失控,美国主流民意和政坛对中美关系的见解已趋于相对成熟和稳定。我认为,在短期内,无论谁当选,中美关系都不会有大的起伏。美国人在台面上的政策是“一个中国”四个字,其实私下的观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那就是与中国内地相比,“台湾太小”。但是,我们仍应认真关注美国智库对“一个中国”政策的重新评估,因为这种评估是需要通过公共舆论检验的,一旦形成新共识,美国新的对华政策也就呼之欲出了。当然,布什和克里在涉及中美关系未来的一些政治分歧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若克里当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更大;若布什连任,台湾将获得更先进的武器。只要台湾得不到以色列在美国的那般“炽热”政治观点的支持,台湾就可能被所谓大陆“威胁”引发的巨额现金武器交易拖得难以支撑。

自“9·11”事件以来,“反恐”一直是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个热点话题。多数美国人对布什作为美军总司令的表现给予较高评价,使布什不但能获得主流舆论的支持,还能赢得持激进观点人群的支持。毕竟,美国合法地打赢了阿富汗战争,满足了美国人根深蒂固的“恶人”应该受到报应的心理,让美国人感到对恐怖分子出了一口恶气。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在伊拉克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仍有约一半美国人并不认为伊拉克战争打错了。美国人的逻辑是,一个在10年内连续对邻国发动了两次战争的政权应该被推翻,没有萨达姆政权的世界将更和平、安全一些。布什最大的短处是,目前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失控。然而与整个伊拉克战争相比,克里在参议院的几次改变立场的投票记录,使很多美国人不太相信克里能比布什把事情办得更漂亮。人们通常更相信一位强硬、甚至敢于冒险的指挥官能打胜仗。

要说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没有一点霸道气,那肯定不符合事实;要说美国的影响力使人类的天空变得更阴沉,那也太离谱。不管我们是否喜欢美国,我们都应支持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美国友好相处。原因是,这样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杨宇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主要著作:《政府太累》、《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政治经济分析》等

猜你喜欢

选举人总统大选布什
美国总统选举人的前世今生
新媒体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作用
引领美国结束冷战的前总统H.W.布什去世,享年94岁
移民
媒体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作用和影响探析
反对派与总统大选
布什卸任 奥巴马接招
布什召开任内最后记者会
“离布什远点,你就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