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变量的影响
2004-04-29刘万明何艺新
刘万明 何艺新
在世界经济复醒步伐放缓和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大背景下,受其国内经济矛盾加剧的影响,以美、日、欧世界三大经济体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2002年以来,不断向中国施加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政治、经济压力。从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收支角度来看,人民币也的确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
允许人民币升值是释放或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们知道,汇率变动将引起一系列效应,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日益开放的中国,这种影响将更深刻。现阶段,我国仍处在经济转轨时期,需要及时处理的国内矛盾较多,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艰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变量,即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对我国制定当前的汇率政策,更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实现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保持我国多年来国际收支的顺差局面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平衡项目。人民币升值后,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升高,以人民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降低,由此将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而提高外国出口商品在我国的价格竞争力,在当前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结构性供给过剩、进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大和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Ex+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Em>1)的情况下,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贸易收支顺差将减少甚至出现逆差。由于贸易收支是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主要部分,贸易收支的变化将导致经常项目收支同向变化。因此,人民币升值后,虽然经常项目中的单方面转移和无形贸易收支项目状况可能改善,但总体上,我国的经常项目帐户顺差额将减少甚至出现逆差。
二、人民币升值将减缓我国的经济增长
由收入Y=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贸易收支T(出口X-进口M)可知,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的贸易收支,由此将影响收入的增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与外国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的程度上,已离不开外贸发展。人民币升值将通过影响外贸收支,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尤其在当前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越大。但是,由于J曲线效应,人民币升值后,最初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贸易收支将得以改善,之后才会恶化。
何新华、吴海英和刘仕国(2003)运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统计分析研究室研制开发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QEM),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四种情况(在2004年一季度分别对人民币升值5%、10%、15%和从2004年第一季度开始,连续5个季度,每个季度升值1%)进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汇率一次性调整力度越大,对外贸收支和GDP冲击越大;当对汇率进行渐进式调整时,与一次性调整出现的结果相反,J曲线效应不显著。从而论证了前面的定性分析结论。
三、人民币升值将加剧我国的就业矛盾
琼·罗宾逊认为,货币贬值不仅对国际收支有影响,而且不可避免地将会影响到一国的生产结构,生产状况和资源配置,一国的就业水平也就很自然地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按照她的说法,货币贬值能在实行这种政策的国家中改善贸易收支,增加就业机会。她还认为,“每一个国家就业政策的范围取决于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一个处在强大竞争地位的国家,可以采取一条‘出口导致增长的路线,即实行货币贬值的政策。”
1980年以来,我国的年出口增长率,除1996年外,都高于全球的年平均水平,出口贸易地位不断上升。2002年我国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4%,居世界第四位,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85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总贸易地位升居全球第四位。不难理解,人民币升值,将通过贸易、国民收入和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利变化,对我国的就业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此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的出口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出口缩减,而由此造成的剩余劳动力又很难转移到其他生产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就业压力就会按照人民币升值的程度加大。失业的增加,将加剧原本消费不足的局面,通过支出乘数效应,进而又减少国民收入。
四、人民币升值将加剧我国的通货紧缩
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通过降低我国进口投资品的价格进而拉低国内产品价格和降低进口消费品的价格,另一方面通过国外需求的缩减从而导致总需求的缩减,导致我国价格总水平下降。另外,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央行将不增加或少增加外汇储备,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减少,从而货币供给减少,在货币需求不变和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进而使国内利率提高,导致包括消费和投资国内需求的减少,这样也会加剧我国的通货紧缩。
从1998年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不断上行的价格总水平运行轨迹出现了由升转降的转折。1998—2002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分别比上年下降26%、3%、15%、08%和13%。1998—2002年,GDP价格指数平均每年下降10%,五年累计下降49%。价格走低压力长期挥之不去。2003年,虽然我国的物价总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总的来说,由于我国经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结构性供给矛盾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有关部门对全国600种主要商品2003年下半年全国市场供求的调查结果,供过于求商品473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88%,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我国仍然没有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
通货紧缩从根本上讲,是社会总需求疲软和供给总量过剩、结构性过剩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不良发展的“果”。但是,反过来,虽然在短期由于现金余额效应,通货紧缩情况下的低物价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在长期,通货紧缩会通过消费信心不足和投资动力缺乏,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尽快走出通货紧缩的困扰,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结论
目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调控四个主要目标变量均具有不利影响,不利于解决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国内矛盾,不利于我国经济向总量平衡靠拢,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构成负面影响,同时,对社会稳定将构成威胁。因此,当前,我国应当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如果在宏观调控条件和微观基础条件均不具备的情况下,让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必将是弊大于利,我国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是积极创造条件,而不是重新评估人民币的外币价值和让人民币升值,等以后国内矛盾缓解后,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再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范围,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