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月光

2004-04-29匡天下

青年作家 2004年6期
关键词:上弦月磨刀石镰刀

匡天下

今夜我低吟的舌头,是一枚含在口中的月亮。这句话是我喜欢的诗人流沙河说的,我在他的一首诗里看到过。我还读过他许多怀念乡村的诗歌和散文,语言是思想的花朵,这些花朵开放在他的乡村诗篇里,所以我相信这枚含在他口里的月光一定来自乡村。其实我也近乎冥顽地喜欢着乡村里的月亮以及月亮下发生的故事。银光泻地,粼粼如水,那种特别纯净的感觉,让我经常在孤独冥思的夜晚无限怀念,心里面弥漫出淡淡的感伤。

那是一轮上弦月。远处山峦的轮廓在月亮淡淡的清辉里模糊着,稍近的庄稼呈现素描的静态。我的父亲蹲在稻场里的磨刀石旁磨一把锈蚀的镰刀,他的职业是教师,回家后就成了农民。我看见他给灰色的磨刀石上浇水,然后手里的镰刀开始有节律地滑动,金属的光泽在月光下不断闪耀,镰刀上的锈蚀与磨刀石上的水纠缠成了褐色的泥浆滴落在地。镰刀的锋利本色渐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寒光夺目。父亲指着镰刀说,磨刀是做父亲和老师的本分,锈迹就像是人身上的缺点,需要经常有人来磨一磨。经历了一些世事后,我才慢慢明白了他这番话里的深刻含义,那弯上弦月无意中照亮了我人生中的一个秘密。父亲意味深长的话语和那残缺的上弦月也因此成了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一个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含蓄的乡村月夜。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时节,月上中天。这是乡村里的一个节庆,叫做七月半,又叫亡人节或称鬼节,是逝去的亲人在阴间团圆的日子。乡亲们对这个节日心怀崇敬,把它铺摆得相当郑重。母亲在炖熟的腊猪头上插上了筷子,叫我端到月光下的供桌上,让先人们品尝。月光如洗,散发出热气和香味的腊猪头给这个夜晚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氛围,几只摆放在供桌边缘的瓷碗在月光下夺目生辉。父亲嘴里念念有词,他在给先人们敬酒。我看到一缕闪着亮光的酒水瞬间熄灭于月色中,在视线的尽头缩小成了一摊积液。芬芳的酒香随即氤氲而生,我想象着先人们在月光下愉快地闻香识色。母亲点燃了预备的冥钱,纸的灰烬在微风中翻飞飘舞。就在我愣神的刹那间,稻场坎上的苹果树枝猛然向下一沉,一只猫头鹰箭般射向渺茫的天空,祖父站在月光下朗声说道,先人们都很满意,他们回去了。我想象中,一大群老人正在悄无声息地离开供桌,他们银白的长眉下应该闪烁着一双儿童般清澈的眼睛。但我并没有真正看见我所想象的情景,因为他们生活在另一个神秘的世界里。在这片皎洁的月光下,乡村生活的艰辛早已远远离去,留下的只是人们充盈心怀的欣慰和宁静。

下弦月还没有冒出来。群山在黑暗中环抱着田野,吊脚楼的屋檐上有几粒露珠在瓦楞上悄悄聚积,视野被黑色填满,没有一丝余地。那弯下弦月犹如镜中的水银,隐藏在天空的深处。母亲带着我与弟妹们在昏暗的油灯下划白肋烟,尖锐的刀子在烟筋上划出噗噗的响声。由于光线太暗的缘故,我们的听觉出奇地好,我被这种单调但余韵无穷的声响渗透了全身。烟刀刺入凸起的烟筋时发出的低沉堵滞之声,然后在叶筋上飞奔时发出的欢畅音调或者烟刀不小心滑伤叶片的清响声,都在我们快速移动烟刀的瞬间唱响。这是乡村里一支简短的经典小曲。这活路除了要求我们有娴熟的技法,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母亲没让我们等到月上树梢,她让我们先睡了。她一个人上烟。她把四匹大小相当的烟叶叠在一起,然后均匀地绞在烟绳上,从脚下顺着烟绳向远处一截一截地铺展。后半夜了,我被冻醒了一次。母亲还没有睡,也把油灯灭了,在月光下默默地上烟。我又醒了一次,她还在上烟,母亲完全沉浸在了月光下的澄明之境里……我辗转反侧,不知道母亲在大半辈子的忙碌中,度过了多少这样的不眠之夜!这个月夜给我的记忆提供了难忘的背景,构成了我在回忆往事时不可移易的现场。那晚的月亮经常在我清晰的回忆和模糊的泪眼中闪耀。

我在《诗刊》上读到了乡村诗人毛泽南一首题为《蝉声》的诗,他说:“今夜/最美的/还是落在农家院子里的月光。”我就感动。他一个人听蝉,他偏爱在乡村的月光下。他坚信有那么一个月光下的美好记忆肯定深刻在诗人的心中。记忆里有一片乡村月光,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活是值得回昧的,美好的,生动感人的,永世不忘的……

猜你喜欢

上弦月磨刀石镰刀
两块磨刀石
上弦月
秋日的上弦月(外一首)
上弦月·下弦月
人人都需要一块磨刀石
酷虫学校再遇镰刀帮(一)
磨刀的人
上弦月
磨刀石
一把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