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大学2004届毕业生就业趋向调查问卷分析

2004-04-29石海红徐岩海

山西青年 2004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同学

石海红 徐岩海 祁 华

同学们将要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着怎样适应社会,自己该于些什么,怎样去于。我们作此调查,以既将毕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其对社会的认知度和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探讨一些关于办学教育、就业指导等对毕业生有意义的话题。

一、大学毕业生对四年学业的回顾

转眼间,大学生活结束了,在这四年里大家有得有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85.2%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满意;思想成熟和知识增长各占81.3%;能力的提高占41.2%;2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一般,原因是同学们之间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少,缺乏理解。仍有2.87%的同学不满意大学生活,认为大学生活没有收获,这些同学是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弱势群体,应将其作为学生将来工作的重点。

专业技能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77.76%的同学对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成就持乐观态度;19.4%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悲观的态度;2.73%不发表意见。有同学指出专业重要,但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大学生选择专业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高考选报专业时主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占53.6%)和就业市场(21.4%)。热门专业9.8%;就业市场21.4%;自己的兴趣46.7%;性别因素1.4%;其它15.9%。填报高考志愿时,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是由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商量的,占89.1%,有15.4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74.1%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在进一步对专业不满意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占总调查人数的48.2%);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6.1%和26%);受家庭影响的占0.9%;其他因素的占3.2%。由此可见,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二、毕业后的打算

随着毕业的的临近,是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学位,还是选择“出国留学”或及早就业,再次成为大四毕业生的热门话题。其实是否选择出国留学还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作出多方衡量。52.7%的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考研(其中69.44%的同学考本专业;30.55%的同学跨专业考研);30.5%的同学选择先就业;10%的同学选择出国或创业。在选择就业的同学当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初次择业期望:47.22%选择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5,55%选择专业一定要对口;8.337%选择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27.77%要求待遇要好;5.55%的选择是工作稳定最重要;13.88%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要强调的是:出国留学仅是为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至于能否很好的把握住,则要依个人的努力程度而定。但有些学生和家长由于误读政府政策,信息了解不到位,或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特质,跟风选择出国留学。主要表现在盲目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抱撼终生,也造成了社会总体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关于择业

据悉,去年,全国新增高校毕业生212万人,到年底还有近20%没有找到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择业难度也日趋明显。在目前的情况下,充分就业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选择职业之难还不仅仅来自就业机会的多寡,更多的来自择业者自己对职业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主体形象,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总体分析,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支流问题不容忽视;思想情绪稳定活跃,但在许多问题上,表而上焰向于务实,深层次陷入迷茫困惑。大学生界定人才的主要标准:64.86%社会工作能力的认可度;16.21%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13.51%英语;5.40%毕业学校的知名度。在学校出现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修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对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在择业中作用的看法也很务实,比例占到22.85%;重要但是只是一个方面的占62.85%;在国内工作无所谓的占14.28%。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注重功利,价值多元化。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并力争社会的认可。

所以,同学认同的最主要的择业标准:47.22%看重的是待遇;43.58%看重行业发展的前景;23.07%考虑个人爱好(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5.12%认为择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首选的工作单位是私企的占31.57%;事业单位的占23.68%;行政单位的占10.52%;外企的占23.68%;国企的占5.26%;自主的占5.26%。职业,被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转向,追求工作要轻松一点,环境要好一点,待遇要高一点,造成了择业初期一些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择业难”从某种意义上为个人价值观所驱动。关于择业,我们历来主张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首先是谋生,其次谈发展。

由于机遇等因素,人并不能百分之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人不能因此而不工作。分析当前大学生心中认同的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个人能力26.19%;社会环境17.85%;社会实践经验15.47%;学历问题13.09%;地区经济发展情况13.09%;高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配合14.28%。对单位工作是有机会就跳槽,或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的占73.52%;一有机会跳槽的占20.58%;不确定的占5.88%。其实,人的兴趣是有弹性的,有时个人兴趣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你对某个职业没兴趣,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那份工作,关键是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选择社会。也是在接受社会的选择。在选择职业时,贪图高薪和安逸是最要不得的。个人成才是如此,个人致富也是如此。不少大城市出现的“许多工作没人做,许多人没工作做”的状况,说明人们在择业时的短视与轻率,最终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四、求职途径

投简历,参加笔试,迎接面试,人们都有了太多的相似,就业方式从就业双方来讲都有太多的可能和不可能,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从各方面来包装自己。在求职前对自己进行包装的看法有:58.82%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包装是现代职场基本的要求;20.5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显的做作;14.70%持中间态度;5.88%的同学无所谓。

考大学是为了有个工作,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工作,不管是家长,还是大学生,都不可能甘心,所以家长及亲友十分关注孩子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求职途径主要是依靠学校的招聘会占24.13%;人才交流市场占31.03%;查找相关就业信息,从中获取机会占25.86%;得到老师帮助的占8.62%;其它的占10.34%。

如何看待自主就业与家庭成员的关系7027%不排除在家庭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18.91%选择自力更生。

五、对学校提供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据调查显示,对各校就业平台的利用情况如下:利用招生就业网43.90%;《毕业生就业实用手册》7.31%;《就业指导报》17.07%;就业辅导课14.63%;其它17.07%。

六、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还有一个怎样转变择业观的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适合大学生就业,比如民营企业、公共领域。教育部门在管理要转变职能,高校在办学上要转变思路,大学生在择业上要转变观念。当问到你认为求职当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16.66%认为是表达能力不强;48.88%认为是社会交际能力差;8.33%认为和形象有关;11.11%认为专业知识不过关;19.33%认为家庭没有背景。

在择业中,你如何看待签署就业协议:73.52%同学认为必须签协议,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方法;&82%的同学暂时不签,有了反而成为制约自己的枷锁;11.17%无所谓,看公司的惯例;5.88%尽量争取。

毕业以后找到的工作中,有些会是各位同学喜欢的,也有些会是不尽如人意的。如果工作不理想,换工作是正常的。但是,即使对于自己非常不适应、不想要的工作,也一定要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最出色才离开,这样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同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帮助同学
职业写作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爱的职业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