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不可逆转的脚步

2004-04-29本刊编辑部

山西青年 2004年7期
关键词:买车汽车

本刊编辑部

给自己买“第一辆车”你准备好了吗?

毛海波陆静

在一些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场,除了公司的商务车、老板的私家车之外,越来越多地停放了公司白领的“坐驾”。上班、购物、出游,轿车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家庭购置”。

不同时间购买的“第一辆车”在品牌、价格以及车主购买心态与选择范围上折射出汽车市场的状态与变化,“有车一族”在停车、开车以及维修保养方面的经验教训,又正好可以成为准备买车和用车的参照。

1.买“第一辆车”是什么人

有数据表明,年轻白领80%表示会在3年内购买第一部车。

王先生买车时间是1997年,从家中到工作单位来回50多公里,“能不买车吗?”王先生说。王先生买的是捷达。他买车前考虑的时间并不长,只是觉得既然出租车都喜欢捷达,性价比应该不会差吧。尽管觉得捷达有点方头方脑,不是特别美观和有个性,但王先生觉得第一辆车还是以实用实惠为主,所以还是选择了捷达。

陆先生买车的时间不到一年。他是一位政府公职人员,收入不菲,加上刘先生已分配有住房,于是在车的选择上考虑得除了实用之外,外形也要讲究。

去年初的车市已经热闹起来,车型选择有了相对宽松的条件。刘先生在网上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又买了不少汽车杂志不停地进行比较,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帕萨特上。他喜欢这种既大气又流畅的线条,厚实的尾部,以及乘坐舒适、宽敞而安全的感觉。购车、办理停车泊位证明、牌照、缴纳附加税、保险费、养路费等加起来花了18多万。

孙先生其实还是个小伙子,25岁,是一家著名外企的技术人员。他买车的时间很短,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选择的是赛欧。他说当时媒体上炒得厉害,加上赛欧外表清秀,很合他的胃口。他选用“汽车贷款”的方式把车开了回来。一次性支付的钱只有4万元,月供两千元左右,四年付清。在孙先生看来,自己收入稳定,并且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有车后能够更好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赛欧又不贵,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交通工具。

2.买“第一辆车”关注什么?

“第一辆车”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实用又实惠的中档轿车。

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开车上班”一族的“坐骑”是10多万的中档车和经济型车而且几乎所有的人现在开的车都是自己的“第一辆车”。

与国外“第一辆车”概念不同的是,国外的这些概念几乎是轿车的代称,与SUV、RV、MPV等在功能用途上区分,而在国内,无论是MPV还是SUV,只要是你购买的第一辆车,他们都是“第一辆车”。

另外,在买车前,可以针对不同车的源出地做出分析。一家越野俱乐部的会长就以尝试不同车的性能为乐,他认为,日本车外观新潮、省油,机械稳定性能相对较好,但安全性不够欧美产的车,但欧美车安全性能虽好,在电器部分竞争力曾经较弱,尽管近年改进较大,在外观上也没有日产车新潮,强调稳重大方;国产车一般价格便宜,零配件的价格也不贵,但质量的稳定性不够,小毛病较多。

一般说来,第一次开车,技术和水平都不是很成熟,加上年轻及经济有限,第一辆车最好以实用实惠为主,而不要贪图漂亮,豪华。

3.买“第一辆车”买什么?

购置“第一辆车”时一定要注意车的售后服务,否则会增加不少额外费用。

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现在买车可以在以下不同档次的比较中逐步确定:

经济型轿车。一般认为,10万元左右以及10万元以下的轿车为经济型轿车。这是轿车市场最具人气的一块,车型增多,价格下调,性能加强。赛欧、夏利“世纪广场”,羚羊“世纪星”等配置齐全,安全气囊、ABS等一样不少,价钱却比中高档车低。上海大众和南京菲亚特派利奥价格在10万元左右。悦达普莱特是韩国现代起亚的车型,9万多元的价格居然配置有自动波;上汽奇瑞宽大的车身比同类型的车气派很多,南亚英格尔是菲亚特的技术,吉利美日的人气也比较旺,结合年轻的朋友和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家庭来说,经济型轿车在成为“第一辆车”方面应该具有先天的优势。

中档轿车。12万至20万元左右的轿车基本在中档车的范围内。首先是桑塔纳、捷达、富康这“老三大”,虽然“老”了,但仍然气贯如虹,稳稳占据中档车的主流市场,由于车的性能不断改进,这些车与几年前的同品牌车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另外,红旗明仕和红旗18价格在15万-17万之间,车型气派,很具有竞争力,在华南也比较畅销。

这类车比较适合30多岁、事业有成的人购买。他们一般都有经济实力、处事又比较稳重,购车一般不喜欢太花哨。

中高档轿车。20万元以上到50万元左右都可大致划为在这一区间。严格说来受经济条件及开车经验的限制,“第一辆车”就选择这个档次的不多,大多数人在购置第二辆车时才会考虑这些车,但不排除少数有着较高经济收入或较好家庭背景,或者是对生活质量非常讲究的贷款购车者。

这个档次的车是几大国际汽车集团争夺的主要战场。主要有一汽大众的奥迪A6和上海大众的帕萨特,美国通用在上海通用的项目上投入了15亿美元,别克走势看强广州本田雅阁,有日产做后盾的风神r,以其颇具竞争力的性价比也在市场上攻城掠地。

进口车方面,日本车由于关税问题走软,而欧美车的欧宝。福特蒙迪欧、雷诺风景等新车势头看涨。

MPV(多功能车)。MPV正在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以其多功能受到很多时髦青年和家庭的欢迎。神龙毕加索,海南普利马在不久前的调查中行情走强,即将出现的本田奥得赛,江淮瑞风等也获得了不少关注。不少人在汽车市场表示,他们将不买轿车,而转向买更加实用的MPV。

车如人

国外有句名言:“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好鞋,因为这双好鞋,会带你到最美好的地方去。”那么现在更确切的表达就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辆好车,因为这辆好车,会让你们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值得向往的地方。”

很多人喜欢车,是因为喜欢飞的感觉,不能在天空,那么在陆地,不用翅膀也能拥有翱翔的快感,只有车能带人们实现这个梦想。

其实车型大有讲究。什么样的车有时也代表了什么样的你。如果用电视剧《金粉世家》里的人物来形容对应的车,那么威驰就像白秀珠:大家闺秀的精致、小女生的小气并裹着很浓的青春气息(是让男人想依恋的女人味)。Sail SRV应为冷清秋了:小家碧玉的小巧、豆蔻年华的朴实却也不乏小资的欲望。但金燕西该对什么呢?虚浮的外表、有些世家遗少气、恨老天给的繁华太少太短——毕加索?

也有人说,奔驰代表富贵;宝马象征高贵(具有内涵的富贵);奥迪意味沉稳(仅限旧款,新款的是属于风骚——裹紧自己的PP,使之线条毕露);别克带有美国人的张扬;大众挟着德国人的严谨;丰田掖着小日本的讨巧……而桑塔纳就像是机构改革要被分流的“老混混”了,捷达是多少也染上了一些机关习气的小年轻,富康就是隔壁邻居的二哥,被一地鸡毛的生活折腾得没有了生气,但如果二哥着了西装、打上领带呢?爱丽舍!

奇瑞则是倒插门的女婿,很努力也很卖力地表现自己却被老婆的娘家人找茬;夏利只恨自己的个子太小,在世纪初吃了些增高片,又变了个畸形的体型;宝来敦实得像个粗心大意、身体倍棒的小伙,顾了自己的舒适,忽略了身后姑娘的感受;帕萨特呢?如果你是70年代生人,该不会忘记绑着红领巾的“小虎子”了;菱帅,穿着紧衣衫的芭蕾男舞者,线条蓬勃欲出;千里马,梳着两细辫子的丫头,眯嘴,欲笑还休。相较而言,福美来MM笑得可放开多了,眼睛成了缝,嘴里可放进个大苹果;西耶那很不起眼,是放在人群里的普通老百姓;这里不能不提到长志车——中华,是否像前清政府的巡抚:豪华的外形,扛着大清龙旗,掩藏不了的“国库空虚”,远看是奔在新世纪新年代,近看是走在旧世纪九十年代,进去却是停在八十年代;而艳黄的“赛弗”会让人想到了“愤青”二字。就像是一个寸头(几可见青皮)或光头,直接顶在毒辣的太阳下赤着上半身、下身却穿着很厚实牛仔裤的小青年(基本上还在脖间吊着条一厘米见宽的金属链子)。

可见真是车如其人,车性如人性。难怪“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喜好蛮横的凯迪拉克牌汽车,车身都涂成玫瑰色,装有大量饰物,其中一辆的车头上甚至还装着大牛角,车内铺着豹皮,所有镀铬的配件银光闪闪。而另一位英国歌王约翰·列侬为了加强其叛逆者的形象,则选择了传统的银灰色劳斯莱斯牌汽车。这是一种聪明的姿态:既不向炫耀屈服,还打了英国社会体制一记耳光——一个像他这样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也能像英国女王那样坐着贵族汽车。

汽车社会的脚步

焦宏通

事实上,汽车除了代步工具用途外,更多地被赋予为权力、身份、地位、生活方式的代表符号,更多地与美女毫宅、灯红酒绿、小康中产紧紧缠绵在一起。

汽车毕竟是个好东西,它是工业文明的最佳载体。在汽车上,人类文明的最高最新成果能得以完美诠释。

脚步不可逆转

以太原市为例,交警支队车管所每天上牌最高峰400个,也就是每天有400辆新车出街。400辆车连起来,差不多可以从迎泽大街最东头排到最西头。可以想象,有一天会有4000辆新车上路,那会是种什么光景。

从满大街车流滚滚的表象可看出,中国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这一历史进步将不可逆转地到来。

上个世纪肋年代,国人看车展还是“看热闹”、“看西洋景”。许多人甚至是冲着参展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印刷品去的。汽车对于他们的生活而言,还是“天边的云”。90年代,很多人已经能在车展上“看门道”了,不少年轻人对世界汽车各种品牌耳熟能详,欣喜于能够在车展上与心仪的车型面对面地“零距离接触”。而进入了新世纪,人们看车展已经在挑选什么样的品牌、什么样的车型、什么样的价格更适合自己购买。汽车不再神秘,即使国外厂商参展的豪华车、概念车,人们也对其性能、配置问个仔细,保不准明天这些车就坐在咱老百姓屁股底下了。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汽车业走出壁垒.融人全球化的大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一个从汽车工业向“汽车社会”转变的过程正向我们迎面走来。这个变化如此迅速,而且又影响和改变着亿万人的生活。

一个国家的百姓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必然会进入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消费新时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共同规律。尤其跨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DP)达到1000美元的门槛,轿车逐渐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选择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显示,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在2005年达到3356万辆,2010年达到5669万辆,2020年达到13103万辆。中国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这一历史进步将不可逆转地到来。

在中国,一些纯环保主义者对汽车大加鞭挞。但对20世纪社会史、科技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汽

车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器。汽车可以带动的行业和产业面之宽,能为各种新科技的应用提供的平台之广,可创造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之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之大,让其他任何产业都难以望其项背。有人说:12亿人的中国搞现代化人流比物流更重要。拉5个人的轿车比拉4吨石头的卡车有更大的生产力。

大众汽车消费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本身。汽车的广泛应用不仅会扩大人们的活动半径、改变人们传统的时空概念,而且在汽车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和出行方式、社会关系、知识结构、生活节奏、文化习俗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改变,并将逐步升华为“改变世界”的“汽车文化”。同时,汽车对石油的大量消耗和环保的压力,已经在推动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研发资源巨大、没有污染的氢能源等替代能源汽车,并在大约20年后开始全面取代传统的汽车。

距离“汽车社会”还有多远

著名经济学家钟鹏荣指出,我国离“汽车社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在“汽车社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并未做好准备,甚至连这方面的意识都很欠缺,以致这一现实逐步到来之时,我们还茫然不知所措。对未来10年、20年汽车大量进入社会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所觉醒和准备。在走向汽车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对于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挑战,尽早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变被动为主动。

在向“汽车社会”的转化中,为使大众汽车消费产生好的效果,自然首先应该发挥市场作用。但是,由于“外部性”影响的大量存在,完全靠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还不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适应性的政策调整,已不足以应对“汽车社会”将面临的全局性问题。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汽车投资和生产层面的问题。

为在建立“汽车社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政府应该及时制定清晰而富有远见的汽车产业战略目标,把汽车作为战略产业,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扩大内需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头产业。

当前国内汽车产品一味追求排量大、动力强并不可取。要充分考虑能源环境的制约因素,国家要借鉴国际经验,及早制定强制性燃油经济性法规,在大众汽车消费起步的时候,就应给社会以强烈的节能和环保信号,使新进入市场的汽车平均能耗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中国燃油经济性现状以每公升燃料行驶里程计算,与日本2010年目标相比高出24.7%,与欧盟第二阶段将达到的目标相差高达48.4%,节能大有潜力。

公交优先应该是一种吸。引消费者的选择,而不是限制私人交通的棍子,发展公共交通与发展私人交通是并行不悖的。重要的是各城市应设计出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居民出行方式,给居民以出行方式的选择权。同时,不应因一时基础设施不足,就简单地限制汽车消费。汽车消费与基础设施如同鸡和蛋的关系,可以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的消费极。

比起迟迟难于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制定汽车消费政策更具有实际意义。制定汽车消费政策的重要任务,就是使释放居民汽车消费潜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一方面要净化汽车消费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燃油税和差别税费等政策工具,体现政府鼓励和限制汽车消费的倾向。以汽车消费政策引导居民汽车消费,以买主的“货币选票”影响厂商的研发、生产和投资。

市场竞争对于汽车产业和企业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汽车产业的许多问题要靠市场和市场竞争来解决,而不是靠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目前,政府担心汽车产业过度投资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在竞争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应给进入者以平等的机会,政府采取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工具和手段进行调控。

中国老百姓终于获得拥有汽车,享有汽车文明的权利,中国从而进入大众汽车消费时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进步。在这个大背景下,北京国际车展正从一个地区性车展发展为引入瞩目的全球性车展。把握时机,作出应对“汽车社会”、汽车大市场的正确抉择。中国,到了不可回避的重要关头。

“汽车社会”四大挑战

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社会”到来后,城市扩张才真正开始,车与人的矛盾随之也日益凸现。

争地

有车,就得有路,车越多,路就越长。2003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日本而稳居世界第二。然而,一个严酷的事实已无法回避:按交通部门估算,公路每延长1公里,意味着将1000吨沥青、约400吨水泥钢筋,以及大量砂石等填料铺在人们世代耕种的土地上,因为平坦、排水性能良好的耕地,修路特别理想。

有专家推算,如果中国公路和停车场面积达到“美国水平”,相当于把江西省或山东省全部铺上水泥和沥青。但是美国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

美国每辆汽车占地0.07公顷。这意味着每卖出5辆汽车,就要用沥青水泥铺满一个足球场供汽车使用。美国为2.14亿辆汽车铺设了630万公里的公路,可以绕赤道157周,汽车占地面积2010年时将同小麦种植面积持平。即使不与美国攀比,按比较节约的欧洲或日本水平,即每两人一辆汽车、每辆车占地0.02公顷计算,到中国汽车达到6亿辆时将会占用1300万公顷土地,相当于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一半还多。

争油

目前,我国机动车石油消耗量约占全国石油消费1/3以上,2003年中国石油总消费量超过日本而稳居世界第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全国机动车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而国土资源部预测,同期中国石油产量顶多为2亿吨,这意味着石油需求将越来越依赖进口。

国土资源部油汽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大伟说:“按目前水平,地球石油储量够用100年。别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美国水平,就是达到日本水平,全球石油也要被喝光。石油不只是让汽车跑的,还是现代工业社会基本的生产原料。‘衣食住都能让位给‘行吗?”

污染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也日趋上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汽车污染,城市污染将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

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说,中国汽车污染有上升之势。城市烟雾导致医疗成本日益庞大。中国肺病发病率在过去30年翻了一番。

堵塞

一位留学生说:“6年前我在北京从朝阳区到海淀区上学时,高峰时打车也不过20分钟,可现在至少要50分钟。”

北京上下班高峰期市区一些主要道路的均速为每小时约11公里,、这是普通人蹬自行车的速度。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交通拥堵给北京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事实上,堵车已不再是北京、上海、广州的“特有景致”。目前,全国每年因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

在交通问题的压力下,城市拼命扩张版图,甚至一些中等城市都在筹划三环、四环。然而城市平面膨胀不仅于交通拥堵无补,还进一步恶化了土地供求形势。

没车心里就是惦记

天天

当买房成为人们最普通的一项消费,买车也变得容易多了,毕竟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在稳步提高。很多人都会算一笔账,比如一年天天打车花多少钱,养一辆车一年要花多少钱,算完好多人立时打消了买车的念头。但他们经不住时尚生活的诱惑,最终悄无声息地就去学了车,没过多少日子就开着一辆后玻璃上贴着“磨合”的纸条上了路,又有一些人开始了他们简单的时尚生活。

有车是生活质量的象征

“一个朋友的朋友说一直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地追赶时尚生活,他的目标是买最小的房子,娶最丑的老婆,开最便宜的车。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个模式或多或少地正在成为更多人的目标。有车是生活质量的象征,购房是次要的,花大钱的心思都在买车上。尤其身边再坐个荚女,那车上的幸福时光才叫IN。下班时候你可以摇紧车窗玻璃,让悦耳的歌曲在车里飘来飘去,眼睛留意着前面的红绿灯,对别人的心情断断续续似听非听,没有负担,没有心事。在城市喧嚣的包围中拥有这样一个独立空间,这样一份闲情逸致,优越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心底滋生出来。”

“有车也有有车的烦恼,但没有车心里就是惦记,尤其男人,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开上自己的车了,一到玩的时候总要搭别人的车,那滋味一点都不舒服。”

“找男朋友就要有车有房,这样就有了私人空间的自由,我宁愿在路口听着音乐享受堵车时光,也不愿意跟陌生人挤在一个空间里看着前面的红灯急得猴蹦,都是堵车,两者的心态俨然不同。”

“买车,尤其是买第一辆车,眼看成为有车一族的愿望即将实现,那种兴奋的心情难以抑制。但是在兴奋之余,有时也会感到一种困惑,一种担心,一种犹豫不决,有时甚至还会感到一种不情愿和无耐。对于车型的选择,如果你去问你的家人、同事、朋友,他们可能会给你一大堆的建议,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建议。所以如果你过于相信他们,你就会发现你很难进行选择。我想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追求什么。”

“我想买车,但担心买车以后会有更适合自己,更好的车型出来。他们说,我不着急用车,不急于去享受有车一族的感觉,就尽可以等下去,肯定会有更适合我的车型出现。在这一点上,汽车的发展和电脑的发展一样,对于电脑,人们过去曾经总想一次到位,但事实使人们明白了,这是不可能的,总要更新换代的,很多人的电脑已经升级了无数次,所以人们买电脑的心态变得理智了,反正以后还会升级,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想,买车也得这样。等等吧,反正我会有一辆车的。”

有人分析过,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消费者购车心态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望梅止渴型。这类消费者非常渴望拥有汽车,但不具备很强的消费能力,占消费者群体的绝大多数,主要受收入、停车位、消费环境和税费高等问题影响。二是持币待购型。这类消费者基本有购买能力,但持观望态度,准备待机而动。当前汽车晶牌太多,新牌子出得太快,消费者不敢轻易下决心,考虑会有一次又一次地降价而且幅度大、范围广、力度大等,害怕万一买车后很快就又降价,心理会很不平衡。也有些消费者盲目地听从各种传闻,导致其持币待购,如某车维修费用太高、某车“一型”不好“二型”快出来了等。三是迫不及待型。这类消费者有购买能力,开始考虑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开始注重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消费心态比较成熟。四是财大气粗型。这类消费者有购买能力,但偏向于高档车、进口车。一是高级合资车,如奥迪、广

本、别克、大吉普等;二是进口汽车,高排量、高价格。五是盲目跟风型。这类消费者听风就是雨,盲目轻信。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82%以上的轿车拥有者为26岁至45岁的青壮年,其中男性占93%以上。

调整好心态再买

大多数买车后后悔的人往往是自己在买车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追求的东西在所买的车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那些在众人的建议下不知所措,勉强做出选择而口后后悔的人,大多数往往不是不了解车,其实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追求。

当然还有糟糕的是自己很明白,但又没有选车的自主权,心态上会表现出一种不情愿和无奈。有一位男士那年买车,当时看中PP,家中LD也同意,但老爸不赞成,说不能买那么小的车,要不将来我不坐。父命不可违,结果买了FK998,其实他老爸一年也难得坐他一、两回车。半年后该同事陪我去挑PP1.3,开过以后颇有感慨,尤其是PP1.3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事后问他,现在让你选择十来万的车你会选什么,答曰:西耶娜(当时他选车时NN还没有出世)。还有一位,本不想买太贵的车,但家中LD在某重要单位上班,同事们的车都很有档次,为了面子和虚荣也不得不多花些银两,以求得在同事面前的心态平衡。这种情况似乎不是在为自己买车,而是在为别人买车。降价是买车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国内的车价高于国外,降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现在新车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怎么可能不降呢。你要不着急用车,你当然可以加入持币待购一族,直到你觉得非买不可的时候再买,肯定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车。但大多数人买车除了解决代步这一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所得到的还有一种享受,买车后会改变和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会带来和打车完全不同的方便和感觉,所以根本不能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降价问题。

对于当今绝大多数的买车人,面临的选择也同样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日后肯定还会有新的选择,还会有多次的选择。这样想,刘当前的选择会很有帮助。如果你希望你的这一次选择能在几年后仍然是一种不变的选择,那我们只有回到“老三样”一统车市的年代。我们应该庆幸今后会有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车供我们选择,使我们的下一次选择能够更满意。

担心车子以后会坏,几乎是所有买车人的担心。我这样说你可别生气,我说你的车子一定会坏(大实话,就像人一定会得病一样)。只是多长时间以后坏,是不是经常坏,坏到什么程度。汽车的结构比电脑复杂得多,组装的过程电比电脑复杂得多,又有那么多的磨损件,要去承受各种不同的路况和环境,另外还有一个正确使用和维护的问题。所以一辆车一直开到报废,不出任何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你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选车的时候广泛了解这个车型的大多数车主怎样评价这个车(如果你是勇敢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又另当别沦)。不要太多受一些个案的影响,有些个案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你得了解你听说的个案是否真实、可靠,另外,这样的个案在车主中占多大比例。大奔牛不牛,不是也有人气得砸车吗?第二件事你能做的就是祈祷自己不要再次成为最倒霉的人。不要一买就坏,不要经常坏,不要越修越坏,不要坏得一塌糊涂。统计学上有句明言,“小概率事件不等于零”。如果上帝安排摊上你了,你没有别的办法,还是那句话,“愿赌服输”。

购买10万元左右车型的买车人更需要有良好的买车心态,这是因为当前购买这一价位车型的买车人大多数是购买自己的第一辆车,将完成平生的第一次选择,缺少选车型的经验也是很正常的。第二,这个价位的车型在国内当前具有最大的市场,因此各车型的竞争也相对更为激烈,在车型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第三,买这一价位车型的人都不是大款,而是平民百性,即便是白领也不至于饯多的没处花,所以车的价格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凹,经济车为了降低成本与几十万的中档车相比,小毛病相对会多些,让你成为最倒霉的人的概率也相对高些。

汽车,想说爱你不容易

杜明

汽车这东西

汽车是什么?一个集合了人类无穷智慧的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满足了人类对速度的好奇,而且创造了人类在车轮上进步的奇迹,尽管制造了那么多的家庭痛苦和灾难,但也抹不掉它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这就是汽车。可是不管它承载了多少东西,从福特造老百姓用得起的车开始,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生产资料而已。像手机用来移动通讯,像电脑用来计算娱乐,像我们使用的其他东西一样,尽管可能价格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到底只不过是方便人类生产生活为人们所支配的发明物件罢了。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汽车似乎是一个牢笼,或者说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天使,让我们在向往之余生出不少的忧怨。

交通拥堵:爬行在发疯的边缘

这是一组让人激动而又害怕的数字: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在2005年达到3356万辆,2010年达到5669万辆,2020年的数字就更惊人了,是13103万辆。随着汽车社会的逐步到来,私人交通上升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力量,车路矛盾将日益尖锐,身边的私家车在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却慢得多,这是我们看得见的车路矛盾原因。以北京市为例,机动车保有量达到第一个100万辆用了48年时间,而第二个百万辆只用了6年工夫,如此高速增长使北京市路网的平均负荷度达到70%,干道系统更高,达90%以上,简言之,北京城区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交通高峰时车速下降到每小时10公里左右,这个速度已经和自行车不相上下。在其它城市同样的情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交通拥堵可以说是汽车增加给我们原本就属于残废等级的道路系统一记闷棍。所有人在堵车的时候,都把自己的情绪放到火焰的边缘炙烤,随时会爆发,抢、挤、插、超、骂、打,诸多闹剧或者悲剧在汽车的爬行过程中上演。

停车入位:横卧在街头的醉鬼

为了找一个停车位,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晚上开车回家,发现小区的道路上已找不到一个停车位——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日渐困扰有车族。按照国际惯例,城市汽车停车位总数应是汽车总数的1.3倍,其中社区、写字楼、机关的基本停车位和车辆比例应该保持1:1,对社会开放的经营性停车库应该保持在汽车总量的30%。根据上海目前16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计算,理想停车位应该有208万个,然而目前上海开放的社会车库仅有3万个车位,缺口高达45万个;企事业单位、居民区的停车位也大有缺口,到晚上有50多万辆汽车“无家可归”。

停车位的缺少让汽车这个高级工具自然不自觉地就强占了行人的地盘。在大街小巷的人行道上,有交通部门合法划出的停车位。这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在诸多“禁止停车”的标牌成了摆设之后,汽车横七竖八地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蚕食着城市的空间。什么消防通道、盲道统统让道给汽车,汽车像喝醉了酒的莽汉恣意横卧。

吃的是能源,放的是毒气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耗大为增加。一次性能源的产能与供需缺口扩大。仅石油一项,到2020年全国缺口就在2亿吨以上。石油是汽车的养料,因此以汽油、柴油为主要能源的中国汽车业如何发展实在不是一件小事。假定到2020年,全国百人小汽车拥有量为6辆,则石油最终需求就达3.4亿至3.8亿吨;如果百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0辆,则石油最终需求达到4.5亿吨。中国的石油供应能够支撑汽车业如此高速的发展吗?

目前,我国汽车汽油消耗占整个汽油消费量的75.5%,每辆车平均每年消耗汽油高达2.28吨。目前中国石油的总消耗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能源总消耗位居世界第二。2003年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为1/3,预计2020年达到1/2以上。持续增长的石油消费所带来的石油进口将严重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并可能阻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加,汽车消耗的燃油占总消耗量的比例也在迅速增加,2002年已经达到33%,2005年预计达到39%。

大量能源消耗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排放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大中城市中心地带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

汽车排出的尾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空气污染加剧了哮喘,支气管炎、肺癌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甚至置人于死命。据统计,墨西哥城每年有1.2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交通阻塞闻名于世的曼谷城,污浊的空气中含有38种细菌和真菌,它们导致人们腹泻、血液中毒和患脑膜炎。从1993年至1997年,由于空气污染使莫斯科新生畸形儿童增加30%,儿童血液病增加50%。

交通事故:汽车成了“城市杀手”

由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每年吞噬数十万人的性命。据记载,汽车于1896年撞死了第一名行人。两年之后,即1898年,第一名司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从那时以来,汽车已经“杀死”3000多万人。特别是90年代开始,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年达50多万。这个数字超过艾滋病、战争和结核病人年死亡数,仅少于忧郁症和心脏病人年死亡数。

中国在交通事故方面,自80年代后期首次突破50,000件起,就一直保持世界记录。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约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为1.5%,排在中国人死亡原因的第七位。2003年,在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道路增力114.6万公里的情况下,全国交通事故次数、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的背景下,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

今年4月份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4万多起,共造成7696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4亿元人民币。

血淋淋的数字随着汽车的增长而攀升,在许多人渴望拥有汽车的同的,也在无形中制造着“杀手”的可能。速度快并不一定是好事,汽车的疯长如果和人们的遵章守纪不能并行,则这增长就不值得期待。

噪音:不只是心烦意乱

在城市的天空下,汽车的马达声与喇叭声早已被我们习惯。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汽车防盗器怪诞的呻吟划破梦境,你才意识到汽车噪音是如此的可恶而又挥之不去。其实汽车的噪音不只让你心烦意乱,它也正危害你的身心健康。专家们说,人的听觉可接受的合适音量为30分贝。但现在不少城市车辆造成的噪音在70分贝以上,有些城市中心的噪音甚至达到90分贝。这不仅会引起耳聋,还会造成神经系统紊乱和心脏病等。

享受舒适的潮流使得人类显然已经离不开汽车了。在巾国,尽管这个曾是达官贵人的坐骑也终于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了,但是在这个封建了几千年什么东西都能打—亡等级标志的国度里,汽车电早已被刻上象征地位和财富的烙印。虽然大街上车辆似乎已经是拥挤不堪,虽然车市上一片加价买车声说明世人对汽车的无限向往和消费能力,但刘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汽车的确仍然还是个奢侈品。

寻车,砍价,交费,挂牌……像结束马拉松长跑一样,你终于坐上你的车了。藏在这个奢侈品里头,你终于可以松口气,把握着比自行车把要舒服得多的方向盘,看着窗玻璃外忙碌的人群,在这个能够自由流动属于你的空间里,你可以欣赏成功或金钱为你带来的速度变化。转速表指引的上升,同时也膨胀着你的欲望。你开始自大了,你开始缥缈了,你开始高高在上了,你开始瞧不起蹬车的行人了,尽管那中间可能有你的朋友或者你的亲人。你点上支烟,置身于烟雾缭绕之中,或者喝上点小酒,去体会汽车飞起来的感觉,你闯灯、压线、打开窗玻璃“义正辞严”地骂挡你的人或者向车外扔东西。开着车,你很容易忘记自己的角色。在没有车的时候,你体会不到这些。没行车子,你仂佛截然没了底气。

有汽车开(坐),你就了不起了!说给所有的有车的朋友听,有没有汽车,我们都是平等的。不要让汽车使我们之间冷漠,有了车后仍然要真诚地刘自己说:我有车开,我没什么了起!

猜你喜欢

买车汽车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的“出卖”
买车前VS买车后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买车
买车等
买车前后
会飞的汽车
《买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