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火种,从生活走向艺术
2004-04-29白宝学
白宝学
著名文艺评论家胡采是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亲耳聆听过毛泽东同志这次讲话的为数不多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几十年来,他正是带着这个火种,从延安到西安,从生活到艺术,辛勤耕耘,辛勤浇灌,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胡采祖籍河北省蠡县。小时家贫,他只读过小学。现在的学识以及在文艺评论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靠自修和在实际中的锻炼得来。
早年,他就在家乡开始接触新文学和马列主义新兴科学。1933年秋和1936年夏,他前后两次去北平自修读书,学外语,并练笔写东西。曾在当时北平的《华北日报》、《北辰报》等副刊上,发表诗歌、小说和其它文章。这虽然只是个开端,但影响是深远的,贯串了他整个的曲折而坎坷的生活历程。
1937年“七·七”事变后,胡采正式参加抗战文艺活动,并开始较多地发表文艺评论文章。1937年8月至11月初,在济南参加平津流亡同学会的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在当时的《济南日报》上开辟了“烽火”文艺专页。1938年至1939年,在山西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主编综合性文化刊物《西线》和文艺专刊《西线文艺》。1940年2月,他从山西到达延安,在延安大众读物社工作,担任《大众学习》主编。1941年11月到新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任大众化工作委员会主编,后任创作组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至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边区期间,他在绥德地区深入生活,参加群众工作,动员参军,支援前线,组织武工队,进行土改,帮助群众恢复生产。从1948年10月起,任边区文协新创刊的《群众文艺》编委、主编。1949年5月进入西安。1951年至1954年,任西北文联副秘书长兼《西北文艺》主编。1954年冬至1956年,任西安市文化局长。从1957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专职副主席兼《延河》文学月刊主编。1979年开始,任中国作协陕西分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曾是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
胡采在延安工作和生活了不到10年,但他却很荣幸地和毛主席见过3次面,当场听过毛主席对文艺工作的许多指示。这不仅铸造了他整个的人生,而且也为他的文艺评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见毛主席是在一个诗歌朗诵会上。当时柯仲平同志正在朗诵他刚创作出来的诗歌《边区自卫军》,诗很长,朗诵的时间也很长。时间久了,天快黑了,一些人饿了,便陆续从会场悄悄退出。但他并没有察觉。快完时,他偶然抬抬头,看见座位上剩下的人大概只有十来个。可就是在这留下的很少的人之中,有一位竟然是毛主席。柯仲平非常感动,赶忙走到主席跟前,请主席指教。他说,诗刚写出来,很长,现在印刷有困难,看能在什么地方发表。主席说,可以在《解放》上发表,并说,诗很好,很动人。之所以这样,就是它大众化,别人听得懂。同时,主席还向柯仲平提出,不但诗要大众化,让人懂,戏剧更容易接近群众,是不是想想办法,也应当在老百姓中扩大影响?柯仲平很快就组织了好多人,创办起了“民众剧团”。这件事在延安影响很大,给胡采的印象也特别深。
第二次见毛主席是1941年,那时,在延安,为了培训教育广大基层通讯员和基层作者,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胡采他们创办了个刊物,叫《大众习作》。编辑部请毛主席题写刊名,毛主席欣然应允。刊物印出后送给毛主席看,主席对刊物的内容很满意。这个刊物有些新栏目,别的刊物上没有,很别致。比如说“原作与改作”栏,把原作与改作对照着登出来,并针对改动的地方,说明为什么要改,缺点是什么,怎样改好等等;有些栏目对青年作者的经验作了介绍;还开辟有“名著选读”栏,专门选登鲁迅等名家的文章,说明为什么选这一段,好在哪里等。特别是通俗化、大众化,毛主席看了很高兴,觉得很实际。过了两天,毛主席又重新题写了刊名送来,说是原来写得不好。毛主席支持和鼓励文艺工作者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努力的态度,使胡采受到很大的教育。
第三次见毛主席,是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座谈会是在杨家岭大礼堂对面北山上的三间土砖房子里开的。进门时,毛主席站在门口热情跟大家打招呼,握手;与会者签名时,主席还帮着铺平纸。这些事很小,但胡采看在眼里,感到格外亲切。座谈会上,毛主席很注意倾听大家的发言,对刚来延安的非党同志,更加关切,多次鼓励他们发言。党内一些老同志发言时,他偶然也插几句话,很准确,对大家很有启发。
有件事胡采印象很深。那是柯仲平在会上讲民众剧团和群众的那种热切关系的时刻。他说,剧团从这个村向另一个村转移时,如果有人想找民众剧团,你不要问路,只要顺着沿路撒的鸡蛋皮就能找到。因为民众剧团青年人多,也有小娃娃,转移时,老大娘、老嫂子们给每个人兜里都塞煮熟的鸡蛋,演员们一边走一边吃,沿路就抛下了许多鸡蛋皮。听到这里,毛主席笑着插话说,那你们也要注意呀,也得不断给老百姓新节目看,节目要一次比一次好。如果你们总是搞老一套的节目,人家以后就不给你们鸡蛋吃了,不给那么多了。说到这里,会场的人都笑了。毛主席教育人,总是那么亲切。
会议开了一个月。召开全体会议4次,其它时间分组讨论。会上,毛主席叫大家随便讲话。他讲,这正是大家对党的信任,对领导的信任。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深刻又服人,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那种正确而精深的思想。胡采正是在这个会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几十年来,他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文艺评论的领域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曾写出了许多很有影响的评论文章,结集出版了7个集子,其中《从生活到艺术》、《新时期文艺论集》、《胡采文学评论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生活到艺术》一书,一版再版,前后印数累计达十多万册,创造了陕西评论书籍发行上少有的高纪录。
附记:
此文是我几年前编写《陕北名人》一书时根据胡老的谈话以及他提供的有关资料撰写的。不料书还未出,胡老已离我们而去。现将此文发表,以为我们对这位文学前辈的悼念。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