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贴心人
2004-02-16颜园园贾立君
颜园园 贾立君
秋季的拉萨,树叶渐黄,西藏妇代会正在这里召开。一位代表会后在宾馆、大街上销售墨脱县的特产——“乌木古筷”,立即吸引了不少拉萨市民前来购买。
这位代表就是西藏墨脱县的妇联主席刀姆。她是整整步行两天才坐上车赶到拉萨的,背来的木筷共有2000双。她说,卖筷子的钱要作为县妇联活动的资金。
仅有一个人的县妇联
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被习惯地称为“雪域孤岛”。而48岁的刀姆又是墨脱县妇联唯一的在编干部,既是领导又是工作人员。5年间,她走遍了全县所有8个乡镇和60个行政村。
比墨脱道路问题更令刀姆烦恼的是,这里的群众观念还较为落后。当地妇女很辛苦,要做全部家务事及收割稻谷、玉米,男人打猎回家一般不做事,妇女怀孕时还要干活,有时来不及赶回家就生在野外了,随便拿把剪刀就把脐带剪断,很多孩子因此患破 伤风死掉了。为此,她到任何一个村都要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婚姻法,深入细致地做妇女的说服教育工作。
“把母婴健康、计划生育的观念告诉当地的妇女,是我到乡下的主要工作。”刀姆说,她的计划生育口头禅是:家里条件好的多生也没有关系,家里条件不 好的多生也没有用。县里为所有的乡卫生所提供了产床,刀姆一家一家劝临产妇女到产床上生孩子。在刀姆的劝说和事实 验证下,如今很多妇女逐渐认识到还是少生孩子好,大多数妇女开始自觉地只要两三个孩子,生活质量普遍有了提高,刀姆也受到当地妇女的热情欢迎。
许多妇女说,“我以前不知道妇联是做什么的,刀姆主席来了我就知道了,她是我们妇女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下乡带翻译频翻“蚂蝗山”
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冬季大雪封山,夏季阴雨绵绵。最大的困难是不通公路,平均一年有半年多与外界隔绝。崇山峻岭间分散居住有门巴族、藏族和汉族。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语言,身为门巴族的刀姆除母语外也只会讲汉语,因此每次下乡都要带一名翻译。为了让各族妇女能明白妇联的政策,每次 行前她都要把藏、汉文文件提前翻译成门巴语和珞巴语。
墨脱人少,村庄非常分散,近的要走半天,远的要走五六天,路上常常会遇到暴雨、泥石流等。白天刀姆拼命赶路,争取在黑夜前到达最近的村庄。每当看到用石块砌墙、人字形木屋顶的三层小楼时,是她最兴奋的时刻。热情的妇女会把她迎入房间,给她端 来大米、玉米、鸡爪谷饭,辣椒和黄酒。
下乡中最困难的是要通过近40公里、遍布蚂蝗的一段区域,这条本来平整的道路也被人们称作“蚂蝗山”。
刀姆常出远门,每次出门,丈夫都送她走一个多小时,还给她备上装满盐巴和药的布团——是用来驱逐蚂蝗的。
“有一次下乡时,还是被蚂蝗叮咬,我赶紧用备好的布团不停地在伤口上抹,吸饱了血、胖得有大拇指粗的蚂蝗纷纷落下。有的蚂蝗钻得很深,被拉断后头还在肉里,留下一 个个黑点。”
讲完这段经历,刀姆向记者掀开了自己的裤腿,她的腿上满是黑点和伤痕。
“讨”来千元赚万元
在墨脱,妇联像许多单位一样经费紧张,而由于不通公路, 物价却高得吓人。所有的生活物资全靠人背进去,每公斤的运费高达50元至60元,1公斤红糖在墨脱卖30元、一袋奶粉20元。
5年前,为了给当地 妇女过“三八”节,刀姆第一次去县政府“讨”钱。县里财政也紧张,只能给她1500元。刀姆算了一下, 60多个村分下来每个村才几十块钱,连一斤糖都买不起。于是,她决定让这笔钱生钱。
第二年,她将墨脱镇上的保姆、待业家属和做生意的100多名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女委员会,在她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玉米、蔬菜等。墨脱县出现了首批卖蔬菜的妇女。一年下来创 收6000多元。
此外,刀姆还发动妇委会成员编织毛衣,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同时也利用节假日出售自己酿制的黄酒,上市后供不应求。这样,刀姆个人及妇委会创收的钱每年达万元以上,为妇联筹集了基本的活动经费。
刀姆说:“现在过妇女节再也不怕没钱去看望大家了。我会带上墨脱妇女最需要的糖、奶粉、菜油、衣服去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妇女。”
发展墨脱育人为先
刀姆曾是墨脱县第一所小学的第一位老师。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她,边拿着字典边上课。她说:“墨脱县的孩子上学都是免费的,但一些父母仍然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当地人宁愿让女童在家干活,也不让她们上学,辍学率曾经高得吓人。”
1997年当选县妇联主席的刀姆深知这一严重情况,所以每逢开学,刀姆都走村串户,一家家去说服,把孩子们领到学校。
1998年刀姆在全国第八次妇代会上讲了女童失学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代表。2000年全国妇联扶贫项目“春蕾”女童班落户墨脱,第一期50名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现在,“春蕾”女童班的学生已顺利毕业,8名女童考入内地西藏班、33名考入县中学。刀姆积极筹措捐款,又资助了另外50名女童。
许多家长看到有一些孩子升学成才有了出息,逐渐都重视起教育来。如今,墨脱县的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已有36 所小学和1所中学。墨脱妇女亲切地称刀姆为“我们的贴心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