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设计思路——模块、学分
2004-02-04王安国
王安国
1. 高中音乐课程结构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并体现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结构的设计思路主要从两方面考虑: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模块及全部模块实行选修。
按照课程设计思路,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
音乐鉴赏歌唱演奏
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
与戏剧表演
2. 什么是"模块"?它与过去的"教学内容"有什么区别?
依据这次高中课程的改革方案,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模块是课程结构的基础。
模块并不是教育学的专用词汇,它通常的含义是指某种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课程结构中的模块,与过去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的功能有相近的一面,但含义却有差别。高中音乐课程由六个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自围绕某一特定内容(如鉴赏、歌唱、演奏、创作等),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形成一个内容清晰而又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六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反映音乐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过去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教学范围的总集合。模块则是教学内容的单元集合,是这次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一个创造。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艺术不断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发展自己的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3. 音乐课程设置六个模块的依据是什么?
高中音乐课程设置六个模块的依据主要有以下6点:
(l)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
步入21世纪的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根据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既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它必然要通过有机联系的各学习领域、各相关学科,并将最终通过不同模块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音乐与社会生活及与学生的日常活动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深入开掘音乐课程不同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努力使之与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实现对接,是六个模块设置的重要依据。
(2)为全体学生提供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音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培养"音乐的耳朵"。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音乐表演和创作带有较强的技术成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练习和积累。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副动听的歌喉,都能熟练演奏某种乐器,但应该要求全体学生都具有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会听音乐,应对与音乐相关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设置了音乐鉴赏模块和其他几个模块,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3)精选音乐学科最具本质的教学内容
一部音乐作品,作曲家谱曲完成后,还需经过表演艺术家(歌唱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的表演活动,将谱面的作品以直观的形式(歌唱、演奏或录音等)介绍给听众,创作过程才算真正完成。因此,音乐艺术的生产过程,包含了三度创造的程序:创作---表演(歌唱、演奏)---听赏,这必不可少的三度创造程序是由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音乐创作通常是由表演者完成的。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密,创作和表演开始分离,经过漫长的实践,便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中音乐创作-表演-听赏三度创造的艺术生产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音乐艺术社会存在的普遍规律。
基于此,《标准》将音乐艺术的三度创造过程:创作-表演-听赏,化作音乐学科最具本质的教学内容(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
(4)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的多样化选择
音乐艺术有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人们对不同的音乐形式有各自的兴趣和爱好。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九年音乐课的学习,在音乐体验、表现、创作和音乐知识及能力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共同基础。进入高中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明显增长,过去高中音乐课单一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显然不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此外,一部分对音乐有特殊兴趣爱好,或有某方面音乐特长、准备将来在音乐方面发展的学生,希望在音乐课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适合自己需要的音乐实践机会。为此《标准》设置了六个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模块。
(5)体现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与综合
在社会生活中,音乐常常同其他艺术门类结合在一起,以绚丽多姿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不仅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特殊样态在内容上是相通的,彼此不能绝缘和孤立存在,而且也由于音乐的内容具有情感的概括性,而其他艺术门类的形象表现大都具有知觉的个别性,需要互相补充。例如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诗歌的语言文字,插上音乐的翅膀,更具艺术感染力。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联系,音乐的节奏,被视作舞蹈的灵魂,舞蹈很难离开音乐独立存在。音乐是戏剧重要的表现要素之一,在歌剧和戏曲中,音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联系也十分广泛。
为体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这种相互渗透与综合的关系,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化艺术体验与感悟,同时也为满足学生对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学习愿望,设置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
(6)反映本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
音乐艺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表现现代社会生活、反映当代人思想情感的新作品大量涌现;原生状态的民间音乐价值受到普遍重视;欧洲音乐中心论在理论上的动摇,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音乐具有平等价值,多元的文化观念得到理解和尊重;音乐表演形式和体裁的创新;通俗音乐在大众音乐生活中的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对音乐创作、表演和传播的影响等等。由于这些新的发展变化涉及音乐艺术的各个方面,因此将这些内容分别融在不同模块的内容标准之中。
4. 请分别讲一讲六个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六个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不同侧重,分述如下。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歌唱、演奏: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各个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虽有不同侧重,但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其教育功能和价值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5. 六个模块间的相互关系怎样?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其一,六个模块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个有机相连的整体。说它们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因为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内容和传统的构架,不同模块间不可能混同或相互替代。比如歌唱和演奏,舞蹈和戏剧表演,鉴赏和创作,指向都十分清晰,是同类教学内容或艺术形式的集合。六个模块从不同的侧面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合起来结为一个学科整体,共同为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服务。
其二,不同模块间的内容相互渗透,作用相辅相成。例如音乐鉴赏内容,理所当然集中归属在音乐鉴赏模块中,但是其余5个模块也有鉴赏的成分:歌唱、演奏模块中的鉴赏,目的在于感受人声和器乐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激发学生歌唱或演奏的兴趣;创作模块中的鉴赏,是为了渗透创作意识,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抒发和表达自己情感和意念的愿望,同时分析和借鉴典范的音乐作品,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音乐与舞蹈模块中的鉴赏,通过观摩优秀的舞蹈作品,积累舞蹈语言,领略中外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中的鉴赏,目的之一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是相互渗透的。又如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鉴赏模块主要是通过聆听与感受的方式进行;歌唱、演奏模块强调亲身参与的实践体验;创作模块主要是通过深化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了解音乐创作一般规律以及实际进行创作的渠道获得。再如在歌唱、演奏模块的内容标准中,都有"较熟练地运用乐谱"的要求,而在音乐鉴赏、创作、音乐与舞蹈等模块中,也渗透了运用乐谱的内容,如"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能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