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山上的哈达

2004-01-11陈亚凯

慈善 2004年6期
关键词:哈达藏族雪山

陈亚凯

时间:2004年4月18日

地点:川西北高原(青藏高原东南麓)

气候:天寒地冻,雪花飞舞,空气稀薄

天刚蒙蒙亮,在四川松潘通往红原县的山路上,一辆面包车如蜗牛一般喘着粗气,艰难地爬行着。这是一段高山峡谷路程,从松潘县的川主寺谷底到青藏高原尕尔台,由海拔2800米到3800米,60多公里盘升垂直距离1000米,汽车时而贴壁临崖,时而仰天攀援。车上的人一个个眉头深蹙,紧咬牙关,剧烈的颠簸和高原反应,使他们个个面如土色,痛苦不堪。

车上坐的是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皇岗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庄顺福一行六人。他们是专程前往红原县看望“福田希望小学”师生的。10年前,皇岗实业股份公司捐资100万元兴建了这所藏区福田希望学校。

春节刚过,庄顺福就着手安排行程。公司一位副总去过红原,刚到海拔3000米的川主寺就“倒下了”,一路打着吊针吸着氧气才走过来。他一听说庄顺福要去红原,马上前来劝阻。庄顺福望着这个比自己年轻20多岁的部下,坚定地回答,“有生命危险我也要去,这是我10年的心愿!”他带上了自己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儿子,和总经理庄任堂一起,踏上了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

汽车艰难地爬行,庄顺福紧皱眉头,呼吸急促。看得出他高原反应很强烈。“董事长,实在难受,我们回去吧,等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来?”总经理庄任堂谨慎地探询。“庄董事长,身体能吃得消吗?实在不行就不去了吧?”陪同的阿坝州的同志关切地建议。“爸爸,你身体不好,我代表你去好啦”!小儿子庄创建也来相劝。“红原我是去定了,我一定要看看那些藏族孩子。”他挥了挥手。于是,车子继续在茫茫的草原上跋涉。

雪山献上最大的“哈达”

面包车喘着粗气,艰难地翻上了尕而台,这标志着已经登上了青藏高原。尕而台海拔3800米,是青藏高原东南麓的最边缘。翻上高原,眼前一片雪域世界,放眼望去,皑皑雪山如银蛇,上下飞舞好不壮观。阿坝州文化局副局长藏族同胞桑巴指示司机把车停下来,她借口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目的是让大家感受适应一下高原气候。她用手指着眼前的茫茫草地说,那一块块低低洼洼、斑斑驳驳、闪射出粼光的草地,就是沼泽地。当年这片沼泽地吞噬过不少红军战士,后来靠当地进步藏民的带路,红军才走出了这片死亡之地。

听到这里,大家一阵沉默,好像眼前浮现出电视剧《长征》中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悲壮画面,无不惊叹红军的钢铁意志。“学习红军精神,继续向红原前进!”喊话的是呼吸急促、头痛脑胀的庄顺福同志。听了红军的故事他精神大振,只见他把手一挥,“上车,加速,不要让孩子们等得太久。”

到了,红原就在眼前。经过8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福田希望小学终于到了。庄顺福一行一下车,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片用哈达汇成的白色海洋!本来这一天是星期六,学校放假,听说远方的恩人要来,全体藏族师生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激动地等待着来自南海之滨的贵客。听到消息的红原县城及其附近的藏族群众也纷纷赶来加入欢迎的队伍。欢迎的人群从学校大门口一直往前延伸,足有一公里长。庄顺福一行在县委书记的陪同下从人群夹道中缓缓走过,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孩子们绽开鲜花般的笑脸,把洁白的哈达高举过头顶,整齐地发出他们最真挚的声音:"扎西德勒,锵锵措!扎西德勒,锵锵措!"

宏大热烈的场面使庄顺福父子热泪夺眶而出,使同行的人们个个情思汹涌,眼潮鼻酸。哦,如此真诚、如此纯朴、如此知道感恩的民族,任何人都会从你们清澈的目光里、纯净的心灵里,得到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正式的欢迎仪式开始了,全校师生人人手捧着哈达,整个校园是一片白色的舞动的海洋。红原县委书记在欢迎仪式上的致辞感人肺腑,他说:“庄顺福先生来自远方的深圳,10年前,他和他的公司捐出巨款,创建了我们这所学校,10年来,他无时不刻地牵挂着你们。今天,他冒着生命危险,跨越千山万水来看望大家,就是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做草原上的雄鹰。……今天早晨,我们红原下了一场大雪,这是草原为咱们的恩人献上了最大的哈达,恩人的善心感动了活佛,雪山为之动容啊……”

还有比这更真挚的致辞吗?600多师生举起哈达欢呼着:“扎西德勒,强强措!扎西德勒,强强措!”不善言辞的庄顺福再次落泪,他以最简短、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动,并把自己25岁的儿子庄创建推出来做了介绍,他深情地说:“我年纪大了,由于身体原因,可能不会常来看你们,但我的儿子年轻,以后他会代表我,每年都来看望你们。现在,他要在你们中间,认领两个歌声动人的小弟弟小妹妹。”

原来,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庄顺福平日十分喜欢听藏族歌曲,尤其是藏民原汁原味的放歌,那辽阔的音域、那深情的向往,能为人打开一片如宝石般明澈的天空。为此,此行之前他交待儿子一定要在红原希望小学里认领两个唱歌最好的弟弟妹妹,让他负担两个小歌手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鼓励他们考入民族学院,将来好成为才旦卓玛、容中尔甲一样的藏族歌手,为人民送去最美妙的歌声。

经过教师特别推荐的十几个小歌手一个个展开了宏亮的歌喉,一支支优美的歌儿在雪山下回荡,草原上的风把这歌声带到很远很远——那明亮的、深情的,带有穿透力的歌声。最终,两个唱歌的佼佼者——13岁的男孩桑巴、12岁的女孩卓玛脱颖而出。于是,他们共同拥有了一个深圳大哥哥。庄创建紧紧地拥抱着一对异族小弟弟小妹妹,当场捐出1万元作为他们的学杂费,而且还要捐助到他们大学毕业。庄顺福当场也捐出3万元,给孩子们做学杂费。

严重的高原反应,使庄顺福一行不能在红原久留,就要离开红原了,庄顺福依依不舍,他要看看教学楼、宿舍楼、图书室、学生食堂等等。庄顺福不管走到哪里,学生们便举着哈达簇涌到哪里,此情此景,感人至深。在学校大门口,庄顺福看到了红原人为深圳人捐资助学建造的功德碑,上写着:公元1995年8月17日,红原县深圳福田希望小学奠基于此。

昔日长征路,今开幸福花,社会各界,群情欢悦。观夫此校之建立,福田人民万水千山之外,情系老区,慷慨捐资,济千秋功业,激起红原父老,纷起响应,上下同心,共图大计,民族团结开鲜花,精神文明结硕果,希望小学,一年即成,其中佳话,无以尽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区草原手拉手,藏汉人民心连心,开我县办学之先河,造福当代,泽被后进。凡夫竭心奉献,建设长利者,其心可嘉,其功不可没,其德不可不彰。刻石本原,以表于进。”

读着这样的碑志,庄顺福的心中一次次涌起热流。是啊,那些一辈子从未看过外面世界的藏胞牧民们,那些尝够了没有知识苦头的藏胞牧民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坐在这样漂亮的小楼里读书,心中的灯盏一定点亮了。想到自己的付出,能给那么多的孩子以光辉的未来,这就是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最大的满足了。是的,无论是谁,他能用慈善之举书写人生,必将流芳千古。

尾声

当庄创建被父亲推到藏族师生们面前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一下子成熟了,一种责任的庄严和神圣开始在他的心底升腾。同时父亲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升华了自己忽然间有了一种自豪,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25岁的庄创建是在外国读书长大的。他有时在暑假时回国探亲,由于父亲忙于工作,不能带他去祖国的各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庄创建以为中国到处都和深圳差不多。这次,父亲带他来到四川红原,他见到父亲受到了那么多人的爱戴、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一下子茅塞顿开:父亲和他的同事们把人生的高坡自觉地伸向很远很远,他们把为别人谋幸福作为人生的追求,而不是在晚秋薄暮的祥静中享受丰裕的物质生活。那天夜里,庄创建失眠了,白天的场景一遍遍在脑海中闪烁:县委书记把青稞酒举过头顶,藏族同学"扎西得勒"的呼喊,海洋般的哈达随风飘动……

庄创建说,他通过此次红原之行,知道了中国原来是这么大,知道了中国还有这么多民族,知道了中国还有一些地方很贫穷。庄创建感谢父亲,感谢他以自身的善举照亮了他的灵魂,感谢父亲为他指引了一条通往大海的道路……

返回深圳的庄顺福畅快极了,他逢人便说雪山如何美丽、草原如何辽阔,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是因为他把看望藏族孩子的班交给了儿子,他的心愿完成了。 “六一”儿童节前夕,福田区妇联和文化局联合举办了一场“同在蓝天下——关心特困儿童”大型文艺晚会,在鲜花簇拥下、在300多深圳儿童的欢呼声中,庄顺福微笑着走上舞台,他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用浑厚的男中音说道:我代表深圳市皇岗实业股份公司,向福田区特困儿童基金会捐款人民币10万元!全场掌声雷动……

猜你喜欢

哈达藏族雪山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手捧哈达送给你
瀑布哈达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
藏族的“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