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夕阳依旧温暖

2004-01-11

慈善 2004年6期
关键词:筹款长者华裔

伊 犁

阳光满院

走进加拿大密西沙加颐康新院,感觉非常舒畅,心中充满欢喜,恍若回到家里。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人,从院长、义工、社工,至饭堂服务员、清洁工人等等,不管认不认识,不管是在门口还是走廊、电梯内碰面,都会听到问好、问安或关怀的话语。微笑,多么可爱的微笑,让一张张脸容光焕发,像明亮的阳光,带着温暖与希望,不但给黑夜带来光明,又驱逐了寒冷、孤独、寂寞、不快——住在这里的老人有福了,去哪里找这样一处理想的居住环境呢!

每一个人都会老,每一个人都会被如何渡过晚年的问题所困扰。只不过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幸运些,他们可能比较健康或比较有养老条件罢了。那些身为第一代的华裔移民,有些由于语言不通,习俗与西方社会有别,加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一直视住养老院为畏途。我的父母就曾经为这个问题大伤脑筋……他们移民加拿大已有20多年了,一向自力更生。过去,除了需要家兄帮忙看信写账单外,很少需要别人帮忙。可惜这两年我父亲得了肾衰竭,需要隔天去医院透析;母亲的帕金森病也日趋严重,渐渐无法自理。更不幸的是,家兄4年前因脑癌骤逝,而我又住在美国南加州,鞭长莫及。老父老母的日常生活渐渐无法自理,加上许多不便,如上不了菜市购物、下雪天无法出门、不会打电话更改看病时间或叫车、父亲在半夜跌倒母亲扶不起他等等难题。他们每天战战兢兢地活着,今天不敢打算明天的事,常常如临深渊,过着灰黯无望更无趣的日子。

颐康,是颐康为我们带来一丝希望的阳光!那时我们听一位亲戚讲到颐康的种种好处,她本人是颐康的义工,安排我和父母去士嘉堡的院部参观。我们第一次听到关于王裕佳医生与其他善心人士,如何费心努力才创办了颐康基金会,建立了第一座中心,成为加拿大的首家服务华裔耆老的护理院。看到院中许多老人的笑脸,令我父母羡慕不已。谁知僧多粥少,供不应求啊!听说要等七八年才能进院呢。可我父母的问题已是急在燃眉,如何是好呢?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前我们听说密西沙加的新颐康中心快要落成了,便赶快办理了申请手续。也许是运气好,也许是他们实在需要人照顾,去年年底竟然收到同意进院的通知。我那身为基督徒的父母,以最感恩的心情立即搬进了颐康新院。新中心、新房间、新家具、新邻居、新朋友……他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冰冷而瑟缩的心也渐渐地回复温暖,安心而欢慰地度过晚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颐康新院的电梯口我看到七个大字:诚、敬、爱、优、团、正、信。这就是颐康精神!我深深感谢他们给老者们一个充满阳光的温暖的家!

爱的种子

在北美住久了,常会看见一些无所依靠的老人。他们没有子女的照顾,又没有钱住进有专人照顾的老人院。有些在公寓里死了好久才被发现;有些自己结束生命;有些发疯……他们悲惨的命运如噩梦。难道人老了真的如此没有价值?真的如蔽履般被弃吗?当年移民北美的华人更是感到迷惑。他们千辛万苦地替子女铺路,让子女在新大陆读大学,找好工作,又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同时,他们对自己的长辈照顾有加。可是,当他们自己老了,需要别人帮忙照顾的时候,往往子女们不是住得太远就是工作太忙,或自身难保,比如离了婚连自己的儿女都照顾不了等等。当这些老人们没有办法自理的时候,在无可奈何之中,有时也不得不住进老人院。可是洋人办的老人院讲的是英语,吃西餐,喝冰饮。由于和医生护士无法沟通,有了什么疑问或病痛求教也难。况且同住的也多是老外,没有人可谈话交流,不变成哑巴了吗?所以很多华人老人家宁死也不肯住进老人院。

王裕佳医生,这位颐康中心的发起人,目前也是颐康基金会的主席。他本是加拿大的香港留学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多伦多老人护理院看病时,碰见不少夹杂在外国人当中的华人面孔。他深深地感觉到,这些人的眼神是多么的绝望,表情是多么的冷漠,像是没有机会重见天日一般。他们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阵阵尖叫。有些人一见面就请求医生帮他们安乐死:拿枕头来让我窒息吧!推我出窗口吧!给我吃毒药吧!王医生的心情非常沉重和难过。他想起自己的父母和照顾他长大的祖父母。老人们都是一生辛劳为下一代无私的付出,到了老年本应受到尊重和照顾才是啊!他不能想象自己的亲人要受这种折磨。而且,如今加拿大的华裔老人在不断增加,老年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大。如何帮助他们,这成为王医生的一个信念,而且他很快付诸行动。

1987年,王医生在多伦多华语和英语社区多年的服务工作,已形成了一股力量。他有一种使命感,深觉自己可以帮助社区做一些事。他召集了三十几位加拿大华裔朋友在他家聚会,其中包括社会工作人员、医疗专业人士等,共同商讨如何为华裔长者争取合理护理照顾。他发觉这个梦想是整个加拿大华人社区的梦想,于是他们正式成立了颐康基金会,目的在为当地华人长者筹办恰当的安养服务。他们在完全没有经费和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一切从零开始。凭着理想与信念,在未来的数年内,他们举办了数以百计的讨论会,又想方设法举办不同方式的筹款活动。他们还参观了许多的老人院,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星星之火终于燃亮了整个多伦多华人社区。谁家没有老人呢?大家也警觉到问题的日趋严重。他们本来的目标是要筹款300万,却因社区的热心付出,竟然筹到了700万。又经过7年的奔走和努力,他们终于说服了安省政府。鉴于各族裔的老年人需要获得文化与语言上的合理照顾,安省政府批准建立华人护理院,并拨款两千万元给颐康建设老人屋。

1994年,“颐康中心”终于在华人聚集的士嘉堡落成。王医生与无数的华裔同仁们多年的心愿与努力终于实现了。一粒爱的种子,经过整个华人社区的耕耘与照顾,在异国的土地上扎根了。

快乐的家

位于士嘉堡市的颐康中心占地4.2亩,虽然名为一所服务华裔老人的护理院,而称之为耆老之家似乎更为恰当。中心共分三个部分:

1、 护理院:提供需要24小时护理和照顾的长者。起初只有90个床位,包括老年痴呆症及慢性疾病护理设施。他们尽量为住院老人提供“家”的归属感。老人的膳食以健康为前提,尽可能照顾到各人的口味喜好;举办多项文娱活动,如太极、手工艺、唱歌、户外活动以及自由耕种区等等,让老人们一边自娱一边大展身手。连接各大楼间的室内落地玻璃走廊,下雨飘雪的日子,老人们仍能写意散步。中心内所有的职员都能操流利英语及粤语或国语,甚至福建台山话。使住护理院的老人们身在颐康,仿如处身家乡,既可与其他老人们共话家常,回忆昔日情怀,又有护理人员的体贴照顾,让老人们备感亲切。

“我从来不知道我住在老人院会如此快乐。”一位80岁的长者说,“这里的人对你尊敬,如家人般亲切。”

护理院成立之后,其优质的服务备受各界肯定。1996年,颐康中心仅成立20个月,即获加拿大卫生服务鉴定委员会颁发的三年优质许可证。1999年颐康再度获得此项荣誉,甚至得到“无懈可击”的高度评价。

2、 耆老社区服务中心:包括为社区内其他长者提供日托、送餐、家访、外展服务等。为健康长者提供各项文娱活动的耆英会,更荣获士嘉堡市卫生委员会服务嘉许奖。附属中心内的医疗及康复中心,包括日间门诊、物理治疗等,并附设癌症及善终护理小组。受惠对象扩展至社区各族裔及各年龄人士。

3、 松柏新村:共有130个单元老人宿舍,及26间鼓励三代同堂的镇屋宿舍。宗旨在提供非盈利的老人宿舍。如提供方便轮椅使用之马桶,15小时内如无动静便响的警铃。让入住的老人家既可放心独居自理,又可步行到颐康服务中心,享用多种医疗及文娱服务。“新村”获得了安省非牟利宿舍协会优异服务奖。目前轮候入住的名单有3000余人。

颐康中心成立两周年之际,由于极佳的口碑和社区的极大需要,颐康决定加建并扩展其日托中心。筹款800万元,在原有的90张病床的大楼上加盖两层楼,扩展到155张病床。这一项建设在1999年10月完成。然而等候入住颐康的老人超过千名,仍然无法满足众多的要求。据说一般要等候七八年才有可能入住。为了坚持老有所依的理想,颐康中心于1998年向政府申请兴建三所新护理院,并喜获批准,条件是必须在5年内完工。

众志成城

颐康中心的落成,除了当初王裕佳医生的信念、一班华裔社区人士的共同努力与付出之外,更赖加国政府及社区各界的支持。颐康擅用西方发达科技资源,揉合中国传统孝义精神,成为加国护理院的典范。来自世界各地的社区组织医疗护理机构等,纷纷到颐康参观,学习其社区运作模式。目前香港赛马会正在深圳盐田建设一座颐康中心。据统计,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婴儿潮到2030年将占加拿大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如何面对大量减少的工作人数?如何适应老龄化社会福利金日益增加的需求?如何提供恰当的服务,包括健康与医疗的服务?加拿大政府一向有极为完善的医疗系统,他们已开始为未来的庞大的银发族想方设法。他们计划建设大型社区料理住屋中心,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型的服务。另一种就是包括护理院、长青屋及日间社区复健中心三合一的颐康模式。

颐康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的理念和实行方法都值得借鉴。“照顾长者,人人有责”,宗旨是让住院的长者得到亲切的关怀与照顾,并且享有应得的尊严与尊重。由于他们以行动实践了理想,让入住的老者身心得到了照顾,才会有人人想住颐康的事实。他们筹款的方法,发挥了“聚沙成塔,众志成城”的理念,发动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及付出,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理想。他们的义工超过千人,包括老中青三代人。除了缓解职工的沉重负担外,更发扬无私的爱与奉献,提升个人的素质。鼓励青少年的参与,让他们接触长者并了解服务的重要。十几年来,颐康每年的筹款活动更是风风火火轰动异常。由于他们不懈的努力,获得加国许多企业集团及工商业机构的赞助与支持。无数义工们举办的筹款活动更是费尽心思。一年一度农历新年的“龙宴”,至今已举办了十四届。席开千人,参加的人士包括加国政要、企业领袖与中外热心公益人士等。加上影星歌舞星的参与,表演精彩的节目,致使每次筹款超百万。这已成为颐康的重头戏。颐康高尔夫球赛筹款由当地一位车行东主支持主办,已成功举办了7年;加拿大石油公司义助颐康筹款,从在中心购买的现金卡收益中拨出部分捐赠;加拿大航空公司资助“建颐行”,每年在父亲节举办,获得热烈的支持;加港星辉颐康已举办多年,获得香港著名歌星影星的热烈支持;多伦多市OMNI多元化电视台除了常常报道颐康的一些感人故事和活动,加深大众对颐康的认识,2002年起,电台首次为颐康电话筹款,便更多的人认识颐康的优质服务。颐康举办“一日1元”筹款,让社区善者认捐每日1元为期5年,获数千人热烈参加。不少社区团体教会及公司更自动为颐康基金会策划筹款活动,如义卖、歌舞曲艺表演、募捐等,实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文化理念。

2003—2004年是颐康极为忙碌而丰收的一年。颐康的三家新中心落成了。万锦市的何黎霭云中心在一个月中为全部住客办妥入院手续。中心提供200张长期病床,其中50张服务南亚裔长者,50张给其他族裔社群。密西西加中心在年底已入住老人,也有200张病床供给以华裔为主的老年人。士嘉堡芬治颐康新院共有250张病床,并附设癌症与善终护理、血液透析中心。颐康特别在此新院旁建设两座耆老住宅大楼“颐翠园”,以终身租约权发售,并设教育及培训中心、多用途社区会堂等。

本着世界大同的无私精神,颐康的未来将更加光辉远大。

猜你喜欢

筹款长者华裔
归来仍是少年94岁老奶奶高空跳伞为筹款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弟子规》节选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