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铁业投资五大特点

2003-04-29

中国经济信息 2003年24期
关键词:钢厂钢铁企业钢铁

投资主体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钢铁投资的主体开始逐步呈现出 多 元化的格局,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外资、民营、甚至其它行业的资金也都 在纷纷介入钢铁行业。特别是在当前这一轮的钢铁投资高潮中,如果说国营或地方大中型钢 铁企业是主力军的话,那么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无疑正在成为生力军。在投资项目水平上, 国有大型企业一般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抢占中高端市场,而国有中小型钢铁企业或民营钢铁 企业多由于资金并不十分丰厚等原因,瞄准国内先进成熟的技术,并且更多的寻求中低端产 品市场份额上的扩张。

投资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国外钢铁巨头在积极谋求对华投资机 会,并且投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如新日铁跟随日本汽车业加快向中国的投资步伐;韩国浦 项在中国成立了“浦项中国投资公司”;宝钢与蒂森克虏伯等的合作也在不断展开和深入。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境外钢铁跨国公司合作,将会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特别是中小钢铁企 业所梦寐以求的,不管这种合作或合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它也都将会成为未来中国钢铁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钢铁“投资热”所吸引,越来越多的行业外资金也开始以种种方式涌向钢铁领域,通 过资本运作无疑是它们最擅长的或者说是最快捷的手段或方式。比如,北大方正宣布将在未 来三到五年时间里,斥资27亿元收购苏州钢铁集团100%国有股。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类似南 钢股份被收购事件的发生,则标志着中国民营资本已经开始大举进入国内钢铁行业。

流程结构长线化

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明显不同的是,当前中国钢铁企业的投资越来越多地偏向于选择长流 程。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钢铁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使得一些短流程钢厂因为生产成本和产品 结构等因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危机,比如废钢资源的缺乏、电费成本的高昂等,不仅在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炉钢厂的竞争力,更已经成为国内电炉短流程钢厂发展的限制性环节, 并且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这些问题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

对于长流程钢厂来说,如果没有明显的原料优势或地域优势,投资的风险比短流程的钢 厂要大的多。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原料缺乏将会成为国内钢铁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一些 新上的转炉长流程钢厂甚至还来不及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就会由于原料的不足而会被“饿死” !不难想象,几年之后,由于市场竞争过度,导致出现大量闲置钢铁设备,或者勉强投产却 不能达产,投资收回困难的窘境。

事实上,国内除去少数钢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外,大多数钢铁联合企业,甚至于包括一些 大企业,原料也几乎全部是外购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当所有(或大多数)企业投入转炉 流程的竞争时,必然会带来原料的涨价,即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这种现象已经开始 显现,煤炭、焦炭和矿粉的价格在2002年和2003年前三季度一直在持续上涨就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长、短流程钢厂的成本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在与电炉钢 的竞争中,原本优势尽显的成本因素必将会对转炉钢生产构成巨大的压力,如何消化持续上 涨的原料成本已经成为摆在长流程钢厂面前现实的问题。

归根到底,无论是长流程钢厂还是短流程钢厂,只有工艺结构优化合理才能产生出效益 ,而加强工艺流程的优化,特别是整体工艺流程上优化,就必须重视钢厂的专业化,也只有 专业化才能上规模,才能赢得效益。

建设规模大型化

中国钢铁业目前正存在着一股大规模扩张产能的冲动,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都无一例外 的在进行新的建设,或者是用先进的、大型的设备替代原来相对落后的、小型的设备,无论 是以技术改造或是以异地建厂的名义,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扩张产能。一些年产二、三百万吨 钢的企业把发展的目标锁定在六、八百万吨,稍小一点的企业也把目标定在四、五百万吨的 规模,即使是一些新介入钢铁的投资者也都把起点定在了两、三百万吨……甚至于有的平地 起家要干一千万吨的规模。去年,我国钢产量在千万吨以上的仅有宝钢和鞍钢,这一格局几 年之后就会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钢铁企业加入千万吨级的行列。

国内这一轮钢铁投资项目预计达产时间大多分布在2004-2005年,根据公布的资料,在 此期间,高炉炼铁设计能力将增加9400万吨以上,炼钢炉壳能力将增加11900万吨以上,由 此估计最近2-3年具有每年增产钢4000-6000万吨左右的能力,这还不包括那些已经干起来 而没有纳入统计的钢铁投资项目。

即便如此,到十五期末,我国炼钢产能也将会达到3.2-3.5亿吨甚至于更多。显然, 中国钢铁业在面临市场化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其他竞争性领域一样的麻烦,即市场化、 全球化的挑战要求企业自身加强协调和自控。

中国钢铁大发展是必然的,它的发展过程将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的发展 对钢铁材料的市场需求,这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提高利 润的最好办法是不要受到市场诱惑而盲目大量生产以致造成过度供应。

在投资建新产能前,应确保这一新项目的确是市场所需,并能够收回成本和获得投资回 报。当可以预期的供求失衡出现的时候,如供大于求则必然会导致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而价 格战是没有胜利者的。因此,对钢铁业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规模扩张,更多的应该是对现 有钢铁企业组织、装备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对钢品种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是满足用户需 求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决不意味着单纯的数量增长,要将数量增长和结构调整、质量 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结合起来。否则,如果钢铁生产的规模在这一轮”投资热”中被 盲目地扩大,则必然会带来行业布局不合理程度加剧、产业集中度降低,甚至部分地区钢铁 产能过剩加重,从而造成运输紧张、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棘手问题。

产品大纲趋同化

随着中国钢铁投资门坎的越来越低,加之利益驱使,使得大批新上钢铁项目在较短的时 间内集中展开成为可能,而建立在以量的扩张为基础上的钢铁投资项目可选择的余地毕竟有 限,再加上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很多企业就难免会陷人生产线相似、产品大 纲类同的格局,这也就必然会为日后全行业白热化的竞争打下伏笔:比如由于目前我国的热 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和彩涂板等十分短缺,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因此,在这一 轮钢铁投资高潮中,针对目前国内短缺的钢铁产品进行立项投资也成了越来越多钢铁企业的 选择。

装备水平国产化

当前钢铁投资的又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钢铁企业选择了国产的 装备,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冶金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较从前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 且具备明显的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内一些企业由于受资金和 决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或者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匆忙上经济的设备,试图用便宜的装备 、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产能,从而赚取更多的“短期”利润,这种情况在事实上是存在的 ,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在决策上以所谓“效益优先”原则,就必然决定了其在规划上选择经 济、简约的国产装备。

问题在于,我国的冶金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包括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水平与国外先 进技术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如果在这一轮发展中不能有效地或错过了采用国际钢铁发 展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钢铁工业就免不了会陷入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泥潭,因为我们的钢厂、特别是大中型钢厂即将面对的已经不单纯是国内 的竞争对手了。因此,无论是选择国产装备,还是选择进囗的装备,把握设备大型化、操作 自动化、流程现代化和清洁生产等现代钢铁发展的主流和方向,都是许多新建钢铁项目不可 忽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钢厂钢铁企业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德国萨尔锻钢厂
德国萨尔锻钢厂
“钢铁侠”
“建设城市绿色钢厂及钢厂搬迁的研讨会”召开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厂用后镁碳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及前景分析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