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马山下谱新篇

2003-04-29

清明 2003年6期
关键词:屠宰厂禽蛋老马

于 萍 邹 辉

老马山位于淮南市李郢孜,是一个地处偏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坡。然而,这几年却名声鹊起,淮南市西部谢家集地区几十万人口都与它密切相关了。原来,每天供应这些地区的新鲜肉都是由坐落在老马山脚下的“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送到各个集贸市场,各位家庭主妇的菜篮子,走进千家万户饭桌的。这个厂宰杀的生猪占了全市每天生猪宰杀总量的二分之一。他们是淮南市西部地区居民吃上放心肉的功臣,是上缴税收的大户,是稳定市场的基石,这一切都是屠宰厂厂长程晋乐带着他的78名职工做出的默默贡献。

计划经济时期沉浮录

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前身是淮南市食品公司禽蛋三厂,有职工130人,主要工作是调运储存禽蛋,肉类食品以确保淮南市西部地区几十万人口的禽蛋供应,这儿是淮南市西部地区最大的肉蛋供应基地。当然,那时的老百姓每月凭着肉票、蛋票购买计划供应食品时,不会知道也不想知道它从哪儿来在哪儿储存。而这个禽蛋肉食的“蓄水池”也就鲜为人知了。

那个时候禽蛋三厂的职工是无忧无虑的,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他们不用发愁到月的工资能不能发下来,更不用担心他们的商品有没有市场。那时的厂领导更是高枕无忧,他们不用考虑成本、利润、税收、企业发展、职工出路。他们是吃国家皇粮的,供应的又是紧缺物资,按计划调进,又按计划调走。或许还有头头脑脑的会隔三差五地找上门来求个方便;有些头脑活络的亲朋好友或许也会仗着脸熟来开个后门。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市场供需关系,养成了食品公司职工的优越感。“听诊器、方向盘和杀猪刀”成为当时人们最羡慕的岗位。所以“无限风光”的他们常常接受人们乞求的目光和讨好的笑脸,关键就在于他们手中切肉的刀,拣蛋的手。平时对光的看着顺眼,割一块好肉拣一筐好蛋,不顺眼不认识的,你就等着吃拣剩下的吧,反正价格都一样,爱买不买,独此一家。那可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风光。

可是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市场逐步按市场规律运作,计划经济在食品市场逐步退出的时候,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曾经独领市场风骚,垄断经营的食品行业了。放开市场、搞活经济,不仅放开了农民兄弟的手脚,他们养猪、养鸡、养鱼、养蛙,种植养殖一切市场需要的可以赚钱的蔬菜禽畜。放开市场,搞活经济更繁荣了城市的集贸市场,经营肉蛋副食不再是一对独秀,而是百花争艳了。市场供应的充足得益于供货渠道的多样,经营手段的多样。竞争中,国有企业不得不因为常年形成的包袱重、人员多,工作懒散,没有激励机制而败给个体经营。曾经风:光一时的食品、服装、百货等等行业都不甘而又无奈地退出主导地位,开始了艰难的再创业!

曾经的优越已荡然无存,食品行业的职工不得不面对现实,那就是在市场的起跑线上,和个体经营、和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展开竞争,争夺市场。他们不再有紧缺物资的优越,不再有独家经营的特权,不再有独霸市场的风光。跌落低谷的现实让食品行业的职工感觉到不仅仅是市场丢失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要丢失赖以生存的饭碗了。

到1998年,曾经为淮南市民的副食品供应做出过贡献的禽蛋三厂,默默地在老马山脚下哭泣。这个占地29亩的禽蛋储供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狼藉。国家没有了补贴,没有了法定的市场,厂子是债台高筑,一亏再亏,职工们只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到市场自谋生路。他们有的和个体户一样经营生猪屠宰,摆摊卖肉;有的重起炉灶改了行。厂里原有的库房、办公室、设备机器,能变卖的都卖了。为了发工资和生存,厂里累计贷款160万元,无力偿还,职工人心散了,对企业不再抱有希望。实在找不到出路的,就占用了厂里的场地搞煤炭加工,面粉加工,养鸡、养羊。厂里到处断墙残壁,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污水遍地……市禽蛋三厂成了全市的特困企业,濒临倒闭。

抓住机遇重整家园

1998年4月,寂静的市禽蛋三厂喧闹起来。市商务局长、食品公司经理带着程晋乐一行来到了这里。为落实国家规范生猪屠宰市场的政策,打击私宰行为,让生猪市场有序运作,按章运行,淮南市政府决定在西部地区设一个生猪定点屠宰厂。

落实这个举措的任务就落到了程晋乐的身上。程晋乐军人出身,虽然转业到了地方进了商界,但军人认真、果断、有韧性的品格和作风仍然毫不逊色地保留着。1998年以前,他也曾根据上级安排走进过禽蛋三厂,试图挽救这个走向倒闭的小厂,但在历史的大潮中,那些努力和全厂职工的希望一起破灭了。可军人的品格告诉他,失败了绝不能倒下,他和许许多多商界同行一起,也在思考着国有商业该何去何从,阵地就这样拱手相让了吗?私有经济真的能代替国有商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国有商业真的无所作为了吗?就拿百姓每天都少不了的食品猪肉来说吧。计划经济时期,大批量宰杀是由肉厂负责的,食品公司各副食品商店,菜市场供肉点负责销售,百姓凭票购买。虽说,供应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但供货渠道的单一足以掌握控制副食品的质量。老百姓去公家的商店、摊点买肉也不用担心有病猪肉、死猪肉、注水猪肉这类肉品。因此,虽然数量不够但质量还是能让人放心的。然而,副食品市场放开后,由于人民生活的需要,私人养猪业的发展,带动了私人屠宰和私人经营业的发展;许多人见有利可图干起了专职养猪户和专职屠宰户。利益驱使和没有严格的规章制裁,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之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市场上私宰的猪肉中有直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死猪肉、病猪肉、老母猪肉、注水猪肉混于其中,人们一不小心就买到这种猪肉,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吃了会造成身体伤害,扔了会造成经济损失。人们对繁荣起来的副食品市场开始提心吊胆,想吃肉的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猪肉成了最让人放心不下的东西。买吧,生怕买错;不买,又是生活必需。如何让居民买到“放心肉”,成了全国副食品市场的一个难题。而因为私人屠宰造成的环境污染,更是让许多人叫苦不迭、深受其害。私人屠宰大多在家庭进行,而这些屠宰户又散乱地分布在居民住户中,没有排泄通道的污水,腥骚烂臭的气味,半夜屠宰时生猪的尖叫声都严重地影响着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更重要的还有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为规范生猪市场,1995年,国务院下达了“生猪定点屠宰”的通知,公布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十六字方针。淮南市在三年时间内也曾多次试图上马定点屠宰,然而由于多方原因,定点屠宰三上三下,未能到位。

1998年,淮南市政府下大决心整顿生猪屠宰的不规范行为,整顿猪肉供应市场,还百姓一个清静环境,让百姓吃上放心肉,堵住国家税收的漏洞。全市范围内同时上马20个定点屠宰厂,食品公司19个定点屠宰厂中老马山生猪屠宰厂就是其中之一,厂址就是原市禽蛋三厂,原禽蛋三厂的职工优先聘用上岗。厂长、党支部书记程晋乐临危受命,接下了建

设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的重任。带着两个助手走马上任。这一天是1998年的3月25日。

走进市禽蛋三厂,程晋乐被眼前的破败惊呆了,这哪儿能叫厂啊。能拆的拆了,围墙斑驳,墙皮脱落,仅有几间低矮的仓库成了猪圈、鸡圈;院内垃圾成了山,做煤饼的、加工面条的惨淡经营者,这儿有10多户原市禽蛋三厂的职工各行其道地维持着自己的最低生活。要在这儿建厂,首先是清理场地,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让这些人挪出地方来。虽说这儿如此肮脏,如此破烂,但对于这10来户人来说,毕竟可以遮风挡雨,毕竟可以从这儿讨到生活,他们不愿离开这个他们并不喜欢的地方,因为他们要生存。厂要倒闭了,作为工人,他们不再有铁饭碗,可他们也要吃饭。没有文化,没有其它技能的他们只能用他们觉得最适当的方式生存着。

程晋乐看着这种景象,心里酸啊。但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将来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为了抓住“生猪定点屠宰”这个机遇,程晋乐逐家登门做思想工作,讲清道理,服从大局,让那些过去无偿占用场房的私人作坊在规定期限里搬出。

真诚的心灵碰撞,人们看到了他的那份执着,看到了他对事业无悔的追求,同时也看到了企业在困境中的希望。20天的时间里,住在这儿的工人带着希望,顾全大局搬走了;闲散居住的人家搬走了,成堆的垃圾清运走了,仅运费就花了6000元;原先的仓库改造维修了30间成了临时的猪仓,宰杀场所和生猪存放处。简易上马支起了15口大锅。但仅仅有场地离完成“生猪定点屠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与此同时,程晋乐带着他的同事们,走进个体屠宰户挨家挨户地宣传政策,宣传管理条例,做思想动员工作,动员他们到厂里集中屠宰,厂里为他们提供场地、水池、检疫,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动员,谢家集区原有的60户个体屠宰户,有15个大户同意签定进厂屠宰的合同,其余小户被依法取缔。这一时期,由市区食品公司组成的稽查队伍加大了市场管理力度和对私宰户的稽查力度,为生猪定点屠宰的实施起到了促进保障作用。

4月13日,是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寂静的厂区人声嘈杂,屠宰户进厂实施定点屠宰,这一行为尽管是政府行为但必需按市场规律运作,所有的屠宰户全要签订合同。有责任有义务有权限,一切按合同办事。前来签合同的这15户屠宰户,有原厂职工,有个体户。这一新的规定,打破了他们没人管束的屠宰行为。任何一种改革,总是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于是起哄的、观望的、怀疑的、闹事的、打斗的、谩骂的乱成一团,把个原来安静的场面闹得人仰马翻。程晋乐面对这阵势,没有退缩,他坚定一条信心。关系到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关系到百姓吃上放心肉,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这天他坐阵签合同,提到的问题他一一解答,七嘴八舌的屠宰户们看到了国家政策的威严,各行其是,无序经营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允许的。到下午6点,15户经营户全部签了进厂屠宰的合同,混乱的局面才趋于稳定。

4月15日,第一批定点屠宰的、经过检疫的、按章纳税的猪肉由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运出,来到集贸市场各猪肉摊点,走进千家万户的饭桌,至此,谢家集区人民终于吃上了“放心肉”。

取缔个体私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程晋乐在安顿好后院之后,他又上了前线。有些个体私宰户被取缔后转入地下,他带着稽查队配合派出所公安干警,夜里到谢三村、路东村个体户集中的边远村落进行检查。白天,他还带人到市场巡查,发现私宰的不合格的猪肉予以查收。当时,有的市民还不理解,他们认为是好猪肉为啥不让卖,这时,程晋乐又成了义务宣传员,为了取得市民的理解。程晋乐又是忙宰杀、又是查市场,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接待好运猪的客户,他吃住在厂里,工人们四点上班,他三点就起床,为工人们做好宰杀前的各种准备。生猪定点屠宰的工作有序地进行着,老马山下这个小小的场地又喧闹起来,有了生机,市禽蛋三厂原来的职工1998年第一批返岗的28人,他们都是经过选聘合格后重新获得这个岗位的。

1998年底,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宰杀生猪6万头。1998年4月到1999年上半年,程晋乐和他的稽查队员每天都要分散在所辖21个集贸市场检查生猪私宰情况,加大打击生猪私宰的力度。1998年底,谢家集区生猪屠宰的税收明显增长,是往年的40倍。这一年,政府投资20万元,盖起了700多平方米的畜禽交易大棚,方便屠宰户和经营户的经营交易。

程晋乐和他的职工们用他们的双手,用他们的辛勤和努力,用他们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的经营态度在重整企业的前提下,还百姓一个放心和相信,这就是国有企业与个体私宰户的区别所在,他们进入市场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他们还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坚决拥护者和执行者,他们创造的是国家税收的大利益。

乘势而上与时俱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程晋乐用他的敬业、奉献、社会责任感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放心肉,为国家创造税收的同时,他和他的职工们没有满足。仅仅有28个职工返岗,还有不少原厂的职工待业在家;生猪屠宰还有潜力可挖,企业可以做大做强;改变生猪屠宰总是与污水、与臭味、与噪音为伴的现象才是企业上台阶、树形象的关键一步。这些都在程晋乐的考虑和谋划之中,在食品公司领导的部署和安排之中,更在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整体规划之中。

随着生猪屠宰的顺利开展,过惯了苦日子的程晋乐,看着账面上辛辛苦苦挣下的利润,动起了脑子。职工收入不高,厂里设备要换,厂房要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但钱要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再生产上。

他首先想到的是筹建一个猪肉批发大棚。原先进行猪肉批发交易的场地比较少,为赶早市,集中交易的时候比较混乱,当务之急,是为这些上门的客户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在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后,他自筹资金20万元,在原大棚的旁边,修建了一个批发交易大棚,使总的批发交易大棚的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有效地保证了猪肉批发交易的正常开展。

大棚建好后,程晋乐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看着有所改变的企业形象,看着职工满足的笑脸,看着早晨从这儿一车一车运走的“放心肉”,看着宰杀、检疫、税收、交易一条龙井然有序的场面,程晋乐感到辛苦后的快慰,职工们也找到了企业兴衰与己相关的深刻体会。

要生存就必须再发展,“小富即安”,满足现状是没有出路的。

程晋乐在建好大棚后,想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对屠宰车辆进行改造。手工操作,职工的劳动强度太大,原先低矮的平房也显得局促和拥挤,不利操作。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建设发展的远景规划蓝图在他心中谋划着。屠宰车间改造后,不仅可以改变职工生产的环境,而且还可扩大企业规模,可以给职工创造出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新上马的屠宰车间占地1000多平米,屠宰过程

全部实施机械化,流水线操作,日宰生猪可达500头至1000头,同时可以为50名职工提供就业岗位,总投资100万元。职工们从程晋乐的规划蓝图中看到了企业的明天,他们懂得只有企业发展了,自己的生存才有保障,上流水线是生猪屠宰发展的一个重要台阶。他们给程晋乐无私的支持,资金不够,他们从银行中取出仅有的积蓄,从家庭生活中紧缩开支,他们把他们的集资款连同对程晋乐的信任,对企业的希望一起交到了程晋乐手中,为流水线上马尽一份微薄之力。

但职工集资仍是杯水车薪,这时政府给予了资金支持,这是对他们1998年生猪定点屠宰以来当年宰杀生猪62921头,上缴税收158万元的奖励,更是政府对菜篮子工程、放心肉的支持。

余下的款项是企业当年创造的利润40万元。这是禽蛋三厂建厂以来的第一次赢利,这是国营企业重创后重生挖到的第一桶金,这也是落实国家生猪定点屠宰政策的第一个战果,这是程晋乐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晨昏朝夕的付出,多少次心血操劳的第一次回报,这更是全厂职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希望。

1999年,在资金陆续到位以后,生猪屠宰流水线开始在原禽蛋三厂的厂址上破土动工兴建,这中间的甘苦、酸甜,程晋乐知道,他们厂的几十名职工知道。

11月1日,流水线建成投产。

11月6日,程晋乐因病住进了医院。

新建成的流水线为50名职工提供了上岗的机会。而程晋乐却因长期的操劳躺在了手术台上。

这是一个企业领导人为他的职工做出的牺牲,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更是一个有事业心的创业者的不为人知的付出。在光环和鲜花后面,有泪也有血。

随着日生猪屠宰量的增加,猪的副产品引起了有些专营此行的生意人的注意。生猪屠宰是按编码进厂,按编码返回客户,但内脏等副产品却无法辨别,放在一起整理,有个价值返回的问题。程晋乐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了猪肉副产品的综合价值,发现副产品的精加工是个很有前途的市场。

当然,有利可图就会有人趋之若鹜。

有人托关系拢熟人,有人直接进厂,有人恐吓威胁,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承包这个厂的猪副产品的经营权,也就是让他们垄断经营,有人甚至想出一年给他们厂48万元买断经营权。

这样做,也可以。图省事,卖人情,企业利益少点,但少了许多麻烦,有不少屠宰点的副产品就是这么处理的。但程晋乐不愿意。

副产品经过精加工后,可以给厂里创造一定的利润,这是一;副产品直接和消费者见面,减少中间环节,消费者得实惠,这是二;厂里加工的副产品质量可以保证。增加中间环节不仅会因中间加价转嫁消费者,左右市场价格,而且质量无法保证,这是三;这了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就这三条,程晋乐不愿意。他要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肉,也要吃到放心的副产品。不能让这些中间商一本万利地加价转嫁消费者,更不能让这些人扰乱了厂里的生产,扰乱了市场。

他顶着压力要独辟蹊径,自己加工经营副产品。为集体谋利益,为职工谋生路,不能让肉霸和黑心商人钻空子。这就是程晋乐的倔强。平时,朴实善良,平易近人,和气大方的程晋乐,倔起来才显出军人本色。

有人打骚扰电话,有人带枪进厂,有人威胁不给他们经营就断他胳膊断他腿,亲戚朋友为此翻脸生气,被他得罪了。

他顶住了压力,正气还是压住了邪气。程晋乐抓住了副产品精加工这个关口。1999年,创收74万元。

他是政府实施稳定工程、菜篮子工程的功臣,是维护百姓身心健康的卫士,更是国家增加税收的先锋。

生猪定点屠宰,走过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飞跃,走的是一把刀——千把刀——一把刀生产到千把刀销售的路子。发挥了国营主渠道的作用。

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5年来,屠宰生猪422984头,上缴各种税费1800多万元;老马山定点屠宰厂被市税务部门授予纳税先进单位称号,荣获市先进生猪屠宰厂称号。被市商务局多次授予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班组和市食品公司先进单位称号。职工除了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年终还可得到工效挂钩奖。

领导满意,职工满意,消费者满意。这就是对程晋乐最好的奖赏。

内抓管理外创形象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当家人,程晋乐考虑的不是在已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他的下一步打算是内抓管理,外创形象。企业形象和职工素质是关系到企业发展举足轻重的问题。首先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既不能走计划经济时期机构编制的思路,也不能学私营企业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应该有个全新的机构,全新的面貌。

为确保厂区工作衔接,程晋乐成立了三个领导小组,检疫检验领导小组。这是生猪产品重要的一环,关系到产品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保卫领导小组。这是因为生猪屠宰的作息时间是在凌晨3:00点到早上8:00前完成的,客户的安全,厂区的安全关系重大。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这是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档次,塑造企业形象和增强职工素质的工作。三个领导小组的成员各司其责,分工合作。

厂组织结构是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行二级管理,设生猪接收部,生产加工车间,副产品加工车间,肉品批发部几个主要车间,后勤、财务、保卫、稽查等工作也都明确到人。这些工作要做,人还只有这些,都得身兼多职,多挑点担子。管理层只有两个人,就是程晋乐和一名副经理。其余副职兼车间领导,天天身在现场。

组织机构健全后,程晋乐就在内部管理上做起了文章。

从1999年开始,坚持的每周一的行政调度会既为各车间考核,又是检查落实全厂工作的报告会。厂部领导,车间部门主任,稽查组长,财务人员9人参加。会上,汇报一周工作,评讲部门工作情况,检查落实上周任务。做到小事不过天,大事不过周,这一揽子会议解决了许多实际而琐碎的小事,杜绝了各部门的推诿扯皮。厂领导轮流跟班,凌晨3:00,工人上班前,值班领导就要到现场,检查迟到,抓制度落实,及时处理问题,客户纠纷,明确责任。领导在现场和职工同甘共苦,解决问题形成了无声的教育,是行为的表率,职工们也就心服口服,各尽其责,不愿再出差错了。

制度建起来了,是要人去执行的。程晋乐在对职工的培训、观念的转变上,做着深入细致的工作。他说,我们企业不允许那些搞自由主义,不关心企业的人存在,对于在语言中煽动的和行为中不作为的人和事要坚决杜绝。他给职工讲了“酒和污水”的定律。一杯污水倒进一桶酒中,酒就被污染了;同样一杯酒倒进污水中还是被污染了,所以企业就像是酒桶,要保持其纯洁性,不能让污水侵入,更不能成了一桶污水。在对待客户关系的问题上,他的理论是只有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信赖,与客户发生矛盾绝不护短。他给职工说了个“驴蹄子踩瓷器”的故事。客户关系就是易碎的瓷器,粗暴的

态度就是驴蹄子,踩碎容易补它难。

他以身作则的作风,他超前创新的经营观念,他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方法,他一切为国家和职工利益考虑的工作原则,为他赢来了职工的尊敬和爱戴,也为他带来了荣誉的光环。2002年,程晋乐被评为市优秀党员,该厂也被评为商务局先进党支部。

程晋乐仍然没有满足,在理顺了生产经营路子的同时,他在思考提升企业的档次,必须硬件软件一起上,抓文明创建,一个企业要飞跃,硬件设备配套完善是前提,软件设备是保证,缺一不可,目标是市级文明单位。厂部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研究创建工作。厂部制定了领导班子作风,廉政建设和班子建设的守则;建立了《岗位责任》、《责任考核办法》《职工守则》等规章制度。要求全体员工照章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工作。为增强职工创建意识,举办了三期创建培训班,学习创建文件,掌握创建内容,在本职工作中在经营中自觉开展创建。按章操作,爱护设备,勤俭节约,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创建中,为提高职工经营素质,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头戏来抓。让职工爱岗敬业兴企创建成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创建中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建设和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青年职工突击队,开展义务突击活动,清扫垃圾,植树护林,装车卸货,消防军训,青年突击队成为一支“全天候”特别能打硬仗的生力军,在淮南市都小有名气,2003年,被团省委命名为“省青年文明号”。

文明创建除了企业的软硬件设备过硬外,环境治理也是一项硬性指标。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文明环境是文明单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曾经的特困企业,一个整天和血腥、臭味打交道的企业,一个在旧址上重新恢复生产的老厂,环境整治的难度相当大。没有资金,自己动手,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党员每月不少于两次义务劳动,清理场区荒草和卫生死角,要求生产加工的肉品毛干血净,要求沟见底路见面。2002年,投资10万元,将原厂的旧办公室改建为厂区中心花园,花园里有面积400平方米的长廊,120平方米的长廊,两个大型灯箱立在花园之中,30多个品种的花木种植其中,春天草坪绿茸茸,花团锦簇。职工中推行《日常交往礼貌用语》、《五讲四美》细则,《老马山屠宰厂文明公约》,使整个厂不仅环境美,而且职工语言美,心灵美。

2002年,老马山生猪定点屠宰厂,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从特困企业走上市级文明单位的台阶,获此殊荣,老马山人付出的是双倍的汗水。

为此,在走过5年的艰难重振家园,再创企业之路的老马山的领头人程晋乐感慨万千。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字:

“老马山啊!你是怎样的一座山。曾经你怀揣低迷,伴随孤寂,度过一个又一个昼夜,度过一个又一个秋冬,你的执着不就是等待春天吗?”

老马山的今天,浓缩了食品系统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老马山人汗水与智慧的付出,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造就了拥有厂房占地29亩,生产经营面积5000平米,年生产能力20万头,精加工产值1000万元的新型企业。

老马山人以“务实拼搏,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恪守“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企业经营信条。近五年来,生产加工生猪40万头。产值二个亿,为国家创造税费1520万元。老马山人更以全新的理念,超越自我——搏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是老马山人对广大市民的承诺,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赋予老马山人的重大使命。开拓、创新、服务、奉献,在大拼搏中,怀抱诚信,提供卫生优质,安全放心的肉食品,也是老马山人共同追求的事业目标和人生理念。

在过去的日子里,无数的同仁和各界领导已给予“老马山人”的关心和支持,“老马山人”感怀于心,在今后的事业中决不负众望,立足今日努力打造明日辉煌。

军人出身,献身屠宰这一行业的程晋乐没有止步。他的目光和思路停在下一个起点,那就是:牛肉定点屠宰。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60万元的生牛定点屠宰生产线即将运行,此举可结束淮南市没有生牛定点屠宰的历史,结束注水牛肉、偷税漏税、污染环境的牛私宰的状况,让淮南市民吃上放心牛肉。他还在思考:肉蛋产品的深加工问题,借助资源优势,这又将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

程晋乐是一名共产党员,曾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在商场中搏击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他用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用军人执着坚韧的品格,用企业领导人的敏锐和魄力在市场经济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页。

责任编辑倪和平

猜你喜欢

屠宰厂禽蛋老马
HG-AFS测定四种禽蛋各组分中硒含量
老马
禽蛋供应偏紧格局依旧 后期价格高位震荡上行——2019年1-7月我国禽蛋生产形势及后期走势分析
老马的三个愿望
老马与老贾
2018年禽蛋市场展望
广东珠海:首批三家家禽集中屠宰厂挂牌经营
禽蛋市场总体行情及未来走势
美国猪肉市场陷入泥淖
对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厂进行改革重组的思考--以陕西省白河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