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加快乌江水电开发
2003-04-29戴绍良
戴绍良
乌江水电开发公司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水电流域滚动开发公司之一。公司成立后,在水电开发上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由于生产关系没有理顺,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到目前为止,公司装机仅114万千瓦,占全省网调装机不足20%。公司改制和西部大开发,给公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无论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经济效益、水电开发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给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乌江水电开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此,我们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新体制,探索新机制
公司坚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公司深化改革的方向。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创建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相互制衡,制衡与协调相结合的新机制。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特别是注重发挥董事会超前思考和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公司注重发挥经理层在生产建设经营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保证董事会决策的实现;注重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发挥好职工的民主管理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生产建设经营的全过程。
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奠定发展基础
几年来,公司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思路,将目标定位在“开发”上,提出向管理要效益,挤出资金加快水电开发,在“挤”字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滚动开发的新路子。
在生产管理上,坚持推行电力内部模拟市场运作机制,给下属电厂增加压力和活力,促进下属企业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把改革和管理的重点转移到了企业内部,形成成本倒逼机制,使发电可比成本逐年下降。同时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对老厂进行了计算机监控改造和设备整治工作,实现了电厂长期安全生产运行,截止今年5月底,公司所属东风、乌江渡两电厂分别实现安全生产记录2124天、1915天,创历史最好水平。两厂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2002年东风电厂通过一流水电厂验收并获全国“一流水力发电厂”称号,乌江电厂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公司建立了卫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一步优化了水情调度和水能利用率,“贵州乌江流域(乌江渡电站以上)卫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获2002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东风电厂“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学管理,创长期安全生产记录”荣获2002年贵州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在经营管理中,坚持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大了资金运作力度。同时采取了灵活的营销策略,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使公司财务状况逐渐好转。2002年公司资产总额67.67亿元,实现利润2.88亿元,连续5年实现利润两位数增长,公司资产负债率由1998年的72.1%下降到2002年的64.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5.5%,全员劳动生产率96.06万元/年·人。2002年,全面总结公司经营管理工作,题为“推进预算管理、优化资金调度,全面提高公司经济效益”获贵州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三、抢抓机遇,加快乌江水电开发
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全长1037公里,集中落差2124米,多年径流量大,达534亿立方米,是水能集中的水电富矿,是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同时乌江流域也是贵州资源密集区,开发乌江不仅是“西电东送”的需要,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公司抓住机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机遇,从市场导向出发,提出了在“十五”期同时开发三个六十万级电站的目标:首先开发洪家渡水电站(装机60万千瓦),同时启动乌江渡扩建工程(2×23万千瓦+3×4万千瓦)和索风营电站(3×20万千瓦)。其中洪家渡电站是乌江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系多年调节水库,其电量大多是高峰电量和枯水期电量,它的兴建将大幅提高下游电站效益,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性;乌江渡扩建工程和索风营电站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是确保“十五”期间“西电东送”,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不可多得的优秀电源点。
按朱镕基总理的指示,为了进一步“把乌江梯级开发搞好”,“做好西电东送这篇大文章”。公司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把构皮滩电站(300万千瓦)作为贵州水电“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挤进国家“十五”规划的工作部署。构皮滩电站开发对贵州经济发展和整个乌江流域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乌江干流水电开发的控制性工程,具有装机容量大、调节性能好、技术经济指标优越、距离广东近等优势,是“西电东送”电源点中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骨干电源支撑点,该工程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明确的“十五”期开工建设的大型水电站工程。2001年完成了装机容量由240万千瓦增至300万千瓦论证、送出工程规划设计、水保、环评审查及水库移民复核、设计优化等工作,2002年底工程已全面启动,今年6月,《贵州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估,年内将正式开工建设。
目前这四个水电工程已全面铺开。2000年11月18日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拉开了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序幕;2002年实现索风营电站当年开工、当年截流的目标,为“十五”期间完成3座60万级电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乌江渡水电站扩建工程今年将实现双机投产,2004年乌江梯级龙头电站洪家渡电站将实现一年三投的目标,2005年索风营水电站将并网发电。2002年年底,装机300万千瓦的构皮滩水电站工程已全面启动,今年年内将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04年实现大江截流,2009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2年公司完成基建投资20.6亿元,实现工程人身死亡事故为零的目标,形成一个流域公司同时开发建设4个大型水电站的良好态势。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思林水电站(装机100万千瓦)、沙沱水电站(装机100万千瓦)的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计划分别在2005年、2006年正式开工建设。
在乌江流域开发进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关心工程的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了洪家渡水电站工程和乌江渡扩机工程建设;原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也先后到乌江水电工程工地视察;贵州省委省政府钱运录书记、石秀诗省长、陈大卫副省长、包克辛副省长等领导同志也曾多次前往乌江水电工程工地视察,并现场解决工程的实际困难;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成立后,集团公司贺恭总经理、曹培玺、陈念高、任书辉副总经理等领导同志也先后到水电站工程建设工地视察、调研。他们对乌江水电开发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工程建设、西电东送的殷切希望,给工程建设者带来极大的鼓舞。
四、努力把水电工程建成精品工程
面对一个公司同时建设四个工程的局面,公司坚持实行业主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充分发挥业主的主导作用,发挥业主“服务、协调、督促、管理”职能,努力建立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位一体”新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建管结合的流域开发模式。通过设计、施工、管理和筹资四个优化,实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经过优化,乌江干流水电开发平均造价仅为4700元/千瓦,低于全国平均水电工程造价,为加快贵州水电开发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洪家渡电站建设公司通过“确立四位一体管理理念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缩短工期近两年时间,同时极大地节约了总投资(由78.6亿元变为49.27亿元);索风营电站建设公司正式职工仅15人,成功应用“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采取“抓两头、放中间”的管理方式,牢牢把握工程建设管理的主动权,已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节省建设管理费100余万元,连续两年未发生人身伤亡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目前公司正按照建设一流水电工程目标,做好各方面工作,力争把在建各工程建成精品工程。
五、电力体制改革给公司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发电企业重组中,乌江公司作为流域开发公司整体成为中国华电集团的控股公司,为加速乌江水电开发的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部署,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贵州所属资产的管理,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关于加快贵州电力发展会谈和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的精神,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将把贵州作为南方片区发展的重点,依托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原则组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贵州公司,负责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贵州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规划、电力营销,协调服务等活动,对于中国华电在贵州水火并举和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乌江公司奋斗的辉煌业绩,是乌江水电人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乌江水电人的巨大鞭策和激励。展望未来,我们前景更加璀璨,如今的乌江水电人正以团结、奋进、务实、拼搏的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机遇,迎接新的严峻挑战,以更加喜人的业绩去谱写再次创业的新篇。公司将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合作的形象,奉献的形象,服务的形象和环保的形象。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到2004年在现有装机容量114万千瓦的基础上,将新增120万千瓦,达到234万千瓦实现第一个翻番;到2010年公司再新增248万千瓦,总装机482万千瓦,实现第二个翻番;到2012年总装机可超过800万千瓦以上,完成贵州境内乌江干流梯级开发的任务;力争2015年总装机达1000万千瓦,实现第三个翻一番的目标,真正建成南方重要的水电基地和能源基地,实现公司可持续的目标,把公司建成一个以水电为主、综合发展、实力雄厚、管理一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企业。
(作者系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贵州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