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的探究
2002-04-29马洁
马洁
去年11月份,我担任探菊小组的指导老师,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在成功与失败的交错之中不断成长!
我们想知道……
一天中午,E小组的同学涌到我跟前,办事干练、口齿伶俐的胡嘉旖抢着说:老师,我们组本月想研究一下菊花,想请你做指导老师。行!我一口答应。
快坐!快坐!他们4个人纷纷在我旁边坐下。
怎么会想到这个内容的?我好奇地问。
说话奶声奶气、但责任心极强的陆沁说:前天,我们在美术课上观察了菊花,同学们产生了很多问题,老师都不知怎么回答。我们组想为大家做件好事。
我们也想了解一下菊花的知识。菊花太美了!另一学生又补充。
一向活跃的周翔不甘示弱:我们昨天就搜集了一部分问题。胡组长,快把那张纸拿出来。
我拿过来一看,大吃一惊,两张白纸的正反两面都写满了字,有些问题提得还挺大胆,质量还挺高。例:
菊花名字的来历。
万寿菊很像康乃馨,是菊与康乃馨的杂交吗?
菊花有哪些用途?
白色的菊花能变成红色的吗?
……
如今的学生很善问,老师的知识内存已不能满足他们。所以,当今的教学绝不能只是慢鱼,必须是授之以渔。
惟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投石问路,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
戴启弘不满地嚷道:他们说把这些问题平均分给每个人去解决。我认为这个办法不好。
请具体说说。我用信任的眼光望着他。
他好似找到了说理的地方,把理由一一摆出来:这样去找答案会很麻烦……而且,同学们的问题不止这些……
是啊,有关菊的知识可丰富了,这也是一种文化。我顺着戴启弘的想法说下去,所以,你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止是纸上写的这些。他们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不管谁,只要说得有理就要听取。我望了望其他几人。他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胡组长当即表态:老师,以后我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的。
由于时间关系,第一次的交流就此结束了。
突破性的进展
第三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走进教室,只见他们4个人托着下巴、愁眉苦脸地围坐在一起。
我加入了他们的圆桌会议。胡嘉旖叹了口气:体来我们4人齐心协力商量出一个好方案:搜集菊花的书、图片,还有盆花,供班里同学了解菊花。但数量少得可怜。还是换个主题吧!周翔的热情已所剩无几,打起了退堂鼓。
我问:你们原准备从哪儿得到书、图片和盆花呢?
班里的同学那里!他们沮丧地说。
这倒是个难题!对了,可以集思广益,能不能向更多的同学求助一下?我建议。
很可能是白问。戴启弘不屑地说。
还是问问吧!胡嘉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可以向全校师生求助!有人建议。
同学们好似茅塞顿开,陆沁还有点担心,问我:可以嗎?可以!
真的?
真的!
佳噻!他们兴奋极了。
怎么能让全校师生知道你们的求助呢?我问。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别需要关键性的点拨。
我知道!周翔的积极劲儿又上来了,可以在校门口放一块黑板,在黑板上写清我们的意思。
对!咐!真是个好办法!众人一致赞同。
我还可以让大队辅导员老师在小广播里播送。当大队委的胡嘉旖很快受到启发。
哪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了。戴启弘兴奋地说。
接着,他们又对求助信怎么写展开了讨论,最后定论是求助信改为邀请书,语气要诚恳,讲明用意,写清联系人员,并保证活动结束后完璧归赵
胡嘉旖对上述任务进行分工:她作文好,负责写邀请书;周翔负贵图书;陆沁负责盆花;戴启弘负责图片。并设计好了记录清单:
书、图片、盆花都到位了,那你们准备怎样发挥它们的作用?我又发问。
胡嘉旖全权代表:盆花布置展览厅;图书办个图书角;图片贴在教室后的黑板……她又对地点、时间等安排作了介绍,听后感觉很有办大事的阵势。
戴启弘建议:我觉得这次活动可面向全校,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菊花。他接着又说:把图片设计成展板放在教室外面。
建议不错。我由衷地称赞。老师,现在公园内菊花盛开,能不能去拍些照片带来?陆沁的点子也真不错。
这一次的交流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接下来几天,4位同学为接待相助者忙开了。课后,他们上网下载资料,双休日请家长一起上公园拍菊花照片……
最后,他们有了大量的资料:100多盆菊花、93张图片、30多张资料纸和83本图书。
我们成功了……
一、为金秋菊展的成功做最后的准备。
再过两天,金秋菊展就要如期进行了。我一再叮嘱他们:考虑问题要细致,活动才会成功。
所以,这两天他们频频找我,把一个个小建议说给我听。
菊展前一天我们要通过小广播再作一次邀请,邀请全校师生来参观。
喃展那天展厅肯定人很多。我们要从班里选一些同学做保安,还有礼仪小姐,最好每人发个袖标或胸卡。
喃展时间是中午11:30—12:40,我们必须在11:20之前吃完饭……
每盆菊花都要贴上标签。
如今,他们已完全融于活动中。那些建议虽然零散,但不能否认都是他们思维的结果。学生们考虑得多细啊!真不能小瞧他们!
二、菊展终于如期开始了。那天早上,E小组的同学们和一些支援者早早来到学校布置教室,接待一个个前来送菊花的同学和家长。一盆、两盆、三盆……教室内的菊花越来越多,这应该是一个规模不小的菊展了。我激动万分。太棒了!学生们太棒了!
中午11:30不到,E小组的组员和从其班内挑选出的保安等草草吃完饭便开始了工作:他们把两个图片资料展板抬到教室外的走廊里。
教室的前门为入口,后门为出口。11:40,展板前已簇拥了许多人,有些同学还在埋头做笔记;展厅的入口处被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礼仪小姐一开门,参观者便一涌而入。不好!礼仪小姐都被撞倒了!对不起,请别靠近菊花。保安们被涌进来的人流弄得手忙脚乱。
马老师,怎么办?人太多了!胡嘉旖着急地说。
我也没辙了。如此多的人来参观实属出人意料。请按顺序参观!请别大声说话!他们极力想扭转这嘈杂的场面,但收效甚微。
织能减少参观者的数量。我尽量让自己镇静下来,想找出好办法。我来到入口处吩咐:关好前门,待室内人数减少一些后再开门。请参观者排队等候,一次只准进入20人。
终于,情况有所好转。前来参观的老师、同学看着菊花、资料啧啧称赞。一位老师还即兴赠诗一首:
金秋菊展展新颜,
走向社会多实践。
师生参与齐努力,
开创课程新局面。
辛苦了好久的E小组组员们欣慰地笑了。
12:40,菊展就要结束了,但想来参观的人还有很多……
三、反思过去,让我们以后做得更好。
我和E小组的同学又坐在了一起。
活动结束了,感觉怎么样?我们觉得挺成功的。惟一的不足就是展厅内参观时不安静,连喇叭里放的音乐都被淹没了。
尤其是参观刚开始,秩序太乱了。我让他们安静下来,喊得喉咙都快哑了……
我也是!
他们争先恐后地诉说着。
如果,再让你们来组织一次菊展,你们事前会采取什么方法?我追问。
在入口处拉一条横幅:排队进入,跟随导游,静静欣赏。
……
在菊的探索活动中,学生们的能力都充分地受到了锻炼,他们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不断成熟。这种经历应是他们的一笔財富。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的一笔财富呢?
E小组的同学们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后,还兴致勃勃地说:下个月,我们准备在班内举办一个菊文化知识竞赛。还想搞一个……
干吧!大胆地干吧!他们浑身上下鼓足了劲,心中高高地扬起了自信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