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周期

2002-04-29

中国经济信息 2002年12期
关键词:商品经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陈 杰 刘 恒

周期性经济波动往往对经济系统造成一定的震荡性冲击。因此,100多年来,各国的经 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试图寻找消除周期性经济波动的所谓“反周期” 对策。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大多数的对策只能暂时减缓波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 除周期性经济波动。这就迫使我们对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刻的反省。

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反思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经济波动及其周期性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为 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经济波动的集中体现,二者相伴而生、不可 分割。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也就消除了经济波动和经 济危机产生的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只有因政治干扰和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偶然性波动,这种波 动是暂时的、外生的、不规则的,是可以通过严密的国民经济计划加以克服的。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都存在周期性经济波动,我们必须对经济周期波动 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周期性经济波动是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共生的产物,是超越社会制度的普遍现象 。经济波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周期性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前提:商品经济和社会化 大生产。

商品经济本身就包含了产生经济波动的可能性,这是商品经济内部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 矛盾运动的结果。商品经济发展几千年来,为什么直到1825年在英国才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 济危机(周期性波动的开始)?那是因为在此之前,工业革命尚未完成,社会化大生产尚未最 终确立,商品经济只是一种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和 世界市场,即使发生经济波动也只是局限于某一地区而不会波及全社会。在社会化大生产最 终确立之后,国民经济成为统一的整体,各部门、各地区密不可分,出现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和世界市场,简单商品经济变成了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这时,某一地区或部门的经济波动 就会辐射到全社会,引起连锁反应。1825年的英国正是同时具备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 这两个前提条件,才开始了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显然,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具备商品经济 和社会化大生产这两个条件,且大大高于1825年当时英国的水平,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 着产生周期性经济波动的现实性。

马克思曾把一次经济波动划分为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并认为经济危机是 经济波动中一个必然的组成部分,是经济波动的集中体现。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运行状况看,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正确的,但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自身的经济 变革,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周期性经济波动照常存在,周期性的经 济危机却为周期性的有限经济衰退所代替。这种衰退已不在是早前的那种绝对的经济倒退即 负增长,而是一种增长型的经济衰退,即只是增长速度放慢一点,可以称之为正常的经济收 缩。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同样证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严重 时也会发生经济危机。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运动决定了要使经济系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是不可能的。经济波动 是对均衡状态的偏离,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是这种偏离的反复出现。这种偏离有一个临界点, 在临界点内,偏离能够为国力所承受,是一种较温和的有限经济衰退;超过临界点,偏离不 能为国力所承受,国民经济将出现破坏性的震荡,这就将造成经济危机。尽管经济系统内在 的波动基因是经济危机生产的基础,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外部因素的刺激,包括经济决策失误 等,正是这些外部因素诱导并加剧了经济波动的剧烈度,才使经济波动中的正常收缩转变为 破坏性巨大的经济危机。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在于其自由经济制度及其基本矛盾,经济 发展单纯表现为企业的自主推动,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处于被动无为的状态,整个社会经济呈 现出一种马克思所说的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二战后,资 本主义通过自身的经济变革,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变为由政府和企业两 者的同向推动,并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大大减少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主要来自于政府推动,企业在经济决策中处 于无为状态,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基本上导源于国家决策的失误。随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决策的作用逐渐增强,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 时期,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更小。

对周期性经济波动本质的哲学思考

许多学者认为周期性经济波动将破坏整个经济体系发展的正常秩序和合理的内在结构, 因此是一种干扰或危害,一种完全的不稳定因素和退化现象。然而,通过100多年来对经济 周期波动理论和各国经济周期实践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这里,我们将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本质进行客观的、理性的哲学思考。

第一,经济持续的线性增长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虚幻,因此,我们应当承认,经济波 动是经济运动唯一可能的时间有序形式。这一结论已为世界各国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的 动态过程所证明。正国为经济周期从本质上可以视为相同事件的重复,它的明显的规律性使 经济学家们可以认为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是稳定的,他们的预测是合理的,并摆脱了 系统性的偏离。

第二,经济系统随时以较小的波动检查自身稳定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的时期( 远离平衡态)导致宏观巨涨落,从而触发系统失稳。当然,经济的大起大落会带来破坏性的 严重后果,这是问题的一面;另一方面,这种巨涨落带来的振荡和大量信息也将引导经济系 统新结构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创生的建设性的因素。例如,1930年代的大 萧条以及1970年代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都引起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世界经济大规模的 结构调整。在中国,1958年~1962年(第2轮周期)和1963年~1968年(第3轮周期)都出现了经 济的大起大落,在以“大跃进”为特征的第2轮周期,波动幅度为486%,以“文化大革命 ”为特征的第3轮周期,波动幅度为240%,使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既是一个严重 的教训和预警信号,同时又为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改革提供了 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稳定阶段,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的波动幅 度大大减小了。

周期性经济波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周期性经济波动视为洪水猛兽,但是过去100多年世界经济 发展史告诉我们,应当辨证地看待周期性经济波动的作用。经济周期波动对经济发展确有消 极影响,但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周期性波动是市场得以发挥作用的运动形态

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和调节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社会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社会生 产能否顺利进行,最终要体现在市场经济的供求总量是否平衡以及供求结构是否合理上。在 周期性波动中,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信号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动情况,从而形成竞 争,并自发地引导生产和消费对社会供求关系进行双向调节。调节的结果使社会供求总量趋 于平衡、供求结构趋于合理。但是这种平衡和合理只是暂时的,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必然 出现新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必然再开始新一轮的市场调节过程。市场经济就是通过供求总量 的平衡和不平衡、供求结构的合理和不合理的循环变化进行周期性波动。如果没有供求关系 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周期变动,市场调节就无从谈起,市场机制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时空条件 ,市场经济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2)周期波动过程中的涨落交替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济系统内部各部门、各产业之间不可能保持同步发展,其中短 线产业最终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界定了上限。当国民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便会进入到一种我 们通常所说的“过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增长受到短线产业强有力的制约,供求矛 盾相当尖锐,国民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动能逐渐枯竭,增长速度不得不放慢甚至出现停止增长 或负增长,这就是国民经济的收缩状态。显然,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时,如果还人为地采取 各种措施刺激经济增长,这无异于竭泽而渔,随之而来的将是雪崩式的经济衰退,甚至出现 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收缩之后,过热状态下那种高度尖锐的供求矛盾 已经不复存在,国民经济再次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扩张余地。当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 决策者普遍感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扩张余地。当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决策者普遍感 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即将到来时,便会采取包括扩大投资在内的各种措施刺激经济的复苏和 增长,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时期来临了。因此,虽然经济危机破坏性巨大,但正常收缩则是经 济运行过热状态时绝对必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发展速度固然会放慢,但它却 为一轮的经济增长准备了条件。

(3)周期性波动是实现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最佳机遇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在科技革命开始的时期,由于新技术 的普遍应用,必然形成大规模的技术设备更新,从而掀起投资高潮。重大的技术革命还可以 改变整个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比原有生产力高得多的新需求,并刺激生产飞跃发展。 西方有人曾经说过: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破坏性的提高。在周期性波动最为严重的衰退 阶段,许多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和组织规模弱小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被大企业兼并,在经 济领域里实现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所有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必然会纷纷改进技术,加强自身管理,扩大企业组织规模,从而使企业整体 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可以说,今天西方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先进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水平 ,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导源于经济波动的正效应。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可以判 明市场经济现实运行所处的具体阶段。处于周期的扩张阶段,企业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 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及时抓住周期波动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新技 术革命“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当市场经济处于衰退阶段, 企业则应采取谨慎经营的策略,利用市场波动的机会,选择好投资或固定资产更新的时机和 内容,尽量避免更大的市场风险。

(4)掌握周期性波动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内在机制的作用结果,它显示了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状况,能够 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社会总供求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向,反映社会生产量的涨落和结构变化的 情况。因此,认识和利用市场经济周期波动规律,可以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 理取得及时而准确的信息,并为制订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国家还可以运用法 律、行政和经济手段,鼓励和督促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开发,使之在周期波动的不同阶 段都能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从而促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作者单位:陈杰国家税务总局

刘恒西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经济周期与宏观管理
商品经济浪潮下明末“鬏髻”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