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出兵援华前后
2001-10-28东山尹
东山尹
雅尔塔协定
1945年春夏交接之际,世界战场的局势已发生巨大的转变。在欧洲战场上,苏联军队已经强渡奥得河,进占波兰,即将对柏林展开最后的进攻;另一边,西线盟军此刻正从法国进入德国作战。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军队已进攻马尼拉、硫磺岛和冲绳岛。中国方面,1945年5~6月间,日军为了打通湘黔重要门户,调集了6个以上师团达20余万人的各种联合兵力,疯狂地向湘黔一带的国民党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全面进攻。由于第四方面军备战积极,战术上运用恰当,结果雪峰山会战日军几乎全军覆没。经此役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遂一蹶不振,而中国军队则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7月,蒋介石通令东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大举反攻,日军望风披靡,不到一个月,邕宁、柳州、桂林诸重镇相继为国民党军队克复。
在德国投降指日可待的情况下,马歇尔向罗斯福提交了一份预算报告,这份预算报告显示,德国投降后,如果采用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还得需要18个月方能打败日本;而且,美国还将付出100万士兵的代价。
罗斯福自感“独吃难肥”(单纯以美国兵力对日作战有困难),于是决定联合英、苏两国共同对付日本。1945年2月4日至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3国首脑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战后德国及欧洲问题。在会议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进行了私人会谈,罗斯福希望苏联能出兵与日本作战。斯大林对此并不拒绝,他狮子大开口,开列了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外蒙独立,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各项权益等。由于斯大林提出的这些条件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罗斯福觉得有些为难。
然而,斯大林态度坚决,不容置辩,强调:“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解决,苏联绝不出兵。”罗斯福考虑到如果不答应这些条件,苏联不对日作战,单纯靠美国对付日本,将要损失100万士兵。他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
斯大林勒索成功后,立即同意在德国投降后的两三个月内,苏联投入对日作战,他还告诉罗斯福,苏联准备调遣25个师越过西伯利亚,向远东秘密移动。同时要求罗斯福,这一军事行动要暂时对中国当局保密,等到这些部队全部转移完毕,美国方可派一官员去重庆,将此协定正式通知蒋介石。罗斯福私心作崇,对斯大林这一要求,也满口答应。
价钱谈妥了,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3人代表3大强国于1945年2月11日在雅尔塔这个黑海边上的避暑胜地,以牺牲中国利益为基础,秘密签订了《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在这份协议书上,同时规定苏联必须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知照并正式得到蒋介石的认可。《雅尔塔协定》全文如下:
苏、美、英三强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一、外蒙古(即后来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些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苏联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雅尔塔会议所达成的协定,虽然有利于加紧对日作战,促进抗日战争的进程。但是,苏、美、英三大强国,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作出有损中国主权的决定,本身就是对中国的宰割,同时也反映出战后大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波茨坦公告
1945年5月7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11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建议,邀请斯大林进行三方会议。
7月17日至8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7月28日丘吉尔下台后,由新任首相艾德礼接替参加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3国外长、军队参谋长等。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德国投降后欧洲问题的处理,与原轴心国签订和约的方式、占领德国的原则等问题,并就取得一致意见的各项协议签订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因为这两项文件内容基本相同,统称《波茨坦协定》。过后,为解决太平洋战争和美国与苏联对中国将来关系问题,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问题,讨论通过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由于苏联尚未对日宣战,便由美国征求中国政府同意后,以中、美、英3国政府的名义,于7月26日正式发布。公告共13项,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将迅速完全毁灭,规定对日本领土实行占领,完全解除日军武装,惩治战争罪犯,不准日本保存和发展可使其重新武装之工业,毁灭日本制造战争的力量。后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后,也在公告上签字。这就是有名的《波茨坦公告》。
然而,就在《波茨坦公告》发布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7日,日本政府即予表态,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斯大林与蒋经国大谈“生意买卖”
在雅尔塔会议之后,美国果真坚守了自己的诺言,直到同年6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才得到华盛顿方面的指示,去会见蒋介石,并会晤了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长宋子文,通报雅尔塔密约的内容和原则。随后,赫尔利下了“通牒”:“杜鲁门总统主意已定:一旦苏俄参加对日作战,则美国政府对于雅尔塔密约便不能不予以支持。”
在美国的压力下,同时蒋介石为了早日结束抗战而专心对付日益壮大的共产党,不得不依美国人的主意行事,最后被迫接受雅尔塔密约。
1945年6月16日,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宋子文、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蒋经国一行,抵达莫斯科,与苏联政府进行谈判。6月30日至7月13日,宋子文、蒋经国与斯大林、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先后举行了5次会谈。
这一谈判,主要是解决外蒙古和大连、旅顺的问题。苏联要求中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对于这些无理要求,蒋经国曾以私人的身份会见斯大林,谓斯:“苏联肯出兵对付日本,这对中国是件好事。但是,如果由于苏联的出兵而使中国放弃对外蒙古行使主权,坦白地说,是丢了外蒙古,这个要求中国实在难以迁就。因为这是个主权的问题,如果我们答应贵方要求,那么中国4万万民众都会骂我们是卖国贼。而且,在今后中国的历史上,我们这些人也会落得遗臭万年、万劫不复,成为民族罪人。须知,中华民族跟别的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别重视国家主权的完整和民族气节。苏联出兵,中国可以用物质酬劳,但涉及到国家主权和民族气节方面的问题,就不好办了。“然而,对于蒋经国这一意见,斯大林并没有接受,蒋经国见斯不肯让步,惟有再次陈述己见:“外蒙这个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物产可言,穷山恶水经济落后,苏联要它也无多大用处,充其量只是‘鸡肋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地方,苏联为何非要不可?”
斯大林拿了张地图指给蒋经国看,说:“苏联之所以坚持要外蒙古,没别的,百分之百是看中了它的战略位置重要。因为如果中国将来在外蒙古建立了军事基地,那么只要从外蒙古发射一枚导弹,莫斯科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看来,斯大林是当仁不让的了。鉴于双方都没有让步的意思,致使谈判一度成了僵局。
拖到7月9日,中国政府作出了原则性的让步,外蒙古这一问题的谈判方告一段落。接着,苏联又提出以大连和旅顺口的租借界限为前提,将大连划入军事区,以此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明确保证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不再援助中国共产党。但是,有关苏联控制东北铁路等问题,中国方面仍然态度强硬,拒不让步。
后来,因为斯大林去柏林参加波茨坦会议,中苏谈判暂告中止。
皇帝女再不嫁”,就要身价大跌
及至8月7日,中苏谈判重新在莫斯科开始进行。这一阶段,由于远东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来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屡遭败绩,二来美国8月6日向日本广岛投了一颗原子弹,中国的抗日战争有迅速结束的可能。斯大林这回意识到“皇帝女也要愁嫁”了,因为,再不“嫁”,身价就会跌!一旦蒋介石认清了形势,必然会作出一个于苏联无利可图的决定:拒绝苏联出兵。于是,斯大林才仓促地于8月8日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参加《波茨坦公告》。8月9日零时,苏联远东红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一声令下,万炮轰鸣,紧接着5000辆坦克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与此同时,苏联空军出动上千架轰炸机,在歼击机群的掩护下,冒着暴雨强行飞越中苏边境,直扑吉林、哈尔滨、长春、沈阳等日军重要军事和工业目标。
日本措手不及,仓猝应战,不到一周,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主力被击溃。
这边斯大林决定出兵东北(8月8日对日宣战),那边美国的轰炸机也正在飞越太平洋——向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美国政府一再声明:投掷原子弹只为了迫使日本尽快无条件投降,尽快结束二次大战。
其实,早在8月初,美国已从情报机关截获了日本要求结束战争的重要情报,同时又得知斯大林正同中国方面就出兵东北的问题“研究研究”,讨价还价,大谈“生意买卖”。为了“使俄国人在欧洲更好商量”,抢占抗日头功,美国方面断然作出了“两弹降日本,一举称霸”的部署,从而于8月6日向日本发起了史无前例、惨绝人寰的“最后冲刺”。
斯大林的最后一张“王牌”
8月10日,斯大林主动约见宋子文,一见面,就警告宋:“中国国民政府最好尽快地同苏联达成协议,否则,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就要进入满洲了。”看来,这是斯大林的最后一张“王牌”了。
对此,宋子文只得同意,表示可以包括苏联租借区在内,在东北铁路的管理方面作出适当让步。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签字。《条约》共有8项条款,规定双方对日作战结束后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日本重新侵略,如一方再被日军攻击,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可能给予一切军事及其他援助和支持;双方依据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友好合作;在战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文中,苏联承认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一部分,保证尊重中国对东北三省的充分主权。为了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再次破坏远东和平,条约的补充规定,中苏共同使用旅顺海军基地,在对日本作战时也包括大连基地。
斯大林为了给蒋介石一点诚意(表示不再与中国共产党接触),于9月下令召回苏联驻延安的3名代表,并连无线电台也拆走。同年12月10日,斯大林邀请蒋经国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他颇为得意地对蒋经国说:
“你们中国人要明白,美国人想利用中国,作为满足其利益的工具,必要的时候,美国人会牺牲你们的。苏联愿意把本国生产的机器、汽车以及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供给中国,同时,也希望中国能把自己生产的矿物、农产品给苏联,苏联可以帮助中国在东北建立重工业,并发展新疆的经济。但是,我再三声明,也是我最大的一个要求,你们绝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去,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从这次谈话中可以看出,斯大林早就对中国抱有野心,对美国怀有戒心。
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9日,日本统治集团慌忙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问题。会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定夺不下。10日,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在“不包括任何有损天皇为最高统治者权利”的条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时,日本政府通过中立国瑞士和瑞典,向中、美、英、苏4国发出“乞降照会”。然而日本不甘心灭亡者大有人在。10日下午4时半,陆相阿南惟几却通过电台向陆军发表了“告全军将士书”,要陆军将士“维护神州的圣战,坚决进行到底”,“纵令啮草嚼土,伏尸荒野,亦须断然奋战,直至最后一个人……”11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又电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为维护国体,保卫皇土,全军宁可玉碎决不收兵。”12日,冈村宁次对中国派遣军将士训示:“苏俄向我进攻……本官决意率吾百战百胜皇军之最精锐部队,抱全军玉碎之决心,誓将骄敌击灭,以挽狂澜于既倒。”
几声哀吼,终究无效。8月15日,裕仁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诏书》广播后,铃木内阁总辞职,陆相阿南惟几剖腹自杀。稍后,东久迩组成投降内阁,其中国派遣军于16日收到大本营“立刻终止战斗行动”的命令。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美英苏4国同意任命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为联合国军最高统帅,接受日本投降,并负责占领日本本土。
8月19日,日本投降代表乘飞机至马尼拉,签订投降条件。28日,美国首批占领军降落东京厚木机场,紧接着,占领舰队也于同日进抵东京湾。
9月2日,在横滨附近的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联合国方面签字的有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美国代表尼米兹将军、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苏联代表邱列温中将、英国代表福拉塞中将等。
是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广播演说,宣布9月3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9月9日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内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总代表是驻华日本最高统帅、陆军大将冈村宁次,中国战区受降总代表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顺手牵羊
为了使蒋介石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12月2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召开的美苏英3国外长会议上,同意3国都不干涉中国内政。斯大林之所以如此“慷慨”,目的是再一次向蒋介石保证:苏联不单独援助中国共产党。此外,斯大林还多次声明,他支持国民政府,并将依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精神,打算将东北行政主权归还国民政府。斯大林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进一步讨好蒋介石。
还不止于此,1946年6月6日斯大林指示苏联驻华使馆武官罗申,请蒋经国向蒋介石转达他的邀请:斯大林元帅邀请蒋委员长访问莫斯科,或在边境等地会晤也可。
蒋介石对斯大林的邀请嗤之以鼻,跟蒋经国说:“斯大林邀余访俄,此乃离间中美关系之最大阴谋,斯惯玩弄他人,而余则不受其欺诈也。此外,俄国人最无信用,比之英美,差矣。清季李鸿章就是给俄国人耍了,落得个悔恨终身。”其实,斯大林与蒋介石之间的微妙矛盾,早在半年前就产生了。是年1月13日,国民政府宣布:凡东北境内的一切敌产,均为中国政府所有。当时,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曾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斯大林元帅对中国政府这一声明很生气,中国政府的声明,既无根据,且无效力。”与此同时,苏军驻东北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向蒋介石声明:“如果苏联能得到东北日本企业股份的50%,则设备可以留下,否则,将拆运回国。”对这一要求,蒋介石不屑一顾。结果,斯大林撕破脸皮,命令驻东北苏军改行做“搬运”,将东北日本企业大批设备拆卸,装运回国。
根据1946年国民政府有关考查团调查,苏军拆运东北工业设备价值达858亿美元,若加上拆装损坏的部分,约达20亿美元。
此后,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政府,遂与苏联由“友好同盟”渐渐演变成仅存一纸空约、关系极不正常的“同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