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克强敌先持胜论

2001-10-28岳胜军

军事文摘 2001年11期
关键词:高技术防线军事

何 灵 岳胜军 于 超

无数战争实践表明,欲战胜强敌,必先持胜论。这是因为:

其一,理论具有先导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并最终为实践服务,从而导引实践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没有系统、全面、客观、科学、先进理论指导的实践是苍白无力的,是无创造力和战斗力可言的。理论上的匮乏和不足,必将导致实践上的贫瘠和捉襟见肘。二战时期,法国的坦克性能并不比德国差多少,数量也在伯仲之间,却缘何在短时间内就向法西斯俯首称臣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法国的作战理论严重滞后。当法国还在毕其功于一役,苦心经营其阵地加铁丝网的“马其诺防线”,并将坦克分散配置于漫长的防线上时,德国人却使用集群坦克战术,主力以高速度、大范围的机动战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主力避开马其诺防线,直插纵深,从而导致法国的速亡。

其二,理论准备充分于前,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取胜于后。理论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战前,从理论上的运筹谋划,权衡利弊,未雨绸缪。孙子开宗明义:“夫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这种“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一直为古今中外兵家所推崇。的确,如果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在实践中也十之八九行不通、打不赢。另一方面,是创建和创新军事理论。从“农村包围城市说”,到抗战“持久论”,再到“零敲牛皮糖”战术,我军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的战斗历程鲜活而生动地告诉我们:持有先进的作战理论是在战争中取胜的基础。没有理论上的深钻潜研,开拓创新,也就没有先进理论的形成与问世,没有先进理论的有力指导,也就没有“气壮山河,决胜千里”的壮观。“秀手于前,使能剧速于后”。只有在理论上准备充分于前,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制胜于后。这一点,勿容置疑。

其三,理论上的较量日趋激烈,必须夺占高技术战争舞台“理论制高点”。战争既是实力、智慧的较量,也是理论先进性的对抗。新形势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军事理论研讨之风,创新军事理论之举如火如荼,并成为新军事革命的“领头雁”。无论大国小国,还是强国弱国,都试图在理论上胜出一筹,把握主动,赢得先机。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缩短了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加速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原有的作战理论、训练理论已显过时,迫切需要创建新理论与新武器“接轨”;二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军事革命汹涌而至,摧枯拉朽,使人们不得不居安思危,及早创建面向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型军事理论。常言道:“剑”不如人,“剑法”必须高于对手,才能以“略”胜优,以劣胜优。我军与高技术强敌相比,武器装备的总体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必须在理论上谋求制胜之道,夺占高技术战争舞台的“理论制高点”,并借助先进理论所特有的威慑力,影响高技术强敌的决策,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综上所述,可见,要战胜高技术强敌,必先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有些人还徘徊在“技术、武器制胜论”的边缘,空悲切。殊不知,先进的技术并不总是与先进的理论结伴而行,而技术落后的一方,照样能创造出高于技术优势一方的先进理论来。马克思曾鲜明地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一样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因此,站在新军事革命波澜壮阔、此进彼追的潮头,我们必须摆脱“技劣”的困扰和羁绊,向打赢“聚焦”,找准基点,选好突破口,大胆进行军事理论的系统性、体系性、创新性、超前性研究,找出新问题,分析新矛盾,拿出新对策,形成新理论,不让装备等理论,而让理论等装备,从而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你喜欢

高技术防线军事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筑一道抗“毒”防线
防线上有多少兵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