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侦察兵扬威“爱尔纳·突击”赛场

2001-10-28张坤平

军事文摘 2001年11期
关键词:侦察兵参赛队课目

张坤平

8月上中旬,由北京军区严格选拔的10名侦察兵(其中2名为预备队员)组成的中国队,在第10届“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赛场上,以绝对优势勇夺外国参赛队团体总分第一名和19个正式比赛课目中的9个单项第一,并摘取竞赛桂冠——“军事技能最佳表现奖”,创下了该竞赛开赛10届以来多项新纪录和奇迹,这是我军自1998年应邀参加此项竞赛以来,取得的最佳“战绩”。此次在世界竞技场上独领风骚、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过硬战斗力,为祖国争得了殊荣。

“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始于1992年,由爱沙尼亚国防部、国防军司令部等机构主办,是远距离敌后渗透侦察作战对抗演习活动,邀请各国特种部队参加,地点选在堪称世界作战环境最恶劣的爱沙尼亚东北部的原始森林里,竞赛以高难度、大强度、远距离、多课题和“惊险惨烈超乎想象、真枪真弹酷拟实战”而闻名世界。竞赛中,各国侦察兵要负重30至40公斤武器装备和生存物资,在毫无补给并有千余假设敌前面堵截,后边“追杀”的激烈战斗中,四天三夜连续奔袭近200公里,完成复杂水域划舟、抢滩登陆、通过雷场、战场救护、步枪和手枪射击、与假设敌对抗和敌情侦察等19个正式比赛课目和3个表演课目,侦察兵在此接受生存与死亡的考验,肉体与精神的折磨、胆略与意志的磨练,挑战生理、智力和技能极限,是各国侦察兵综合战斗力的较量,被各国军方称为“死亡角逐”。

今年的竞赛,除开赛以来就参赛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军事强国参加外,又有超强军事强国美国首次加入,参赛队也由以往20多支,增加到31支,使竞赛更加激烈。这里撷取的是中国侦察兵竞赛中的几个精采片段。

(一)

2001年8月8日日落时分,来自东道国爱沙尼亚和中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的31支参赛队,乘坐爱沙尼亚海军的舰艇航行3小时,来到波罗的海深处的文尔卡湾,刚下海换乘上橡皮艇,海岸边便突然枪炮声大作,水雷炸起的水柱高达数十米。各国侦察兵要在这里渡海抢险登陆。“爱尔纳·突击”战斗打响了。

夜色朦胧。只见中国队的两个参赛队8名队员,个个目光炯炯,像猎豹一般,他们在炮弹震耳欲聋、四处开花的海面上,时而隐蔽在橡皮舟内,时而用力划舟,以最快速度接近硝烟弥漫的岸边,在各参赛队中首先抢滩登陆成功,其强烈的战术意识和娴熟的战术动作,赢得了前来观战的各国武官和参赛队领队的由衷赞叹,“OK!OK!”声响成一片。中国队,旗开得胜。

(二)

紧接着,中国两个参赛队便消失在夜幕笼罩的茫茫原始森林中。这里,地理环境异常恶劣、蚊虫叮咬异常凶猛、野兽毒蛇异常活跃、“敌”情多变异常复杂,“敌”兵众多异常狡猾。侦察兵要在4天3夜84小时内,完成21个课目(其中包括3个表演课目)的对抗演练。竞赛设有10多个控制检查站,侦察兵只有按规定时间到达每个控制检查站,才能受领到下一竞赛课目,晚到1分钟,该课目即被取消,扣除全部分数。侦察兵负重几十公斤,要不停地小跑着奔袭,才能按时到达控制站,全程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体能消耗达到了极限,因此,他们奔袭途中肉体已经麻木,惟有精神存在,实在困得受不了,便轮流着边行军边打盹。参赛队还必须时刻作战术机动,寻找隐蔽路线和进行高标准个人伪装,以随时随地对付狡猾的假设敌和跨越“敌”固苦金汤的近百道封锁线,避免被“敌”捕获或“消灭”。

“穿林海、过沼泽、战流沙、渡大河,行军路难,难于上青天。”侦察兵面对这极其恶劣的地理环境无不仰天长叹。其实这里根本没有路,竞赛地域几乎被原始森林覆盖,松枝腐叶达几尺厚,走在上面“扑哧扑哧”往下陷,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枯枝、朽木横七竖八,长满青苔,异常光滑, 稍不留神就跌跤摔伤。中国队唯一的战士、被大家称为“小嘎子”和“铁人”的参赛二队队员肖毅夜间行军时,一脚踩在朽木上,“咔嘣”一声,扭伤了脚,人重重在摔在地上,浑身针扎似的痛。很快,脚腕便肿得粗如碗口,疼痛难忍,硬是手持木棍独脚跳跃着前进,咬着牙坚持。在检查控制站,裁判问候中设下陷阱:“你可以退出比赛了。”肖毅坚定地说:“我能坚持!”因为竞赛规则规定,各参赛队如有队员退出,该队即被淘汰出局。裁判钦佩地握住肖毅的手,小声说:“中国侦察兵,OK!”;今年的竞赛地域比往年更危险,有一半以上的路线要经过沼泽和流沙,人不慎陷入其中,就会慢慢下沉,如营救不及时,很快被烂泥没过头项,再也上不来,从此便“消失”。参赛一队刚从地方入伍的大学生、被称为“黑铁塔”的李增刚过沼泽时, “扑哧”一下陷到了胸部,要不是身后巨大的背襄拌在一根朽木上,也许人们就再也找不到他了。队长李贵军和队友杜威、张广兵立刻拿出备用的可承受400公斤拉力的安全绳,牢牢套住李增刚的双臂,用力拉住,以阻止其身体继续下沉,经过若战,大家才从“死亡之沼”中把他拉了出来。竞赛地域有大小河流几十条,为躲避“敌”追杀和找到控制点,侦察兵常常要来回强渡多条河。在只有零上两三度的刺骨的河水中,他们被冻得嘴唇发紫,浑身颤抖。参赛二队为拿到一个情报,创下了“四流无名河”的奇迹。

“蚊子叮、野狼嗥、毒蛇窜、虫子咬,行军路难,‘天敌添新烦。”这里的蚊子小咬有时遮天蔽日,如黑风,像乌云,一旦被咬,立刻满身起包,痛痒难忍,据说,有不少人曾在这里活活被蚊虫咬死;这里猞猁狲、狼和熊异常活跃,深夜,其嗥叫声让人毛骨悚然,必须时刻提防着它们的进攻;这里的猪鼻蛇和毒蛇的凶残,闻名北欧。一天下午3点多钟,参赛一队队员正在边侦察边行进,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条大毒蛇,也许是无意中冒犯了其领地,蛇“刷”一下子窜起一米高,半条身子竖起来,翘着头,吐着的毒信“咝咝”喷射毒液。有“推土机”和“开路先锋”之誉、身高184米的队员张广兵屏住呼吸,闪电般冲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张广兵左手一下子抓住蛇的匕寸,左手操起匕首,“嚓”一声蛇头搬了家。

爱沙尼亚温差大,气候多变,刚刚还是烈日当头,达零上30多度,背负行囊不停奔袭的侦察兵个个汗流浃背。一会儿,天空又下起了大雨和冰雹,气温陡降至零上二三度。冻得人发抖。队员天天一身汗水一身泥。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满山树丛中那茂密的荆棘上,长满毒刺,这种刺一旦划伤皮肤,便像被黄蜂蜇伤一般,立刻红肿化脓,痛痒难忍。至今,队员身上留下的一片片黑斑点,就是这“植物黄蜂”给他们打下的“世纪烙印”。

这是侦察兵“人生最难走的一段路”。由于竞赛的“惨无人道”,3个西方国家的代表队实在无法忍受,中途退出了比赛。而中国两个参赛队的侦察兵虽然身躯已麻木,但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不停的向前。因为这是生命的冲刺,更是尊严和荣誉的冲刺,他们每艰难地前进一步,心中都在默念着两个能给人以莫大力量的字:“祖国”。

(三)

中国队的8名队员凭着顽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灵活的战术、超人的谋略、娴熟的英语,勇敢地挑战生理与智力和技术极限,与“敌”斗智斗勇,创下了该竞赛开赛10届以来多项新记录。

·“过平行绳索手枪射击”和“步枪远距离射击”,是两项难度极大的课目。

“过平行绳索手枪射击”的规则是,悬在两个山头之间的半空中拉有上下两根数十米长的绳索,队员要在平行绳索上,一只手紧抓绳索向前急行进,另一只手边装子弹,边对几十米外距离不等的目标进行射击,既十分困难又非常惊险,弄不好就会掉下山涧粉身碎骨。只见我参赛二队接到裁判“射击开始”的命令后,队长吉松带领队员吴金保、艾艳松和肖毅,“嗖”、“嗖”地接连“飞”上绳索,他们个个身手敏捷,枪响靶落,隐蔽在灌木丛中的几十个目标,全队仅用3分钟时间,便全部干净利索地将其消灭,而其他外国队大都需要近10分钟时间,还难以全歼目标。我参赛二队也干净利索地全部消灭了目标,使用时间不到4分钟。该课目中国参赛二队与一队,分别夺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步枪远距离射击”在夜暗条件下进行,且半身靶每次只显示10秒钟,我参赛队员同样行动迅速,枪响靶中,三四百米处的目标,瞬间全被消灭。

国际裁判团的裁判们惊呆了,伸着大拇指连连赞扬:“好一支神速的神枪手军团”。

·“战场救护”课目难就难在用英语对话与书写救护报告上。

8月10日下午,中国参赛一队按规定时间到达战场救护现场。只见现场痛苦的呻吟声连成一片,有3人倒在地上,另有一位老大娘在路边惊慌失措,看到中国队队员后直叫:“help, help……”(快来帮帮忙),队长李贵军立即组织队员展开救护。李增刚搀扶住老大娘,轻轻地对她说:“Don′t worry, We come here to help you, your children are safe now”(不要怕,我们来帮助你们,你的孩子现在安全了)。他脱下上衣给老大娘披上,让她坐下休息,并给她一块口香糖(代镇静药片),对她说:“Don′t worry, eat it, you′ll feel better please, stay here have a rest, I′ll go there to save your children”(不要怕,吃下它您将会感觉好一些,你在这儿休息一会儿,我去那边救护您的孩子)。他们一起协作抬开一棵大树救出了一名腿被压在树下的小男孩。小男孩痛苦地呻吟着“My leg, my leg……”(我的腿,我的腿),杜威剥了一块糖(代止痛片)放到伤员口里,安抚说:“Don′t be scare, we come here to help you, you′ll be OK soon, It′ll stop your pain, eat it, and you′ll feel better”(不要害怕,我们来帮助你,你很快就会没事的,这是止痛药,吃下它你会感觉好点)。李贵军和李增刚则给伤员腿部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整套动作干净利落。另一边张广兵也已对小男孩左臂止血、包扎、固定完毕,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伤员都得到有效救护,伤员的情绪得到了有效控制。

看到这,现场观察的组委会官员激动地说:“看中国队的战场救护是一种享受,不论从医学角度还是人道主义角度上你们都是最棒的。我们已将你们的救护过程拍摄了下来,将作为我们爱沙尼亚军队该课目下一步训练的样板。”

·“6公里负重武装越野”是竞赛一个十分艰难的课目。连续3昼夜超强度奔袭的侦察兵已是疲惫不堪。当刚刚到达控制站的中国两个参赛队还未坐稳时,裁判一声令下,“6公里负重武装越野”开始了。我8名队员中肖毅等人有脚伤;李贵军胃病复发,痛得额头的汗珠“啪啪”往下掉;杜威由于受凉发着高烧……身体已经麻木和疼痛得好像都不是自己的身体的队员们,有几次差点精神崩溃,真想永远倒下去,但还是放弃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军人,有中国军人的地方没有失败,只有胜利和英雄。他们在丛林中喊着号子,相互鼓励,边跑边在地形图上找目标。他们腿狂奔着,心狂跳着,一片片森林穿过了,一条条河流渡过了,一片片沼泽地跨过了,终于冲破重重障碍,以30分钟时间的绝对优势冲过了终点。现场观摩的各国武官惊呆了,他们难以相信,在这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在这样残酷的竞赛中,中国侦察兵竟能用这么短时间负重跑完该课目,纷纷伸着大拇指赞叹:“中国侦察兵,好样的,你们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侦察兵。”

中国队创下“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的记录,还有很多:我参赛二队“通过雷场”时,由于裁判忘了发给探雷针(31个队中唯一的一个队),我队员临时找了一根木棍,用鞋带把匕首捆在木棍上用于探雷,百米雷场数十颗各种地雷,我队员无一踩响;“复杂水域划舟”课目确实复杂,河流支叉横七竖八,形如“迷浑阵”,我参赛一队队员路选路准、舟划得快、时间用得短,勇摘桂冠;北约武器装备识别,数百张各种图片,我队员“火眼金睛”,张张辩别得准确无误……

中国队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老外”们真诚的“OK”和热烈的喝采,那里就会被各国军方官员和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四)

“敌情侦察”是“爱尔纳·突击”竞赛课目中的重点课目,其分值占竞赛总分的一半,区域内需要侦察清楚的“敌”情非常复杂,有“敌”师旅规模的阵地设置以及指挥作战中心、通信枢纽、兵力部署、保障系统、警戒阵地所处的位置等等。

参赛二队8月9日上午7时50分受领这一任务,他们要在24小时之内向前机动20多公里,查明方圆4平方公里地域内的敌情,而后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格式,拟制一份英文侦察报告和标绘一份敌情要图,然后用英语通过电台向“司令部”报告。为此,队长吉松与队员详细研究对策,接着急行军至敌情侦察区域附近,按分工实施侦察。时值中午天气炎热,淡水喝干了,渴得喉咙生烟,他们便喝沼泽地里的臭水。假设敌戒备森严,走易暴露目标,吉松就匍匐着一点一点迂回渗透,短短的不到600米的路段地幅内,他足足花了4个小时才将这一最复杂区域内的敌情察清。他们与敌斗智斗勇,几次险些被敌抓获。

参赛二队的“敌情侦察”在夜幕降临后展开,难度大增。8月9日下午6点,他们携带地图、水、手电筒及食品潜入森林。队长李贵军和张广兵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实施侦察。原计划晚8点前查明所有“敌”情,可到晚上10点他们只摸清了几个“敌”哨兵的位置,“敌”作战指挥中心等重点目标连影子也没看到。

因为微弱的手电筒光引起了假设敌注意,无名高地上响起了“哒哒哒”密集的枪声,使本来进度很慢的侦察又增加了新难度。李贵军和张广兵心急如焚。

他们通过潜伏、侦听、投石问路等多种方式侦察,仍收效微。这时李贵军凭着大智大勇,采取了一个大胆行动,他打开手电筒,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可能是“敌”的一重要设防地域,他用手电筒一会儿照射“敌”哨兵,一会照射“敌”帐篷,终于在此发现了“敌”指挥作战中心等重点目标。“敌”兵毫无反应,原来“敌”把李贵军当作“自己人”了。后来,当“敌”兵利用夜视器材发现“真情”,快速合围抓捕李贵军时,李贵军早已察明“敌”情插翅而飞,气得“敌”指挥官“哇哇”大叫。就这样,他们侦察清了“敌”10多个重要目标,于深夜12时30分赶到第一集合点于其它两名队员汇合,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

“敌情侦察”课目,我参赛二队和一队,分别夺得第一名和第二名,受到国际裁判团高度评价,并被定为“样板课目”。

(五)

按竞赛规则,参赛的每个队员口袋内都装有10张罚分条,每被假设敌抓获一次就要交出一张并扣罚相应的分值,10张罚分条交完了就算“牺牲”。如果一个参赛队4人中有2人“牺牲”,就取消该参赛队的资格。而规则还规定,参赛队员不能与假设敌正面冲突,只能想法回避,实在逃不脱就得束手被擒。

假设敌千人,参赛队员百人,“敌”在明处,参赛队员在暗处,10个“敌”兵而且配备有最先进的通信工具与数十辆轮式装甲式、吉普车,要抓一个队员,这条件的悬殊,竞赛10届以来几乎没有队员不被抓获。

3天3夜过去了,中国两个参赛队的各项成绩高居榜首,而且被抓获罚分几乎为零。这是历届竞赛中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国际裁判团震惊了,爱沙尼亚国防军假设敌司令非常恼火,怕各国军方官员说他们假设敌窝囊,为在自己国土上保全自己的面子,他亲自督战,把全部上千假设敌和各种先进装备,聚集在最后课目“6公里负重武装越野”控制站附近地域,要把中国队队员一网打尽。

在假设敌全方位搜索下,我参赛队员先后有4人被抓获各罚分一次,可是始终不见中国参赛二队队长吉松和队员吴金保、肖毅,以及一队队员杜威的身影。假设敌司令再也坐不住了,因再过三四个小时,整个竞赛就会结束。假设敌对中国队必须经过的一条林中简易伐木公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布下多道固若金汤的封锁线,路上几十辆轮式装甲车和吉普车来回穿梭巡逻。爱沙尼亚军方不相信,连续3天3夜没有合眼,已奔袭了近200公里负重而来的中国4名侦察兵,仅靠一张军用地形图、一个指北针和一个手电筒,能从这滚滚铁流和上千假设敌铸就的人墙中插翅飞过。

其实,中国参赛二队正隐蔽在简易伐木公路下的水沟里。此刻他们已经在冰凉刺骨的水中潜伏了一个多小时,始终找不到突围的口子。这时,我队员的肉体已经冰凉,惟独那颗对祖国的无比忠诚的心还是热的,正在激烈跳动。夜深了,假设敌开始犯困。在队长吉松带领下,他们选准“敌”装甲车与装甲车来回穿梭巡逻的只有几十秒钟短暂的间隙,像离弦之箭,冲上公路,跳入公路旁20多米宽的河流。这时,公路上顿时枪声大作,装甲车、吉普车也风驰电掣般合围而来。说时迟那时快,我队员已快速泅渡上岸,在之后近百米的开阔地域,来了个百米冲刺,待“敌”乘坐数辆装甲车猛追至离我队员只有三、四米远时,我队员瞬间消失在茫茫森林里。

我参赛一队的杜威,凭着自己具有8级英语水平的能力,与“敌”斗智斗勇,靠谋略也闯过了“敌”这一自称滴水不漏的“封锁区”。

当队员看到竞赛终点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这些受伤却精神不倒的勇士们,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第二天,爱沙尼亚很多报纸对此进行了大幅报道,纷纷称赞“中国侦察兵技术精湛无此,作风勇猛顽强,让人不可思议”。竞赛组委会主席哈利·海因也紧紧握住中国队领队苏向东的手动情地说:“中国侦察兵创造了奇迹!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

猜你喜欢

侦察兵参赛队课目
人象大战
草是春天的侦察兵
侦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