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合理用药(下)
2001-04-29胡仪吉
●胡仪吉
父母必读:什么叫非处方药?儿童能用非处方药吗?
胡院长:非处方药的简称是OTC(是英文overthecounter的简称,意思是可以在柜台上买到的药),也就是指不需经医生处方,病人可以直接到药店或药房购买的药。它是患者根据自己对病情的判断,或借助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进行自我治疗的药品的总称。
处方药是医生经过诊断后提供的治疗处方,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或有关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恰当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OTC药的定义是:无需医疗咨询,即可提供快速有效的缓解手段,缓和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压力,以便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人口提供更多的保障机会,提倡将自我药疗作为自我保健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什么人能用OTC的药呢?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成年人有以下十种自我感觉的症状可以用OTC:
①头痛;②咳嗽、黏痰;③关节、肌肉、手臂痛,腹痛;④背痛;⑤紧张、抑郁或不安;⑥足趾肿胀、鸡眼;⑦感冒、流感或流鼻涕;⑧消化不良;⑨失眠;⑩不明原因的疲劳。
上述所有的症状都没有固定性的脏器或器官的功能障碍,而且自己总体感觉还可以。
原则上讲,非处方药是要有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才能用的方法。小儿不是独立判断症状的自主人,同样小儿有病,家长不应该自己去买药。因为大多数家长不是儿科医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资格。有人说,我就买点咳嗽药没什么大不了的吧?殊不知,咳嗽药的品种多得很,如有的咳嗽药里就含有可待因,对孩子是不利的。若孩子流鼻涕,就不能用含有PPA的药。过去用了感冒通中毒的情况也是有的。
另外,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的病情变化非常快,很容易在半天的时间里就把病耽误了。所以,小儿有病,特别是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家长不能自己做诊断,也不能自己买药。除非你是儿科医生。
还有一个问题是药品的商品名称和化学名称的问题。例如:百服宁和泰诺,这是不同的药厂出的同一种药品,这两类药都是扑热息痛,只是商品名称不同罢了。家长也应搞清楚。故在购买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药品内容、剂量以及用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这样,一旦出现新情况,应及时就医。
父母必读:怎样掌握孩子的用药量?
胡院长:关于孩子的用药量,家长也很困惑。根据说明书上的用药量有时不是偏大就是偏小。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医生,往往拿成人用药的剂量给小儿用,有时一针就全打下去了。要知道,药品都有副作用,而小儿剂量与成人有明显区别。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比较大,往往造成不可逆的中毒。越是小儿,越是老人,越要特别重视。我国卫生部规定,6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什么是氨基糖苷类药物: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此类抗生素中的一些新品种按药典命名规定字尾用“米星”,因此,凡是带“米星”二字的都是氨基糖苷类。
造成耳聋的第一个原因是遗传。有的人打一针就耳聋了,因为他有这样的遗传缺陷。第二个原因是过量。用成人的量给小孩打,肯定过量。所以,正确地宣传和把握儿科的用药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儿科医学书上有很多小儿用药剂量的公式,其中但最简单的一个公式就是:把成人的用药量分成50份,小儿每1千克体重就用1份,这是绝对安全的。如果孩子是3千克体重,就用1/15量;孩子是9千克体重,就用1/5量。同时,我们主张一定要根据正常儿童的应有体重折算给药,应有体重代表该年龄小儿的器官发育的水平,不要把肥膘计算进去。比如有的9岁的孩子体重是90千克,不能按90千克的体重给药,而只能按这个年龄儿童的标准体重25千克至30千克来折算给药;而有的孩子体重可能比同年龄的孩子偏低,但也要按这个年龄孩子标准体重的比例给药。因为他的血管和脏器已经发育到了这个年龄应有的程度了,只是肉少了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