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滔竹刻作品
2000-06-14安徽:晨欣
收藏 2000年12期
安徽:晨 欣
吴伯滔为名画家,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吴滔(1840~1895年)〔清〕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浙江石门(今崇德)人。能诗善书。画山水,初学奚冈,晚年雄放、苍秀沉郁,水墨淋漓,一洗枯槁甜俗之习,绰然成家。花卉墨色浓厚,似张安伯。终年杜门作画,不预外事,卒年五十六。著来鹭草堂集。”其实,此载并不全面,因为他除诗词书画精通外,还善刻竹。笔者有其手刻之扇骨可为佐证。
此竹扇骨长32.4厘米,上端宽2.2厘米,下端宽1厘米。最上面用行书刻有“兰斋仁丈大人正之、伯滔”十字,下面为繁密宽大之蕉叶,疏稀青翠之修竹,竹旁坐一老翁手持芭蕉扇纳凉,最下面为坚石幽兰。整个画面安排巧妙,一疏一密,恰到好处。尤其是人物之刻画可谓神来之笔,寥寥数刀,一惟妙惟肖、逍遥自在之老翁已跃然扇骨上矣。虽然它简洁而夸张,脸部不见眼、鼻、口,仅有一耳而已。但此老翁之体态气度、悠闲之状却历历在目,就连其不紧不慢摇晃蕉扇也仿佛可见,真好一幅“纳凉图”也。酷暑把玩,不用挥扇,仅观此刻,心中也自生三分凉意。
扇骨狭窄,在上刻画远不比宣纸上作画那么容易得心应手。且不说使刀之难难于使笔,就是布局也极难妥帖。但吴伯滔以其深厚的书画功力,驾轻就熟,偶一为之,便出手不凡,得此神韵。这与其“终年杜门作画,不预外事。”将毕生心血均奉献于书画艺术有关。如心情浮躁,热衷名利,恐无法构思出如此幽静之境地,更刻不出这令人一见便叹为观止之作品。
责编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