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与国际接轨问题初探
2000-06-14江西临川:肖剑
江西临川:肖 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富裕起来的人们都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收藏活动正是实现这种寄托的最佳选择之一。它既可实现人们对物质拥有的满足感,又可实现对精神享受的愉悦感。人们对藏品崇爱有加,牵肠挂肚,正是符合这种审美心态的显著特征。收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已为人所共识。
我国的民间收藏已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洗礼,自身建设逐渐完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群众性的民间收藏活动已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具有活力的文物保护队伍,成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扩大和延伸。民间收藏的市场、组织、藏馆、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近两年,高科技电脑网络的运用开始向家庭发展,人们把收藏世界搬上了新兴的国际互联网,让千万里之遥的收藏信息呈现在眼前已不再是神话。目前,我国网民数量日增,其中收藏网友也在不断增加。这为我国的民间收藏业走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我国的民间收藏业已跨入新世纪的路口,如何解决民间收藏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民间收藏在与国际接轨上亟需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强民间收藏立法的建设。没有法规的保证,一切与国际接轨问题的良好方案都是“竹篮打水”。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陈国桢说得好:“由于文物法颁布得比较早,有些条款现在已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必须及早修订这部法规或者制订出台有关收藏方面的专门法律,要对国有文博单位、个人、集体实行统一的市场规则,不能只作出有利于国有单位而不利于个人的规定。”(引自《中国社会报·中华收藏专刊》2000年3月15日)我国的收藏业因法规的不健全,市场开放难以深入发展,致使许多藏品难以上市,甚至造成难以补救的破坏、毁灭。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国外收藏朋友也只能望而却步,无奈叹息。因此,我们呼吁制订一部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收藏法,包括民间收藏市场、藏馆、组织等相关的法规都应陆续出台。惟有如此,民间收藏与国际接轨才能健康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民间收藏鉴定机制的建设。据报道:世界级的苏富比拍卖公司前不久表示,由于中国书画真伪难辨,他们已失去了继续拍卖中国书画作品的热情,这必将影响我国民间收藏艺术品走向世界的前景,因此,有关收藏品的鉴定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和思考。收藏艺术品市场化越热,造假之风亦愈烈,结果使不少收藏者上当受骗,使高雅的民间收藏蒙上了阴影。我国的民间收藏鉴定机制欲健全完善,首先要学习和吸收国际上鉴定藏品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 和发明科学的现代化鉴定设施。其次是在全国各地藏市建立藏品鉴定小组。小组成员统一由国家文物部门或具有实力的收藏家组织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在各地藏市工作。第三是在高等院校创办收藏鉴定专业,向国内外招收学员。从而提高我国藏品鉴定在国际上的新形象,最终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收藏鉴定之路。
三是加速民间收藏档案管理的建设。可由比较权威的文博机构或民间收藏联谊组织承担此项工作。主要任务是定期统计我国民间收藏界的代表藏品、人数、简历、著作、发明、藏馆(包括家庭收藏馆、陈列室)等,并编辑出版画册、文集、光盘在国内外发行。也可通过电脑网络向世界藏家介绍我国民间收藏的情况,并与国际间共同举办一些高水平的收藏展览。这不仅是对我国民间收藏的有效总结,也是对外宣传和交流的好方法。
四是加强民间藏馆品牌注册的建设。我国的民间藏馆虽说有500多家,但只有少数比较正规,绝大多数散乱无章,没有纳入规范化管理,很难参与市场经济化的竞争,更难与国外私人藏馆媲美。因此,由工商和文博等有关部门着手进行民间收藏馆的品牌注册已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扶持指导,争取早日使民间藏馆建设纳入正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可喜的是,目前北京市文物局已宣布:全国首批5家民间私立收藏馆已获批准,公开与中外观众见面。它们是:观复古典艺术馆、遗箴堂金石碑帖博物馆、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古陶文明博物馆和紫檀博物馆。民间藏馆的品牌注册、标志着我国民间收藏馆已开始向国际化迈进。
五是加速民间藏品国际保护机制的建设。任何藏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富。越有民族性,也越有世界性。藏品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艺术品,应该用特殊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它。笔者认为,可否考虑广泛吸引外资来参与国内民间藏品的保护事业?另外,也可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让国内的民间藏品通过拍卖、转让等形式向国外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分流,实现人类历史文化资源共享。这既可增加国内的经济实力,又使文物本身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又提高了我国文物在国际间的知名度,增进了国际间民间收藏文化的大交流。
责编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