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铜器辨伪答读者

2000-06-14西安:张懋鎔

收藏 2000年12期
关键词:流口铭文青铜器

西安:张懋鎔

拙文《青铜器辨识录》发表后,陆续收到热心收藏者的来信,并附青铜器照片,希望给予鉴定。这使我想起10多年前,我的一本小书《青铜器鉴赏》出版后,也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读者来信看多了,就发现他们在收藏、鉴别青铜器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即对器形、花纹、铭文缺乏基本知识,也不懂锈色,收藏的多是假器。而且往往一错再错,先后买进的器物都是用同一手法炮制的。论收藏的经历,也不算短,可是辨伪的能力,却不见提高。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一丝悲哀。当时曾想,如果能将回信揭诸报端,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明白真伪,岂不妙哉!这个想法现在终于能实现了。因为《收藏》为研究者与读者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现借《收藏》一块宝地,将近期所收信函中的部分问题解答如下,希望能给予广大读者以切实帮助。

(一)

重庆市向先生问:我家收藏一件古代铜壶,在腹上部三处破洞。通高32厘米、腹径22.5厘米(图1)。但不知其具体年代和价值。

答:首先对你信中的介绍作点修正,它与古代铜壶形制相去甚远,所以不能叫壶。与缶相近,可称之为铜缶。你说腹上部有三处破洞,其实它不是破洞,而且也不是三处,而是两处。这两处缺口的位置、大小、形状基本对称,缺口上下是怪物吃人的浮雕图像,由此可知所谓缺口正是怪物的巨口。作为纹饰的一部分,它是有意识的设计,绝非器物铸好后毁坏造成的破洞。

这件铜缶有纹饰,有铭文,如果是真器,应当有较高的价值。因此,鉴别很重要。在器物鉴别时,我们要注意发现器物本身的矛盾之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样就容易剥下它的伪装。

一、纹饰与形制的矛盾。盖上饰云雷纹衬地的牛头纹,器腹饰高浮雕怪物食人纹,这些纹饰和装饰手法,只见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可是这种形状的铜缶,要到春秋时期才出现。盖上的钮像古代的塔尖,更是秦汉以后的式样,绝不见于商周时期。

二、装饰与用途的矛盾。从装饰艺术角度分析,两处缺口是怪物的巨口,不失为一种处理手法。但任何装饰艺术首先要服从于器物的实用目的。作为铜缶,主要是盛装水之类的液体,如今有了缺口,怎么盛装呢?有缺口大凡是为了透气,比如后世的薰炉之类,它要有出气孔,但也不是这样的缺口。况且这种式样的铜缶也不能晚到秦以后。

三、铭文与纹饰的矛盾。从图片上看得很清楚,铭文是刻款,但是刻款铭文要到西周晚期才出现,在此之前都是铸款,这与上述纹饰的时代(商至西周早期)是相抵牾的。

四、纹饰自身的矛盾。盖上纹饰较细腻,为浅浮雕,腹上纹饰粗犷,为高浮雕,装饰手法大不一样,怀疑盖为后配的。盖上的牛头纹左右两半并不对称,且角似鹿角,也与商周的牛头纹造型不符,线条缺乏力度。我在《青铜器辨识录》中特别提到地纹对鉴别的重要性。试看牛头周围的纹饰:一是不对称;二是转角呆板;三是在主纹的狭小间隙处的云雷纹较模糊,铸造不到位。

五、铭文的自身矛盾。在腹部没有纹饰的两侧刻有铭文两段,约20字。其实这两段铭文是抄来的,摹自一件叫作鲁侯簋的铜器(图2)。原铭是:“唯王令(命)明公遣三族,伐东或(国),才(在)口。鲁侯又(有)口工。用乍(作)旅彝。”铜缶的制作者将原铭颠三倒四,文字胡乱刻画,以致无法卒读。而一般收藏者对铭文不了解,面对如此稀奇古怪的文字,只怪自己不认识,却不敢怀疑对方。鲁侯簋是一件西周早期铜器,那时还没有刻款,显然铜缶的铭文内容与刻款形式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另外铜锈薄,边缘整齐,分布不自然,伪作是很明显的。之所以嗦这么多,是想通过这件器的分析,让初学者领会如何从器形、纹饰、铭文、锈色等多方面去综合考察,辨别真伪。

(二)

江西省弋阳县严先生问:我是一个业余收藏爱好者,今年特地订阅了《收藏》杂志,它帮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提高了《收藏》水平。这次我在收藏过程中碰到了一件铜器,高24厘米、腹径13.5~15厘米,重1950克(图3)。以我个人水平,认为此物是汉代铜器,不知对否?谨请您给予鉴定并能回信指导。

答:你对器物时代的判断大致不错,在战国与西汉时期。从照片来看,制作者下了一番功夫,但器物有问题,是件伪器。

这件器物造型很奇怪,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既不像战国时铜姨(h*),也不像西汉时的铜。凡是遇到这样不伦不类的器物,收藏者都必须十分警惕,十之八九有问题。

器物的(p坣)作回首虎形。用动物形象作耳或,在古代很常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真器上的动物,动物的颈部较短,尾巴收缩反卷,头、身、尾基本在一个平面上,绝不像这件器,虎的脖颈很长,尾巴高翘,头和尾比脊梁高出许多。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前边谈到的艺术装饰必须服从于器物的实际用途。当你的手握住即虎的身腰,准备提起倾倒时,张扬的虎头与尾巴是否会妨碍你?

另外,从照片来看,曲管流的流口比较高,高出器口许多。你可以看看你家的壶,各种各样有的茶壶,流口不超过器口,否则怎么便于注水和倒茶呢?当然,战国时的姨,其流口有高出器口的,但它没有,有的是提梁,就像现今烧水的铝壶,提梁比便于用力,所以提梁姨的流口可以高一点。这件器的流口的设计也令人生疑。

这件器的致命处在于纹饰与形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图4来看,腹部纹饰是云雷纹衬地的鸟纹,这种纹饰和装饰手法,只见于商代和西周早期,而从器形分析又是一件战国至西汉铜器,二者怎么能结合到一起呢?

就纹饰本身而言,鸟纹周围均用细线条勾勒,有的部位用一条,有的部位用二至三条,这种勾勒手法根本不存在于商周时期。主纹之所以要比地纹高,就是要造成鲜明的差别,以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为了加强这一效果,主纹与地纹的线条走向是不一样的。而此器用细线勾勒鸟纹,客观上减弱了主、地纹的对比度,显然不可取。主纹的粗糙、地纹的呆板,也使问题更加暴露。

从照片来看,腹部中间横向是一条无纹饰的宽带状凸棱。凸棱中间有一条铸痕,方向、部位与古代不同,十分可疑。

器表的绿锈极不自然,很浮泛。土锈给人一种潮湿感,多是用胶合成后附上去的,和真器上的土锈不一样。

综上所述,这两件青铜器都是现代作品。

责编潇 然

猜你喜欢

流口铭文青铜器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转套式配流系统配流口与泵腔压力特性对比分析
颂流口燕岩岭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可调底流口旋流器在某尾矿筑坝中的应用
转套式配流系统配流口结构及对工作脉动的影响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