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看奥运
2000-06-14娜斯
娜 斯
导读:我们的体制易出金牌,不易出巨星
没脾气
今年夏天,住在美国至少有两件事比较遗憾,一是中国人拍的东方化的好莱坞大片《藏龙卧虎》在这里要等到冬天时才能看到,二是奥运会看不到实况转播,除非你住在离加拿大不远的地方(那里可以看到加拿大电视)。
现今人们接受新闻都是先通过电视媒体,然后如果还想深入了解再去读报纸杂志。这次可好,大家都在网上看到比赛结果,然后才看到NBC的录像。而NBC转播最大的问题是,它是好几项赛事穿插着播,这在实况转播中很常见,因为几项赛事同时进行,观众可以同时看到几项比赛的进展。可是在录相转播中还采取这种办法简直就是让人没脾气。比如跳水,明明冠亚军都知道了,可是NBC非得把它横贯在一个晚上,播两轮跳水,然后再播一轮短跑预赛,然后再播一轮跳水,然后再来一个撑杆跳,等等。弄得想看跳水的人没法好好看跳水,想看撑杆跳的人也没法好好看撑杆跳。你起身去做点其他事吧,一不留神,就把最后一跳给错过了,除非你从7点到11点一直坚守沙发与电视(这是NBC每晚的奥运转播时间)。所以,NBC收视率低也是他们罪有应得。
全球化
从观赏的角度,如果对手比自己低太多美国人并不觉得是太好玩的事,所以他们的NBA愿意帮别国提高水平。比如这次的立陶宛队中有四个球员都是在美国大学联赛打球,还有NBA小牛队教练去辅导,已经完全是美国作风,所以才跟梦四队有一比。这就引发我观看本届奥运之后的一个感想。虽然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绩傲人,可是我感觉中国体育的管理体制还是非常封闭型的,像NBA要请中国球员加盟,这还有什么好想的呢?而中国自己可以骄傲的乒乓球呢,其实在保住冠军之外,完全可以更多做普及工作,否则,瓦尔德内尔后继无人,你还能那么关注冠亚军决赛吗?
泳坛巨星波波夫在澳大利亚居住、训练,他的教练也带出成绩辉煌的澳大利亚泳手。自行车大赛是法国人的专利,所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住在法国训练,参赛的,因为你必须在高手云集的环境中去成长。
美国的花样滑冰基地世界一流,而且各种巡回表演赛等搞得很好,所以俄罗斯的很多世界高手都住在美国训练,表演。非洲的马拉松选手有在日本训练的,日本的马拉松女子世界冠军又曾在美国科罗拉多训练……
中国的体育制度还带着非常强的军事化味道,这从很多体育词汇就能看出,什么“退役”,什么“老将,小将”,什么“牺牲精神”,什么“完成任务”,等等。我不想对这种制度过多置评,因为中国与西方的体育建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但如果你想在目前这种条件下取得这么多的奖牌,也许只有你这种制度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西方人不讲让球,西方人不喜欢让小孩四五岁就进体操房训练,西方的运动员在从事运动的同时还要料理生活中其他的很多事,等等,也许我们现在如果采取这种制度那就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但我觉得有些地方能够开放还是可以开放。足球运动员可以送出国训练,为什么田径或游泳运动员不行?国家没有经费可以让企业赞助啊?乒乓球和跳水水准高,为什么不成立训练基地也允许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学习呢?所有人都如此狂热地希望北京能主办奥运,但这是由你在国际体育运动中的参与所决定的,而参与决不仅仅是获得了更多的金牌,也有你对某种运动发展做的贡献和努力。
精神气质
对我而言,本届奥运中国选手最大的赢分我看倒不是金牌,而是精神气质,有了一种的确是新世代的感觉。这一点美国人也注意到了。美国是崇拜强者的国家,所以你倒不用担心,只要你出色,溢美之词他们绝不吝啬。中国跳水队员总是让解说人叹为观止,对伏明霞更是宠爱有加,不明白她为什么22岁就被称为“老”而不能继续跳台比赛,对中国女足他们绝对惺惺相惜,认为孙雯是那种“好像长着六只眼睛”(《纽约时报》语,应该是我们“眼观六路”的英语翻版)的球员,体操男队更是露脸,因为推翻俄罗斯王朝而成为镜头追逐的中心,而且队员的活泼面貌成为媒体宠儿,夺冠场面一再被收入NBC的精华剪辑(男女体操队的颁奖仪式虽然都没有美国队的份,NBA也都转播了颁奖仪式)。
裁判
我对中国体育文化最不耐烦的一点就是关于裁判的议论。有裁判的比赛就会有一定争议,但我觉得中国人对裁判的抱怨简直是无出其右的。什么东西一输,就有裁判的份,而那些赢的项目,好像就是“我们的实力战胜了裁判”之类。这种非理性的东西有时让我哭笑不得,那种觉得自己永远是受压迫者的心态也令人可悲。事实上,我们在裁判打分的项目上赢得最多,那些不需要裁判打分的游泳、田径比赛却是连露一小脸的机会都少,这你又如何解释?如果说熊倪当年14岁输给洛加尼斯有洛加尼斯偶像因素的成分,难道12年后被称为跳板王的他就没有一点受裁判宠爱的成分吗?
(美国解说说他是sentimental favorate,因为不是你一个人记得他当年跟洛加尼斯的比赛)如果说霍尔金娜只要战胜自己完成动作冠军就是她的,那么伏明霞在裁判的心目中不亦如是吗?如果有裁判的人为因素存在,你不能说你就永远是输家,何必老以为自己是灰姑娘?
这一点,我比较欣赏美国人比较理性的方式。像NBA这样激烈的比赛,你也很少听到太多不服裁判的议论,基本上是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自己运气不好或发挥不好,没有动辄抱怨裁判的。像中国足球联赛那种裁判比球星还出名的事还真是没听说过。美国体育转播有很多是退役运动员做解说,尤其是体操、跳水、滑冰等技巧项目,因为很多时候真的是外行看热闹,那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名词你能记住几个?这一点我觉得值得中国借鉴,一个是解说专业化,一个是退役运动员也有一个可以考虑的出路。当然这要求此人有点口才,但美国运动员赛前赛后接受采访的训练多了,说几句话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何况是自己专业。NBA重点转播的奥运几大项是游泳,田径,体操,跳水,球类。这里中国队只在体操和跳水中露面多,他们的解说我听着都很实事求是,美国队不行就是不行,俄罗斯队中国队行就是行,比如中国队的胡佳被打出五个十分的动作,解说连呼完美,在裁判打分出来之前已预测说如果是她肯定打十分;美国赢得女子跳台,她说不是难度高,而是稳定加水花小;熊倪一跳完最后一个动作,她就说肯定赢了,所以我觉得他们解说很客观很专业。体操队黄旭的双杠一直被解说夸好,结果下来时因为垫子滑没有站稳,美国解说大呼教练应该去complain(申诉)垫子有问题,因为跳马已出现过器械问题,NBA这时马上给了教练一个镜头,观众席上男队同伴惊讶镜头,中国教练并没有提出异议,解说说,如果是我我会去申诉。他们是,如果真有意见,他们会去申诉,如果你不申诉,你也不必下来嘟嘟囔囔,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有一点阿Q。
游戏规则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争办奥运活动,我觉得也是我们的组织者更加了解别人的一个过程。也许你不同意别人的规则,可是你急着要参与一个你是后来者的游戏,你不能不先搞懂规则并按这规则行事。比如,邓亚萍去竞选奥运运动委员会落选,那是肯定的事。你不能以为有萨马兰奇这个老头子认她大家就一定知道她。乒乓球是刚刚加入奥运会两届的运动,而邓亚萍年纪不大就退役了,你看最高票当选的布勃卡波波夫之类都在体坛多少年了?一个是运动项目不普及,一个是运动员退役年龄早,就算靠萨马兰奇照顾上去了,也没有说服力啊。比如美国的棒球运动员他也不可能当选奥运委员,除了美国,古巴,日本,中国台湾,谁玩棒球?另一方面,我们的体制易出金牌,不易出巨星,因为只要夺了金牌完成任务就得赶紧想以后的人生安排了,不像人家的运动员横跨四届运动会的同时该念书的念书,该结婚的结婚,该生子的生子,该挣钱的挣钱,其他的也没耽误,所以也没什么好早早退役的。中国队缺少那种多届卫冕,或多枚奖牌的人物,有一位伏明霞还不力捧,差点就远离了国家队。
还有王军霞,长跑是中国人最有希望的项目(君不见到了中长跑比赛就冒出一堆白人,而短跑项目根本就是各国黑人运动员在比),而且是比较容易不受年龄限制的项目,王军霞却辉煌了一次就没影了。我看女子马拉松赛,当日本选手跑进奥林匹克运动场时,千万人为一个孤独的身影发出巨大的欢呼,那一刻的荣光真是其他项目无可企及。我希望听到一个中国运动员说,我就是为了这一刻的荣光而跑,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跑,当然,它给祖国同胞带来的欢乐让我更感辉煌。我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夺金任务,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