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唤童年的伙伴

2000-06-14○文强

现代家庭 2000年3期
关键词:劳改反革命大姑

○文强

1968年,我才5岁,就被大人送进了广东佛山东方红孤儿院,这张照片前排左面第三个男孩就是我。

我也曾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出版社的编辑,母亲是纺织厂工人,我的童年是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度过的。1967年,一贯早出晚归、勤恳工作的父亲突然被逮捕了,罪名是“现行反革命”,家庭成份划入了“黑五类”。母亲带着4岁的我终日以泪洗面,到处求人营救父亲。有一次,母亲背着我赶了40多里路,到一个叫独山的劳改矿区去找父亲,不但没见到父亲,反被守卫的红卫兵推倒在水沟里,我和母亲差点淹死。回到家,母亲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之后妈妈的几个好心同事把我送到了这所孤儿院。

这里一共有14个孤儿,有6个管理的大姑(我们当时这样称呼)。我的出身栏填的是“反革命子女”,其他孤儿有的是“劳改子女”,有的是“走资派子女”,还有一个女孩是“敌特子女”。在管理我们的大姑中,玉姑(后排右边第一人)是我们最亲近的大姐姐,常跟我们讲故事、教唱歌。听说她的父亲也是受迫害死的,我们都很喜欢她。

1971年秋天,父亲从矿区出来了,他到孤儿院接我时,我已经不认识他了,光着头,满脸的胡子,腿也跛了。我背着自己的衣物,跟爸爸到了广东中山的外婆家,但这年冬天,爸爸也病死了,从此我成了真正的孤儿。

30年过去了,今天我已经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我的孩子也比照片中的我还要大了。在阳光灿烂的今天,每每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那苦难的岁月。那些在孤儿院里曾经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还记得这张照片吗?我多么想呼唤你们,在今天幸福的阳光下,你们都在哪里?(钱振元/整理)

猜你喜欢

劳改反革命大姑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读懂得子的长篇小说《劳改农场》
惊蛰
从“政治刑罚”到“法律刑罚”
——从“反革命罪”的存废谈起
鲁迅的绕口令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劳改往事
从平息西藏叛乱到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思考
每个青年都应燃起对反革命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