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爹迷秦腔

2000-06-14○杨志科

现代家庭 2000年3期
关键词:同乐唱戏秦腔

○杨志科

老爹今年80岁了,不会搓麻将,不会下象棋,唯一喜爱的是秦腔。提起秦腔戏,他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实实的秦腔迷。

附近只要哪个村唱戏,爹胳肢窝夹个小板凳,叫几个老伙伴,隔河隔沟就走了。一坐下,戏不了不抬板凳。上午看完下午看,白天看完晚上接着看,人家唱几天,他能看几天。父亲不光爱看戏,也爱唱戏。我说的唱戏不是登台表演,那是唱给别人看别人听的。父亲是自己给自己唱,走哪儿唱哪儿。父亲唱戏严格点说,不叫唱,叫说。你想,80岁的人了,又有气管炎,说话都气怯何况唱戏,往往唱不了几句就力乏了。可父亲不因气怯就不唱。自然那声调不高,全不像台子上那样吼。有时声音弱得只能听见嗡嗡声。父亲唱戏,没有谁逗引,完全是出于自觉自愿,可以说是情不自禁的。

作为儿子我能为父亲做些什么呢?我想老人酷爱秦腔,可以陶治性情,娱悦精神。孝敬老人就应关心支持老人的爱好,我为父亲买了台录音机,买了十几盘秦腔带让父亲听。父亲可高兴了。我又想,还应陪老人乐,尽可能地与老人同乐。我又买了好多剧本,《铡美案》、《下河东》、《游西湖》等,学着唱。慢慢地父亲一唱我就能跟着唱。父亲只是凭着看过听过的记忆唱,有时唱了这句就忘了那句,现在我手里拿着剧本,不光唱词,连对白都唱上了,父亲更高兴。这样和父亲同唱同乐挺有滋味的,唱着唱着老爹那瘦兮兮的老脸上泛起了快乐的红晕。

父亲一个人唱时是所有角色独揽。我加入后,是分角色唱。父亲的兴致比我高,唱得比我投入。比如唱《杀庙》,他唱韩琪,我唱香连。唱到刀上要见红一段,他眼眶就湿湿的;唱到韩琪自刎时,他也将食指往脖子上一抹,真像横剑自杀似的。与爹同唱,我一般唱配角,因为我明白我是陪老人乐,以老人为轴心。这样我家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自乐班。

妻先是笑我们,后来成了我们的听众,渐渐地听得多了,也就记住了那么几句,我们唱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哼。这样我们的自乐班又多了一名女演员。比如唱《三对面》,父亲唱包拯,我唱香连,妻唱公主。唱《拾玉镯》爹唱剂妈,我唱傅朋,妻唱孙玉娇。有时三个人似乎都进入了角色,还真唱得像那儿一回事似的。一天唱毕,爹笑着说:“与你们唱戏时,我最,把啥都忘记了。”爹的眉毛比较长,爹笑时白眉就一挑一挑的显得好轻松。

猜你喜欢

同乐唱戏秦腔
运河非遗正青春——2021“同乐江苏”大运河非遗分享荟在宁举办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欧阳德宪:构建同乐村的“同乐路”
函数搭台 导数唱戏——构造函数破解导数问题的三种策略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老少同乐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同欢同乐
政府搭台 自由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