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十年不出门之辨

2000-06-13原宝山

精武 2000年8期
关键词:对抗赛技击太极

原宝山

太极拳是武术之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由于太极拳“内外兼修”,又将健身、技击融于一体,故受到了国内外爱好者的喜爱,成为许多习拳者的首选。广泛传播太极拳的技艺,从而使武术运动造福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知何时,在发展太极拳的过程中,出现了“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也有人发表文章,把太极拳论成玄中又玄的玄学。也有人说太极拳是表演、参赛型的健身拳,根本不是内家拳,什么内功技击,都是纸上谈兵。还有人歪曲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无用,说只有打沙袋、抖大杆、练杠铃才能练出爆发力,才能在太极推手或散打中获胜。甚至有人说,他见过几个练了几十年太极拳的人,不要说技击,连防身之功都没有。这样的拳又怎能说实用呢?

这些说法,我认为有些欠妥。因为他们不懂太极拳的内涵,才这样说的。我们对太极拳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作为套路参赛的太极拳,是一项体育运动。表演时拳式优美,是一种艺术的表现,但不是传统技击性的太极拳。其二,是传统的太极拳,包括套路演示、推手、散手(也叫散打)等。演练起来,均是轻松柔和,柔中有刚、刚而不僵。练太极拳时,、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层次分明。虚实开合,一动皆动,静者全静。只有这样的太极拳,才算技击型拳艺。

我习练太极拳已近六十年了,我的体会是,若要学好太极拳,必要投一明师,学一规范的拳法。理论实践相结合,经过两三年的学习,一定能防身自卫,而不是“十年不出门”那么高不可攀。

现举两例。其一,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伯英,青年时于1928年拜本村太极明师和庆喜为师,学习赵堡太极拳。1931年,开封举行华北五省区运动会。在焦作进行选拔赛时,和庆喜带领几名弟子参加,郑伯英得了第一名。接着到开封参加运动会,经过几轮拼搏,郑伯英打败雄县镖师刘,夺取了冠军。此时郑伯英学艺仅三年。其二,赵堡太极拳传人宋蕴华先生的弟子孙金斗和赵军,二人曾连续获得1984年和1985年陕西省武术对抗赛70公斤级冠军和60公斤级冠军。在1984年山东潍坊举行的全国武术对抗赛中,孙金斗和赵军分别再创佳绩,但此时他俩均学艺不到两年。

以上两例可以说明,学太极拳两三年可以出门,而不是太极十年不出门。但也不是完全获得了太极拳的真谛,而只是有一定的功夫,可以防身自卫,甚至在某些对抗赛中可以夺取冠军。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只想使对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们明白一点,如果你想学习太极拳,在投师之前,应当做详细调查。如有幸得遇明师,再假以时日,定会有所得,而不是“太极十年不出门”。

猜你喜欢

对抗赛技击太极
March:the Boat Race三月草长莺飞,牛剑赛艇一会
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训练中的运用
研究小场地足球对抗赛在足球训练中的运用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太极Ⅱ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