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研究

2000-06-13李瑞午李翠红汪智民

中国针灸 2000年3期
关键词:节段肌层皮下

●李瑞午 李翠红 汪智民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100700;1北京针灸骨伤学院解剖教研室)

摘要对"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足三里"穴区皮内、皮下、肌层的感觉运动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略有不同。皮内注射其感觉神经元分布偏于头侧,相对数量较多,节段分布窄,较为集中,以中小细胞标记为主;皮下注射感觉神经元分布较少;肌层注射感觉神经元分布偏于尾侧数量较多,标记细胞节段分布宽,较为分散,以大中型细胞为主。因此,认为肌层的经穴神经分布可能与经脉脏腑相关的关系更为密切。

主题词穴,足三里/神经支配神经节,感觉运动神经元

不少学者[1,2]对穴位传入传出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将穴位定位在肌层,而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深浅不等,因此研究不同层次下穴位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对指导临床针灸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足三里"穴位为例,对皮内、皮下、肌层3种不同深度下穴位的传入、传出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现汇报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

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室提供的大白鼠,雌雄不拘,体重250~300 g 22只。

动物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右侧注射,深度为皮下;左侧注射,深度为肌层共12只。乙组:左侧注射,深度为肌层;右侧注射,深度为皮内共10只。因此肌层注射为22只侧,皮内为10只侧,皮下为12只侧。

药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Rz=6.0为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四甲基联苯氨(TMB)、硝普钠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其他多聚甲醛、戊二醛、硫酸二氢钠、硫酸氢二钠、过氧化氢、铬明矾、明胶等均为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产品。

1.2注射方法

取5%HRP的生理盐水溶液50 μl,应用微量注射器,根据比较解剖学的测量方法,于大白鼠胫骨外侧,胫骨粗隆下"足三里"穴,分别垂直进针(肌层)、45度进针(皮下)和10度进针(皮内)在皮内打成皮丘。注射的范围约0.5 cm左右。注射后动物存活72 h。

灌流和取材: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后,经主动脉插管灌流,顺序注入4%枸缘酸钠200 ml,0.9%氯化钠溶液200 ml,1%多聚甲醛+1.25%戊二醛的磷酸盐缓冲液和10%的0.1 M(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固定液灌流时间不少于20 min,灌流后取L1~S3的脊髓和背根节,分别放入20%的蔗糖0.1 M(pH7.4)磷酸盐缓冲液,贮存过夜。

冰冻厚40 μm,切片裱于涂有铬明矾明胶的玻片上,切片经蒸馏水冲洗后,经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3],中性红复染,上行脱水后二甲苯透明,树脂胶封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

标记细胞的确定:标记神经元的胞浆内充满黑蓝色的小圆形颗粒,其胞核区无标记物存在形成中空的圆形缺损,未被标记的细胞胞浆内有中性红复染后可显粉红色颗粒。

"足三里"穴肌层注射HRP后,在标记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主要见于L3~S2的节段,细胞以大中型细胞为多,标记细胞高峰见于L4和L5占标记细胞总数的75%以上。其中L3占6.2%,L4占30.4%,L5占45.1%,S1占14.2%,S2占4.1%。其在脊髓前角也见有大量标记细胞,主要见于L5和S1,其标记细胞在前角细胞位置主要见于前角后侧。

"足三里"穴皮下注射HRP后,其标记细胞的数量明显少,在背根节中标记细胞的数量仅为肌肉注射细胞数量的4~5分之一。细胞仍是大中型细胞为主,其标记细胞的高峰以L4为主,范围为L3~S1。L3占10%,L4占50%,L5占25%,S1占15%。其在脊髓前角中细胞数量也远不如肌层注射多,其数量约为肌层3~4分之一。其标记细胞与肌层的相比,细胞位置偏于前角的前内侧。

"足三里"穴区皮内注射HRP后,其在脊髓背根节中的标记细胞数量比肌层注射相对要少;而比皮下注射的明显要多。其大、中、小型标记细胞均可见,但以小型标记细胞为主。标记细胞的范围为L2~L5,与肌层注射相比有明显前移现象,而且高峰区集中在L3节段。其中L2占2.1%,L3占93.4%,L4占3.4%,L5占1.1%。在脊髓前角的标记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肌肉与皮下,不足皮下的二分之一,仅为肌肉的7~8分之一。细胞位置与皮下位置大致相同。具体内容详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证明"足三里"穴区肌肉层、皮下层、皮内层和各层间的神经分布略有不同。根据其在背根节标记细胞的数量,分析其感觉神经末梢的分布多少的顺序是肌层最多、皮内次之、皮下最少,其节段分布肌层最宽(L3~S2)、皮内最窄(L2~L5)、皮下居中(L3~S1)。在背根节标记细胞大小,肌层以大中细胞为主,皮内以大中小细胞均有,但小细胞为多见。其标记细胞出现的最高峰节段肌肉偏于尾侧(L5),而皮内偏于头侧(L3),皮内的标记细胞最为集中,皮下的标记细胞数量最少,肌层的标记细胞较为分散。此结果说明针刺穴位时,刺入皮内受试者,疼痛感觉明显定位准确可能与中小型细胞较多有关;而进入皮下后,疼痛不明显;针刺深入肌层其感觉以酸麻重胀为主,定位不明确,这与穴位肌层中感觉神经的分布有一定关系。其感觉器可能以肌梭为主,其后根节中的大中型标记细胞似参与这部分信息的传递功能。

由于皮内层标记细胞相对集中,针刺时定位明确,因此可能浅刺以局部穴位治疗局部疾病为主;而肌层其标记细胞分散,定位相对不准确,因此,深刺可能与治疗有关脏腑疾病有关,因其与相应脏腑的感觉神经末梢可能在此有交汇的分布。

标记的运动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相应节段的前角细胞柱,其比感觉神经元的分布节段相对较窄。肌层注射的标记细胞较多,而皮内与皮下均较少。但其标记细胞在前角细胞柱的位置有所不同。其肌层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前角的后外侧,而在皮下和皮内注射后的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前角细胞柱的前内侧。这与传统的解剖学知识有所不同,四肢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应分布于前角柱的后外侧,而前角细胞柱的前内侧细胞主要支配中轴肌。皮下和皮内的标记细胞出现在前角细胞柱的前内侧是否有何特殊的机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4小结

(1)"足三里"穴区皮内、皮下、肌层的感觉运动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略有不同。

(2)皮内注射其感觉神经元分布偏于头侧,相对数量较多,节段分布窄,较为集中,以中小细胞标记为主。

(3)皮下注射感觉神经元分布较少。

(4)肌层注射感觉神经元分布偏于尾侧数量较多,标记细胞节段分布宽,较为分散,以大中型细胞为主。

提示:浅刺以局部穴治疗局部疾病为主,深刺到肌层可能与治疗脏腑疾病有关。因此,肌层的经穴神经分布可能与经脉脏腑相关的关系更为密切。

5参考文献

1陶之理,等.足三里穴区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针刺研究,1983;(2):136

2张家驹,等.家兔足三里穴与盲肠传入神经元节段性分布-HRP研究.针刺研究,1992;(3):123

3Mesulam MM.Tracing Neural Connection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IBRO Handbook Series:Methods in the Neurosciences.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82;(2):36

(收稿日期:19990224,齐淑兰发稿)

猜你喜欢

节段肌层皮下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造成颈椎及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因素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皮下连续环形缝扎术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
五花八门话憩室
经腹超声引导绝经妇女取环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