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向外企开放?
2000-06-13编辑:张军
编辑:张 军
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上还只能算是小弟弟的中国股市,今年上半年却以47%的涨幅屈全球第一,被华尔街知名券商美林证券评价为“全球最佳投资市场”。其实,向不向外企开放倒不是最重要的,把中国股市真正带向明天的,应该是“让市场说话”。
中国鼓励外资在中国上市
2000年7月3日《经济参考报》
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马秀红撰文表示,中国将允许有资格的外资公司在中国证交所发行A股或B股。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中国将鼓励外国投资公司在中国当地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业界认为,此举的目的是要清除外资公司在中国股市上市的障碍,是对不久前联合利华公司宣布为其中国子公司申请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一个回应。
联合利华国内上市尚需时日
2000年7月11日《中国经营报》
联合利华公司中国区北京首席代表曾希文表示,虽然联合利华早就申请在国内上市,但迄今依然停留在口头请求的阶段,离程序还差得远。曾希文表示无法预测联合利华的上市申请何时会获准通过。而且一些现实的政策还期待政府法律法规的进一步明朗化,比如员工的股票期权。所以,联合利华公司上市没有明确时间表。
华夏证券公司研究人员认为,外资公司优质资产一旦注入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改善国内上市公司的质量,净化市场不无裨益。而且外资公司上市的运作一般会比较规范,再加上第一的概念,预计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不过,即使联合利华的申请被批准,也仅仅是作为试点,不会导致外资公司的批量上市。
开放股市与世贸接轨
2000年8月3日《大公报》
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屠光绍透露,中国正考虑允许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并有限度地向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国内股票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将迈出新的步伐。
有专家指出,面对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前景和经济发展对外资的需求,资本市场有限度地逐步开放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投资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利用外资在中国经济工作仍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除上述两条以外,金融监管当局近期明确加以肯定的其它措施还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设立中外合作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允许外资并购中国某些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股权;设立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
万事俱备只等政策
2000年8月22日《上海证券报》
其实,在目前沪深两市中,外资大股东的身影或隐或现,有些上市公司本身就是由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而来,还有的是外资股东通过受让股权或战略投资方式介入。比如,美国福特公司持有江铃汽车25%股权,法国圣戈班集团通过两家香港公司持有42%的福耀玻璃股份,北方股份的发起人之一是英国特雷克斯设备有限公司……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在法规方面并没有明显的限制。之所以有"外资企业不能在国内上市"这一不成文的规矩,主要还是与政策倾斜有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证券市场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上市额度基本上都用于国有企业,而随着额度制的终结,外企上市的一大潜在障碍已经排除。一些券商表示,只要没有政策限制,对推荐外资企业上市兴趣很大。
开放是为推动自己
2000年7月28日《中国证券报》
鼓励境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试行允许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这些是真正的扩容。但中国的现实已经让大家对扩容没有畏惧了——巨大的国有股配售压力悬于头上,股市不是照样涨得不亦乐乎。其实,外资上市带来的是对长期、深远的投资理念的冲击,老外的基金经理们追求的是长期而稳定的投资回报与资本增值,除了国债和B股外,A股中他们能考虑的可能是一些因无法承受入世冲击而被迫联姻的低价股。
另外,境外企业在国内上市后的情景,对我们可能又是灾难性的,试想IBM这种稳定成长的蓝筹股市盈率才28倍,我们的计算机类股票怎么办?现在是中国上市公司静下心来考虑市盈率和成长性的时候了。摆脱A股的浮躁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