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作文考大学

2000-06-05刘建胡喜盈

东西南北 2000年3期
关键词:复赛大赛概念

刘建 胡喜盈

你相信吗?

著名史学家吴晗年轻时报考北大,文科成绩优异,理科却得零分,进不了北大。清华大学闻讯后将他请进课堂。事后,北大以此为耻,认为自己在人才争夺战中打了败仗。

1999年,在一项形式新奇的作文比赛中优胜的几位中学生,凭一篇优秀作文就被北大、复旦等5所著名高校提前录取。这是否意味着21世纪来临的中国高校人才争夺战已悄然开始。

上海《萌芽》杂志社联合国内7所著名学府,首次创办了一项面向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4000多名作文高手经过两个多月的角逐,决出一等奖20名,其中9名小秀才被北大、复旦等5所著名高校提前破格或优先录取。凭一篇优秀作文就能轻松地跨入名牌大学,这一开创高校招生先河的爆炸性新闻顿时轰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受到了国内著名作家、人文学者、新闻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萌芽》的一个新创意

《萌芽》的编辑们为了给沉闷的中学语文教育加进一股清新的空气,也为了文学后备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策划了这次极富创意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使这项大赛更具号召力,更具有权威性,《萌芽》又联系其它文科重点大学,得到了北京、南京、复旦、华东师大、南开、厦门、山东等大学的鼎力相助,纷纷复函表示可作为共同发起及主办的单位。不仅如此,大赛还组成由全国著名作家、编辑和人文学者参加,王蒙出任评委主任的阵容强大的评委会。1998年12月,《萌芽》杂志在头条位置隆重推出“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启事”,言简意赅道:不命题,没有体裁和题材的限制,凡自己有兴趣、感受最深、研究比较深入、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都可以写,评判标准也不受旧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不收一分参赛费。要谈标准,只有一条,文章5000字以内。

在中国教育面临重大改革之际,教育界和文学界联手,“新概念作文大赛”承载着历史的重任破土而出,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次大赛竟能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并引起全社会热切的关注。

文科人才大角逐

名不见经传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能有多少号召力?究竟能吸引多少人参加?《萌芽》的工作人员在利用媒体刊登征文信息的同时,还向全国3000多所重点中学发出信函。江苏、山西、抚顺和深圳等省市的部分学校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赛。上海、南京等地的部分教育界人士组建了大赛指导委员会。大赛的影响波及海外,美国芝加哥的一位九年级学生从网上传来参赛作品,一位美国教育界学者送来了一批实验性很强的稿件。为了保证审稿的公正性,杂志社又聘请了陈丹燕和素素两位深受青年读者信赖的女作家和两名复旦大学及华东师大的教授参加初赛评委会,以保证每篇来稿至少有两位评委审读。而对有争议的文稿经6名评委审读后再进行评议。

初赛的选题自由发挥,海阔天空。《一只堕落的老鼠的手记》、《日子在发霉》、《高三与我的交易》、《天堂的金币》、《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等等。单从这些标题上足以证明,一旦解开了束缚手脚的绳索,学生们的才华便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好文章满目皆是。评委们不得不放宽尺度,从4000余篇来稿中最终选出了350篇入围作品,其中167位作者参加复赛。

复赛的选题也十分新奇,每个主办单位都带来了3道题目,共计24题。1999年3月27日上午11时,在公证员监督下,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三道题:1、根据一则寓言,写读后感。2、展示一只被咬过的苹果,展开想象作文。3、根据两首古诗写一篇叙事性文章。(考生任选一题)复赛的考场设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下午1时30分,当《萌芽》的一位编辑把5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分别送入5间教室摆放在讲台上时,参赛者都被这道新奇的题目吸引住了,考题的指向性很明确:想像。于是,参赛者身在教室,心却象长了一对翅膀,飞向了广阔的天地,展开了无限的遐思。

江苏无锡一中的杨倩,从这一规定的实物中虚构了一个“我和开书店女孩交往的故事”,娓娓道来,之后引伸出一个深刻的主旨:“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将对生命的感悟表达得如行云流水般亲切自然。浙江海盐中学的李俊坐了3小时的汽车赶到上海的考场,滴水未进的他在考卷上写道:“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是把这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放进嘴里,让甜滋滋的苹果汗顺着喉咙往下淌……”他最终写出一篇想象丰富的随笔,从希腊神话里的“金苹果故事”中生发开去,与巴那斯山上的女神讨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来自北国吉化一中的宋静茹把咬了一口的苹果巧妙处理成女孩子感情上的缺口……谁也没有把这个苹果当作生物学概念的苹果,而是被这些颇有才情灵气的学生赋予了新的意义。大多数参赛者都选择了这一题。

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他的初赛文章《书店》和《求医》充溢才气。赵长天读后爱不释手,北大教授曹文轩也赞叹不已。复赛这天韩寒却没来,经联系原来由于邮路的原因,他未能收到通知。为此,初评委决定让他在发奖大会前来补考。28日一早,他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组委会驻地。《萌芽》编辑李其纲拿了半杯水,又顺手抓起一张白纸捏成一团塞进杯中说:“就这个题。”只见韩寒眉毛一扬,静静地思考片刻,便沙沙落笔写下了标题《杯中窥人》。一小时后一篇杂感写成:韩寒将一张白纸在半杯水中的浸泡,沉降的物理过程,机敏地处理成一个人从出生到被社会浸染的过程。这样他就可以自如地在文章中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这一切的思维与写作过程发生在短时间内,小作者的才华可见一斑。

就在大赛即将落下帷幕之际,一场“人才争夺战”却悄悄开始。北大率先表示将从一等奖获得者中挑选应届生到北大“文科实验班”就读的意向。3月28日,颁奖大会一结束,几所高校的代表立即找到获得一等奖的应届生,索取在校成绩报告单,以便安排综合考察。复旦挑选人才的愿望十分强烈,为一个学生竟与华东师大现场打起“争夺战”。该校招生办老师表示:复旦的本届文科基地班已招生结束,但他们已对获得一等奖的4名高二学生“重点关注”,并将选择部分成绩优秀的二等奖获得者,定期安排在文科基地班旁所。

一篇作文何以叩开大学校门

赛后获悉,在20名一等奖获得者中,上海的陈佳勇、徐敏霞、吴迪、刘嘉俊、李佳、王莹,江苏的杨倩,河南的王越和吉林的宋静茹9人,分别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破格优先录取。这几位小秀才凭借着一篇不入教育大纲主流的新概念作文,逃过“黑色七月”的煎熬,轻松地跨入了著名高等学府的大门,成为不少同龄人羡慕的幸运儿,难道这又是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

对此,“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组织者从来不认为一篇作文可以定终身。

那么,这些原本都是重点中学的佼佼者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他们认为大赛不是绕过高考的捷径,没有好的综合素质也不能在大赛中获奖,更不能被破格录取。当初参赛并未想到会进大学,只是为锻炼自己,决不是为走捷径。

他们的自信绝非虚假。爱好读书、知识面广是这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小秀才们的共同特点。

陈佳勇对历史书籍有浓厚的兴趣。认为读历史书能使人的思路获得梳理,增强思辩能力。刘嘉俊爱好广泛,不仅是模型制作迷,还是电脑迷,做起三维画来食不知味,对文学作品兴趣更浓。吴迪既喜欢卡夫卡也爱读中国古典小说,还看广告设计书籍。一有空闲就趴在桌上画漫画、卡通画。王越喜爱读书,王越说自己是一个“杂食动物”,童话、名著、经济类书都喜欢。外面的世界好大,心灵的世界更大,书搭起了那座桥,我走在上面与许多伟大的心灵交流,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名家纵论“新概念”

“新概念作文大赛”结出的硕果惊动了中国文坛。作为评委的王蒙、方方、铁凝、叶辛、叶兆言、赵长天、曹文轩等,原来就是著名作家。当他们一篇篇审读初、复赛的优秀作品时,从内心发出赞叹。用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的话来概括说:这些文章立意之巧绝,构思之新颖,文字之成熟,使我们这些写小说的人都惊叹不已。铁凝、方方、叶兆言读到丁妍的《东京爱情故事》时,都不相信是出自15岁女学生之手。复赛后,评委们急着找丁妍的文章读。读罢感到果真出手不凡,那篇《可爱的苹果》写得活泼风趣,在思想无拘无束的流动中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王蒙对吴迪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了这样的评价:“构思精巧匀称,语言精练,放得开收得拢,难能可贵。”曹文轩读了韩寒的《求医》后,十分惊讶这位高一年级男生的文字之老练:“这种老练是一种自然的流露。”铁凝的评价是:“《求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流露在字里行间充满幽默感的才情。”赵丽宏在读了学生的文章后,暗自惊叹,又感到无比欣慰。

那么,“新概念作文”究竟“新”在何处?会不会对目前的中学教育制度形成一种挑战?对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否带来冲击?文学、教育等各界人士众说纷纭。

评委之一、南开大学中文系许祥麟教授表示:“新概念作文大赛”因为有国内著名大学参加,可能会对中学生作文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可是,中学作文教学与大学作文教学毕竟其任务是不同的。大学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如果没有中学作文功底的培养,这种创造性思维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但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其冲击波的辐射一定会进一步扩大。时代要求21世纪的人才有更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这种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还需要更多的“新概念”。

(李文彬摘)

猜你喜欢

复赛大赛概念
CBA复赛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抗疫、抗议,NBA复赛遇阻
一道复赛题的简证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等一个晴天,我们会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