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寰枢关节紊乱症与偏头痛

2000-06-04胡立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0年4期
关键词:劳损患侧错位

胡立成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兰族街42幢606室(210007)

关键词偏头痛寰枢关节紊乱症相关性脊柱相关性疾病治脊疗法应用

笔者近10年来运用以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脊疗法"治疗上颈椎失稳千余例,其中寰枢关节紊乱症较多见,寰枕关节紊乱稍少,上颈椎失稳反复发作,不能根治。寰枢、寰枕关节半脱位时即出现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与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的诊断标准类似,下面就诊治记录较完整的120例整理分析如下。

1寰枢关节紊乱症的诊断依据

1.1临床症状:一般为患侧偏头痛,或耳颞部痛,或患侧后头痛,或前头痛;或伴患侧眼胀痛、视物模糊;或伴患侧头昏胀、耳鸣耳聋、起卧时转动头颈发生眩晕;或伴晕车;或伴失眠神衰等。

1.2体征:第二颈椎(C2)棘突向患侧偏歪,触之患侧隆凸或饱满感,局部压痛,及/或头向健侧歪斜。及/或伴患侧有胛骨内上角压痛,或双内上角压痛,患侧为重。颈部活动正常但向患侧旋转时患侧上颈部及肩胛骨内上角有牵拉感或酸痛加重现象。

1.3伴有局部特殊的神经症状:少数伴同侧周围性面瘫,或伴同侧脑梗塞对侧肢体偏瘫,或伴同侧发作性睑下垂,或伴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或伴晕厥等。

1.4一般患者上颈部及肩胛骨内上角压痛处经局封或按摩后虽然症状有明显缓解,但不能根本好转,只有经手法将错位的寰枢关节复位成功后,所有症状即可立即消失或显著缓解,伴神经症状的病例还需作相应适当药物治疗,能较快康复和缓解。

1.5特殊检查:

①颈椎摄片:张口位片示齿突与寰枢二侧块间距C2偏歪侧小于对侧;侧位片示生理弯曲略变浅,C12后关节间隙可呈双凸征象。②脑电图、脑地形图:(-),③脑血流图:少数为(-),大部分患者发作时呈患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④颅脑CT:除脑梗塞、大小脑萎缩者有相应改变外,均为(-);可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

2临床资料男24例,女96例,男女之比为1:4;年龄20岁以下3例,20~39岁63例,40~49岁45例,50岁以上9例;病程1年以内73例,1年以上47例,最长17年;伴眩晕57例,伴晕厥4例,伴失眠神衰28例,伴周围性面瘫3例,伴脑梗塞4例,伴小脑萎缩共济失调2例。

3治脊疗法

3.1手法复位为主:坐位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仰卧位枕颏牵引旋转复位法,俯卧位颈椎定点斜扳法,选择应用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2以局部药物注射、理疗等多种方法选择应用,治疗颈背部软组织劳损点为辅。

3.3患者自我按摩自我活动颈椎,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长期坚持。

3.4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不同药物治疗,以改善各种神经症状。

药物注射4天1次,共3~5次;手法复位每天或隔天1次,5次1个疗程,一般需1~2个疗程。

4疗效治愈66例,占55%;显效39例,占32保担ィ缓米7保担ィ总有效率为100%。手法治疗次数,最少为12次,多为1~5次。治愈者5个月后随访8例均未复发。

5讨论

5.1我院"脊柱相关病"研究治疗组在诊治寰枢关节紊乱症中发现,以偏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很多曾被他院诊为"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笔者认为这些病症的根源均为寰枢关节紊乱症所致。采用"治脊疗法"就能治好这些病症,偏头痛这个医界顽症就能被突破。

5.2颈部软组织劳损是诱发因素和发病基础:肩胛提肌起于C1~4横突,止于肩胛骨内上角,夹肌及最长肌均止于上颈推横突和乳突,椎枕肌其中头后大直肌起于C2棘突,止于枕骨下颈线的外侧部,头下斜肌起于C2棘突,止于寰椎横突等,上述肌肉一侧劳损时就会渗出、水肿、痉挛,在转颈时极易牵拉C2,导致C2上关节突向患侧偏歪,即表现患侧上颈部酸胀痛、压痛及肩胛骨内上角处酸胀压痛,C2偏歪突出或饱满感,头向健侧歪斜。

5.3本病好发于寰枢椎之间是由于其骨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寰枢关节结构极不稳定。无椎间盘,无椎体,被寰齿关节所代替,以完成旋转功能,在整个颈部完全旋转过程中占50%。寰枢关节居前,与寰齿关节构成的等腰三角形底角很锐,即寰枢关节后分的力臂很长,这种不稳定的生理力学结构极易导致以寰齿关节为圆心、寰枢关节向一侧错位偏歪(即半脱位)。

5.4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本组青壮年111例,占92保矗担ィ女性是男性的4倍,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青壮年长时间低头学习工作,女性长时间低头打毛线,易致椎枕肌疲劳;青壮年干活多易劳累,易入眠,对枕头高矮多不重视,儿童也不知道正确用枕,长时间斜颈看电视等等情况都可导致颈部肌劳损痉挛,C2活动度最大,也最易被痉挛的肌肉牵拉而致错位,因此劳累时发病,较好休息不劳损时,该病有自愈倾向,所以慢性反复发作性表现是偏头痛的特点。

5.5寰枢关节错位是导致临床症状的主要病因:

5.5此病诊断依据中必须有C2偏歪的体征,偏歪一旦矫正,偏头痛等症状均可立即消失或显著缓解就是明证。光治软组织劳损,虽也有效,但不能彻底根治。

5.5.2由于寰枢关节错位,偏侧肌劳损局部水肿痉挛,椎间孔变窄,可导致枕大小神经受卡压、牵拉、刺激,其分布的枕项及耳后上的皮肤发生神经痛,表现为患侧后头痛、偏头痛、耳颞部痛、侧顶痛。由于通过神经末梢触突吻合影响到三叉神经的眼支额神经眶上神经,表现为前头痛、眼胀痛等。局部劳损错位还可刺激该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网导致颅内患侧脑血管痉挛缺血,产生血管搏动性偏头痛。

5.5.3关于头胀、眼胀、视物模糊等症状,可能是由于错位,患侧椎动脉通过错位的C1~2横突孔时被扭曲、受压、痉挛变窄,血流不畅,特别是在转动头颈时,导致椎---基底动脉,内听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耳鸣、耳聋、共济失调,及脑干、基底节区等处腔隙性脑梗塞。与椎动脉伴行的椎静脉回流亦会受阻不畅,使颅内淤血,出现头昏脑胀等症状。

6疗效分析

6.1慢性反复发作性偏侧头痛者,如能确定同时患有寰枢关节紊乱症,则采用治脊疗法就能有效,总有效率100%,治愈率和显效率达87保担ィ无一例病人症状加重。

6保病≈渭沽品ㄖ校手法复位是关键,治疗软组织劳损是基础。若一旦复位成功,软组织劳损点仍要继续治疗2~3次,以防复发。若复位困难则先治软组织劳损,可提高复位的成功率。

6.3治脊复位成功,病人自我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和痛点自我按摩,以及相当于患者拳高的枕头,避免长时间低头作业,长时间颈视物对于预防复发仍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劳损患侧错位
静力劳损在体育保健学中的预防与康复干预研究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足部按摩(十六)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