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捏脊疗法益气健脾作用的临床探讨

2000-06-04杨小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0年1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疗程

杨小平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院(450004)

关键词按摩手法捏脊法作用机理益气健脾

在消化系统常见病证中,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证较为多见,在服用相关的药物治疗时,又常常收效欠佳,尤其是患有腹胀、纳差、脘闷、胁痛等症,药物治疗有时难以见效。根据临证经验,笔者采用了中药配合捏脊疗法治疗脾胃虚弱证或肝郁脾虚证的见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两法合用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单纯服中药者,说明捏脊疗法具有益气健脾、疏导气机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ス补鄄觳∪36例,采用随机接诊以3:1比例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最长4.5年,最短0.8年,平均1.65年;门诊8例,住院19例。对照组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0岁,平均35.6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0.6年,平均1.82年;门诊3例,住院6例。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等项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2病例选择标准ブ幸奖嬷け曜及凑铡吨幸┬乱┝俅惭芯恐傅荚则》中脾虚证和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ノ饕秸锒媳曜迹罕咀楣惭≡衤性肝炎14例,早期肝硬化13例,慢性胃炎7例,慢性结肠炎2例,其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0版)中的相关诊断。具体分布见表Ⅰ。

3治疗方法

3.1对照组:每天服用人参健脾丸(河南省禹州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980933),每次9克,每日2次,45天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服药前后记录症状变化情况。

3.2治疗组:每天服用人参健脾丸(同上),每次9克,每天2次,同时接受捏脊疗法。

3.3捏脊手法:病人取俯卧位暴露腰背部,医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双手呈平握拳状,沿脊柱及脊柱旁开0.5寸处,从骶尾处开始,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提起皮肤,向上方推、捻、提、放,使皮肤连续的卷起如水浪一样向前波动,直至大椎穴处。一般先中间,后左侧,再右侧,各捏1次为1遍,每次共捏3遍。15天为1个疗程,第1疗程每日捏1次;第2疗程隔日捏1次;第3疗程每周捏2次。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及每疗程结束后记录症状变化情况。

4治疗结果ネü治疗观察36例病人,治疗但主要症状消失率在97%以上,而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详见表Ⅱ。

讨论

5.1捏脊疗法原属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有以按遈(按摩)治疗"痿厥寒热"及"经络不通"所致的"不仁"之疾的论述。隋唐时期太医院还设有按摩专科。至明清时期亦有总结应用推拿的专著出现。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捏脊疗法广为医者所用。

5.2祖国医学认为捏脊疗法的推、捻、提、放等手法,直接作用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和督脉,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起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及舒通经脉的作用,从而达到气血平和、各脏器官协调共济、阴阳平衡、祛病健身的目的。

5.3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多与饮食、情志、劳累有关。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克脾土;劳累过度,损耗气血,久之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而发病。捏脊疗法可以疏畅气血,通达筋脉,益气和(活)血,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故可使气机舒畅,脾胃得健,病去体康。

5.4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是通过手法的机械刺激直接施治于人体体表而起着治疗作用。首先通过刺激体表局部组织,增加局部供血,改善微循环,改善细胞供氧和组织代谢,减少有害废物的产生;其次手法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至下丘脑,其冲动引起下丘脑分泌和释放各种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和脑干,通过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胶状质释放脑啡肽,而且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手法刺激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维持人体防御机能的平衡。

5.5接受捏脊疗法的最初几天,患者局部可有红肿疼痛的感觉,但每次按摩后,可使病人获得舒适感和放松,可能与按摩刺激,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增多有关,渐被病人所接受,经过追踪观察坚持捏脊疗法,半年以上的患者,很少感冒,食欲尚好,说明捏脊疗法确有祛病强身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疗程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高手在民间 秘方药专治疑难病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