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面临网络挑战
2000-05-05钱有玉
钱有玉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网络教育是解决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然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教师素质却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虽然越来越多,但并不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因此,网络环境对教師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网络的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具备网络教育条件下的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并由此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
我们先来看看现有的教学过程:教师先研究教材→确立教学目的→制定辅助教学的大容量灌输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演示或练习)→分析反馈。即从教材出发,千方百计地演绎教材的设计意图,进而形成“电灌+人灌”的电子黑板教学模式,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反应,学生偶尔闪烁的创新火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泯灭。虽然教学中教师也有因材施教、直观动画教学,但并未达到“不愤不启”的教学境界。
如果我们把上述教学过程调整为:学生发展背景、适宜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学习材料→学生发展进步的问题→确立教学目的→制定辅助教学的分层协作教学策略、选择辅助的恰当时机→实施课堂合作教学(搜索查询或整理组合)→分析反馈。
显然,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组织结构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它改变了教学的出发点,也就产生了教师创新的源泉,这种情况下的创新向教师的教学观提出了新挑战:诸如:以“学”定“教”的教学观教学相长的合作方式、自主探索的实践学习、多种感官参与的认知心理等,都远远超出技术学习的范畴,这自然也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必须自觉地加强教学观念的研究和转变,特别是对学生认知心理结构和规律的理解以及了解兴趣控制的应用理论:否则,就会造成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为手段而手段,不为重点、难点而辅之,以致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第二,材料的选择、辅助时机的恰当选择,创设了学生“不悱不发”的创新情境;并且随着教学进程的展开,学生的个性问题(当然也包括认知心理、道德品质和能力问题)得到有针对性和具体地解决,这就为教师借助媒体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教材和学生的发展空间,而且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协作发展空间,更体现在学生个体认知心理诸方面的全方位发展空间:对比两种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前者的创新受陈旧教学观念制约,学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创新的层次是有限的、不充分的;而后者的创新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指导下,既有教师的启发、学生主体的自发,又有学生与媒体交互并发生碰撞。诚然,这种人机交互中碰撞的频率越大,认知创新越充分,对教师教学观的更新和教学技术行为的优化的要求就越高:比如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长方体的认识》.学生对整体的认识可以通过实物直观感知,但对“棱长”的认识却有些模糊,对不同旋转情况下的长、宽高更难把握,即使用手摸一摸也很难感知准确,这时如果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困惑,通过动迪闪烁每一条棱.甚至不同学生同步调用不同放置时的长、宽、高的变化进行对比,就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又如.用多媒体教《沁园春·长沙》,教师试当“导演”,设计如下镜头:全景、特写、近拍、摇拍、闪回蒙太奇、字幕,分别呈现毛泽东“独立寒秋”、“橘子洲秋景”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诗词的内容.使诗词具有画面感和激发性.运用这种手法把学生带入历史的意境.让学生的思维想象具有仿照和创作的特征。
第三,不同媒体的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善于改进教学管理:由于人多机少、网络传输不太快,目前的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较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受教师的控制以致机率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少。探究其根本的原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多半是“家长制”、“单项性”,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和只重“传道、授业、解惑”,学习的民主气氛不浓,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低,发展空间的自由度小,个性的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学导式、探索—发现、情境教育等学习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习兴趣的问题,也改善了学习者的合作关系,学生的主动性参与也进步很多。然而,教学的目标和策略仍然主要依据教材,学生发展的背景和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难以体现网络系统的交互优势。于是在合作理论指导下,实施网络系统分层协作辅助教学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教师的角色也就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惟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限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迫切要求教师能成为自己的学习伙伴、合作者和多种问题的指导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主题、大家分头获取信息、提出不同问题.又可以相互讨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师既要参与又要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例如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是“写一份小传,向不熟悉你的人介绍自己,要能体现你的思想、志趣和为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难免记流水账,读起来会索然无味。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将过去所写的日记调出,回顾自己的生平经历;然后又从自己的电子相册中调出不同时期的照片插人文字;再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名人名言或自己喜欢的歌曲,最后制作成赏心悦目的多媒体形式。这样一来,不只是写出来的作文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而且在作文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还能够把作文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教师在参与和指导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了,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