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字当头创品牌“特”字为上谋发展
2000-04-26徐桂生
徐桂生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高级中学正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
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步伐,赢得各方赞誉。吉林省教委副主任张茵听取学校汇报后,认为这是吉林省独一无二的学校,并为学校《沃土》一书亲自作序;朝鮮考察团到学校考察时说这是个奇迹。
的确,短短5年时间,学校由一所区属普通初中变成吉林地区的热门学校之一,并多次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殊荣,这已在每个江城人心中产生了名牌效应。而在一无贷款、二无大财团赞助、三无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一所占地10万平方米的规模化、现代化的花园式新型学校拔地而起,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强大的冲击波。
魅力何在?就在于学校谋求的浓烈的品牌意识、亮出的鲜明的特色景致。
独具匠心在办学思想上求特色
没有明确目标的发展是盲目的,亦步亦趋的发展是没有风格的。
因此,1993年年初,学校大胆地提出了3年创名牌学校的整体规划,确定了“三名三化三富有”的奋斗目标,即争当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实施教育思想观念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环境现代化;实现精神文明富有、知识人才富有、物质富有;形成了和谐、富有、拼搏、创新的校风。
为提高21世纪国民素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提出要成为培养“一代公民、一代英才、一代伟人”的摇篮,满足跨世纪的各类人才需求。即实现先成人,再成才、成名的层次教育目标。教做人、教本领、有头脑、抓契机和学做人、学本领、有头脑、抓契机成为学校新的教风、学风。
穷国办大教育完全依靠国家,学校发展必然走入怪圈。为了使学校的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学校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给学校的改革注入经济活力。所以,校领导大胆确立学校的基本办学思路:“理顺关系,以德育为主导,教学为中心,经济为基础,上管理,创优质”。
为启动二次跨越,学校将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将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将教育的特性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确定了学校的新目标: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花园式新型学校。
一系列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奋斗目标的设计,使全校师生有了统一的奋斗方向。1994年7月,学校成为吉林省首家公办民助学校。1999年9月,学校又开始探索一条学校与企业、集体与个人共同办学、共同育人的新路。学校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来校任教,有全国教育系统劳模林复明,全国优秀教师尹明述,省特级教师李春隆,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的优秀语文教师高彦春等。30多名新调入的教师平均年龄35岁,学校为这些青年骨干教师解决了住房等后顾之忧,从而为实现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的办学打下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独辟蹊径在管理机制上求特色
创办名牌学校,良好的管理机制不可或缺。这也是学校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保证。
丰满高中一创立,一整套改革措施也纷纷出台。
学校适当地引进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规律和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推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实行四制,即满工作量优化制、双向聘任制、全程淘汰制和待岗培训制。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将风险机制引入教师的管理中,实施家长“一票否决制”,制定教学规程》,使教师在法制轨道上和市场机制的激励下,奋发工作。
职员管理实行四定,即定岗、定量、定酬、定人。
在领导管理机制上,学校设立指挥系统、管理系统、运作系统、指导系统、监督系统。校级领导包到处、学年组,中层领导包到班;健全校务委员会和教工大会制:健全中层以上领导述职制;实施基层分级管理制,打破学科划分的教研组,组建以学年组为实体、教研组并存,对教师、学生实行全方位、全程管理。
为了激励教师,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最大热情,学校又设立了一系列教师奖励制度。按分档累计,经综合评分,对排在前10名者,授予红烛奖。每年评一次,受奖励的教师享受工资进一档待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按分档累计,经综合评分,排在前10名者,可获得新烛奖。有突出教研成果的教师或论文、专著撰写人可获教育教学成果奖。
为了给学生成才铺路、给生活困难的学生插上翅膀,鼓励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减免以及奖励制度:高中入学达一类重点校录取线者免3年伙食费、入学费和住宿费;对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特长生视情况给予入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的减免,并给予200元~1000元的奖学金;对考入北大、清华、科技大学的困难学生提供大学期间全部伙食费和部分学习费用。
打破常规的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师生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独领风骚在教学方法上求特色
素质教育是学校之魂。因此,把以教学为中心具体化为实施三大主导活动,在素质教育上打出优势牌,是学校创品牌的重要举措。
主导教学活动。即以常规教学为主线,教学实验为突破口,实施同步异步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设了微机班、合唱队、舞蹈队、美术班等,有专任教师负责,做到学生的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校注重激发每一位教师的科研热情,加大实验课题研究,探索素质教育新路。1997年,学校成为吉林省第一家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其中学校开设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班被列为原国家教委重点实验项目,顺利实施了14年,现在又开设了语文实验班。
主导教学方法。即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质疑探索法为突破口,实施扩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面向全体,施以同步异步层次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法按年级常规分班,课堂分ABC三个层次教学,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难度不等的问题和教学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考试时,也分ABC三种试卷,要求学生按各自的层次确定必答题和选答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领先和得高分的机会,并体验成功的欢乐。实施同步异步层次教学第二年,学校就出现了大面积丰收,中考成绩列全市前茅。同时,各学科尖子频出,在全国物理、数学、英语竞赛中,学校获得了全省两个第三、1个第二的好成绩。
主导德育活动。即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非智力因素为突破口,实施个别差异性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作为寄宿制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做好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验,培养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个方面健康发展。通过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通过开设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突出个性化教育,学校开设了心理卫生课,以使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除中学生心理障碍;开展德育专题系列化教育活动,利用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此外,为了使那些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在中学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得到更多的关怀,促进其身、心、智的健康发展,学校在实施全方位爱的教育的同时,对特困生实施爱心工程。即学校的每一位领导及教职工都伸出友爱之手,献出一份爱心。他们与特困生结对子,采取一对一的帮助,以师生携手协议书的形式,将教职员工和帮助对象联结起来,给予特困生长期的关怀。
独展风姿在教育科研上求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科研成果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整体实力。为此,学校不断加大教育科研的投入,把着眼点放在科研兴校上。几年来,学校投资近200万元,建立微机室、语音室、电视演播室、闭路电视系统,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同时学校建立教师教育科研奖励机制,在实验课时费、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体现,每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成果奖评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为搞好科研兴校工作,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懂科研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培训规划: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没有正式上岗前要进行教育理论、科普知识、教學方法的培训;上岗不满3年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水平,进修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文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要进行专项培训,加强论著和教育科研转换能力,尽快成为名教师。
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8年来,学校教师所写论文,获国家级奖的17篇,省级奖的285篇。学校共承担21世纪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培养目标的研究》、城市高中办学模式的研究》、仪务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改革实验等13项科研课题。其中,有6项是国家“九五”重点课题,4项是吉林省实验课题,3项是市级九五重点课题。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将继续寻求特色发展之路,以崭新的理念迎接未来的挑战,实现新的历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