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乎神圣的对待

2000-04-26郑立峰

人民教育 2000年11期
关键词:团场兵团学校

郑立峰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也铸造了实施两基的辉煌。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从井冈山、从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一路走来,征尘未洗便开始铸剑为犁、筚路蓝缕;在祖国的西北边疆有这样一批热血青年,他们从翻身解放的土地上,从城市林立的高楼中,在安逸优裕的生活环境里,听从一声神圣的召唤,义无反顾地踏歌而来,从此开始躬耕陇亩、守土有责。

于是,在我们共和国成长的历程中,记载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沧海桑田46载。

在漫长的46年时间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优秀儿女们,在中国西部的戈璧荒滩,在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条葱茏葳蕤的绿色长龙;在漫漫的边境线上,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筑起了一座座永不移动的庄严界碑。

请允许记者用一组数字,来说明兵团人半个世纪的卓越贡献:

一兴建了近200个城镇,开垦出170多块大绿洲、100余公顷良田,治理了100余条河流,修筑了105座水库,8万多公里的渠道,3200多项灌溉工程……在祖国边陲,他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让祖国母亲为此而深感自豪!让我们粗略计算一下,仅将150团及邻近团场栽种的树木,按每株一米间隔排列,就可以绕地球3周以1上。而那条沿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1绵延不断、气:贯长虹的绿色长城,曾经使多少傲慢的西方人惊叹并折服!

——坚守着新疆5000多公里边境线中的2019公里边境线,并长期在那里种政治田,放政治牧。历史可以佐证:58个边境团场,就是58座有生命的界碑。为捍卫每一寸神圣的国土,被称为西北第一团的185团全体干部职工,曾有过战风雨、抗洪魔的惊心动魄的数个不眠之夜,从而避免了因阿拉克别克界缺口改道,而可能造成的数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他属。如今,每当曙光涂满阿尔泰群山的时候,这里总会有一位普通的农工,面向东方,用他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在用石头垒砌的台基旁,将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每当此时,在他背后千余米的地方,举行完升旗仪式的哈萨克斯坦军人,会向他庄严地行注目礼,以表达对这位中国农工深深的敬意。

就是这个特别会战斗、特别能吃苦、甘愿做奉献的英雄群体,在演绎了一幕幕悲壮的英雄史诗之后,近几年,在实施两基的过程中,抒写出了更加辉煌的篇章。

到2000年為止,兵团165个县团级建制的农牧团场,已有125个实现了两基目标,两基人口农牧团场总人口)覆盖率已达81.91%;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6%和102.73%,辍学率分别降到0.18%和1.01%,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2.65%;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04%,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4.16%;15周岁人口文盲率仅为0.23%,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19%,复盲率仅为0.32%。在1995年至1999年期间,兵团农牧团场中小学基建的投入为6.7亿元,新建、改建校舍83.75万平方米,危房率由实施两基前的18%下降到1999年的3%。

数字是枯燥的,然而事实是感人的。兵团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在西北边陲创造的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已一字一句地载入了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中。

在兵团实施两基临近尾声的时候,记者来到兵团进行了采访。所到之处,亲眼见到:团场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最先进的设备也属学校。

难不倒的兵团人,摧不垮的军垦魂,党委的坚强意志,能化解一切艰难险阻,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兵团采访时,听到最多的是这样一段顺口溜: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要纳税;是企业,办社会;是农民,入工会。这一段顺口溜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兵团的特殊性。据兵团有关部门介绍,兵团每年要支付40多万元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支付大量的社会事业费用,还要给国家和地方缴纳10多亿元的税金……因此,兵团企业和职工的负担是十分沉重的。

兵团农牧团场大多分布于少、边、穷地区,即被人们俗称为三到头路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的地方。农牧团场居住分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且自然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兵团的支柱产业是农业,虽然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多方面的影响,因而农业的基础较为薄弱。

兵团基础教育曾经一度辉煌过,那是在1966年,中小学数量达到1264所,在校学生数将近18万多,但这一盛况很快在变革中遭到破坏。从1982年兵团恢复后,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迅速改善,但自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兵团大规模水土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引进内地新职工,从而带来了适龄儿童少年急剧增多的问题,兵团的基础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兵团中小学的办学经费,除中央社会性和政策性补贴外,尚有30%~40%要由农牧团场以微薄的利润填平补齐。由于历史的原因,兵团的基础教育先天不足、欠账较多,直到进入90年代初期,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科书的四个一现象,还有黑屋子,土台子,里面一群泥孩子的三个子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兵团要在本世纪末将占农牧团场80%以上的人口地区实现两基目标,谈何容易!

面对异常严峻的挑战,这支被誉为难不倒的兵团人和摧不垮的军垦魂的特殊部队,又一次无畏地向困难发起了新的进攻。

决策者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着两基工作的实施力度。

兵团的决策者是这样认识的: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在兵团这样一个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95%的特大型生产建设集团里,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两基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基的实施,应该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当务之急。令人可喜的是,在兵团这样一个有着高度组织纪律性、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准军事化的特殊组织里,你只要将俩基的实施定位为党政行为,定位为一把手工程,那么,兵团的两基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为此,兵团党委要求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各自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思想认识,上、组织领导上、财力物力上、制度管理上、部门配合上给予保证。在这方面,他们采取并强化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兵团、师局、团场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必须担任组长,负主要责任:作为工作实体,必须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或进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两基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具体问题。

第二,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兵团党委要求利用一切形式和媒介,广泛宣传实施两基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步骤,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造成兵团上下、男女老少同心协力关注两基的局面。

第三,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兵团党委进一步明确:两基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党政行为,各级党委以及各级计划、财务、建设、统计、公安、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党政职能部门和群众团体,必须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主动配合两基工作,办实事、办好事,特事特办、好事快办。

第四,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兵团党委要求:计划部门必须要将实施两基纳入兵团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优先安排;财务部门必须努力筹措并及时下拨两基经费;各级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两基投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宁肯放慢一点经济的发展速度,将其他事情放一放,也要确保两基资金的足额到位并稳步增长。

第五,科学管理,落实责任。坚持依法治教,建立、健全两基工作的法规和制度,坚持实行俩基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将职责与任务逐级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考核,落实奖励。

第六,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对于两基的各项指标不打折扣、不降标准、从严要求;两基的实施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允许弄虚作假:两基的规划与实施,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

军令如山。一连串硬性、严厉的措辞,充分表明了兵团党委对待两基的态度。在兵团领导眼里,实施两基,没有价钱可讲,没有退路可走。

党委的意志一旦形成了,就能骤变成强大的指挥力量,就能化解一切艰难险阻,就能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这一切,在兵团两基实施的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老大难,难不住,老大,领导率先垂范,作风雷厉风行,这就是兵团的优势所在。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在兵团,这个老大就是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就是各级党政一把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两基,具有更大、更强的工作力度。

雄伟的阿拉套山把它的冷峻、苍凉用戈壁向前伸展,放眼10多公里处,却被一片生命的绿洲所代替,农5师84团就驻扎在这里。

这片绿色中的学校,在1997年以前还让人心酸不已。比如那间教室,还是1974年教职员工和学生亲手盖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风吹雨打,已是危如累卵;教室后墙垒有10多个土垛子,为的是顶住随时可能坍塌的危墙,师生们形象地称之为牛顶墙;许多教室的房梁上都有蝙蝠筑巢,蝙蝠出没如入无人之境,人们称为蝙蝠绕梁。

面对此情此景,团党委一班人坐不住了,他们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建一所新的学校。

那段日子,团领导可真是操碎了心。

1998年10月28日这一天,是84团人喜庆的日子,崭新而漂亮的学校梦一般展现在人们面前。投资345万元、建筑面积5262平方米的小学教学楼和中学教学楼,终于竣工了。团场的干部职工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学校,人们用爆竹、锣鼓、欢声笑语,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庆贺新学校的落成。

对于兵团实施两基目标来说,这还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随后,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投资150万元建设了水暖设施,投资30万元建起了学校的大门、围墙、水泥地坪和篮球场,紧接着又投资17万元建起了计算机教室。一件件,一桩桩,自1997年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84团投入学校建设的资金,累计有600余万元。对于一个仅有万余人口、经济并不发达的团场来说,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需要党政领导多大的胆识啊!

团政委崔敏勤,为了校园绿化,马不停蹄地做规划、做安排,并亲自参加学校的植树义务劳动;学校建设缺少资金,他又和团长带头一次捐献出2500元。

团长吕国柱,为了学校的发展,也是身心投入、无私奉献。在烈日当头时,他来到教学楼施工现场,细心地检查工程质量;教学楼落成后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暖气片跑水,他第一个赶到学校,检查出原因后,又调来施工队紧急抢修;學校期末考试时,他来学校巡视。

吕国柱就是这样,一年四季总有脚步印在校园;无论风霜雨雪,人们总能在学校里看到他熟悉的身影。

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农5师。1999年9月新学期开学,师民族中学有118名学生未能来校报到。师长余继志立即要求有关部门到每个学生家庭了解情况,紧急动员学生返校。当他了解到这批民族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时,随即作指示免除了这些学生的杂费和课本费。经过9天时间的努力,118名学生全部回到了校园。

农3师副师长卡德尔·拜克的足迹,已踏遍了团场的各个角落;农4师副政委黄奇龙,抱着骨折的胳膊下连队检查扫盲工作;农7师125团政委傅爱琴,为了摸清文盲人员底数,亲自带队到连队,挨家挨户核查青壮年人员的户籍;农1师2团团长蒋培山,亲自坐镇学校教学楼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农10师186团政委王庆德,只要是与两基有关的工作,他事必躬亲,甚至亲自为学校打建水泥地坪……

团长孙天佑、政委何黎明抓两基的事迹,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在塔里木河的末端,靠近死亡之海罗布泊的农2师35团,素有风头水屋之称,自然环境和条件之恶劣可想而知。团部学校校园内,遍地黄沙,校舍破旧。团长孙天佑硬是带领全团干部职工,将校园地面整体挖沙填土达60公分厚,并用一年多时间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这之后,孙天佑调任30团团长,他又带领党委一班人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筹划、奔忙,当年即完成了学校的综合楼、多功能教室、校园地坪、花池等工程的施工。在他的努力下,两个团先后通过了两基验收。农3师48团政委何黎明,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将学校建设成了花园式学校。此前,何黎明在46团任政委时,既抓学校硬件建设,又抓办学行为规范、扫盲巩固提高和档案资料建设,使得该团提前一年实现了两基目标。

为加强对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指导,兵团教委主任阎龙喜、副主任王宇科,在1998年7月份,用了24天时间,一次行程7500公里,对当年16个项目团场逐一检查、指导。在检查途中,因发生车祸,阎主任身负重伤。在住院治疗的情况下,阎主任仍然在病房里主持召开项目师的反馈会议,并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兵团教委主任以身作则,深深感动了项目师的各位领导。

兵团团场大多地处偏僻、路途遥远、路况很差。且不谈时有遭遇车祸的危险,单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五脏六腑在肚子里跳的三跳路,兵团教委的大部分同志,每年就要走上几十天乃至200余天。兵团教委总共不到30名干部,却管理着近千所学校,40多万名在校学生以及4万多名教职员工,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里,还应提到兵团主管教育工作的原副司令伯塔依·库平。在他心里,两基已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到一地,他都必先过问俩基的实施,必先到学校了解情况,到学校的施工现场去察看,哪怕只是看,上一眼,也会让他感到踏实。他在退休前的几年,每年至少要检查七八十个团场的两基工作,而且越是偏僻、越是艰苦的团场,他去的次数越多,过问得也越细。

兵团主管教育的现任副司令员华士,在任农7师师长时,就已让农7师提前实现了两基目标。如今,他担任了领导全兵团两基工作最后冲刺的重任,又把目光瞄向了两基的巩固与提高。

这就是兵团的特色,这就是兵团的优势:领导率先垂范、作风雷厉风行。兵团人不尚空谈,崇尚的是实干!而行动是干好工作的关键所在。实施两基,兵团人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一切的一切,都付诸于行动之中。尽管前进的路途困难重重,但是兵团人无所畏惧,因为他们迈出的是一个个坚实的脚步。

猜你喜欢

团场兵团学校
加快团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探讨
学校推介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60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
上聚人心 兵团精神领航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兵团公共预算管理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