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学商海放行
2000-02-10
网络与大学教育的蜜月
进入暑期的高校早已远离了往年的静谧。除了忙于补习或进修的学生依旧挥汗如雨,一场制度性变革正分步骤地降临,其意义足以重塑被国人奉为圭臬的文凭教育体系——活力四溢的互联网与大学教育找到了新的契合点,远程教育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最理想的平台。
----今年夏初,教育部正式批准国内31所重点高校(参见资料“31所教育部远程教育试点重点高校名单”)进行远程教育试点。这些学校将有权自主招生、自主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手段,自主调整学籍管理;可能最关键的是,试点高校将有权颁发文凭和学位,其形式和效力均与目前教育部统一发放的并无二致。
----在另外一翼,互联网经济展示了新的商业机会空间。E-learning(网络教育)原本比所谓电子商务更有实实在在的市场前景,而大学学历将为其添上一块引人注目的金字门楣。
----但是,这扇门打开得悄无声息,没有熟悉的市场喧哗和媒体炒作。
----不愿声张是有理由的。“教育改革”一词已经承载了太多的内容,网络教育更把老问题和新争论全部推到前台——这到底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还是与学校教育并行的教育形式?以职业教育或在职教育为主还是也应包括学历教育?更重要的是,它把一个最敏感的题目清楚直白地提了出来:教育能不能以一种大规模的产业化的方式来运营?“试点”就意味着见解冲突和决意尝试。
----今年3月,湖南大学斥资3000万元收购ST石劝业(上交所代码600892)的30%股权,并将注入湖南大学的远程教育项目;今年5月,北京大学与青鸟天桥(600657)宣布联手推出北大在线(www.beida_online.com)。两所大学都名列31所试点高校名单,湖南大学更于去年就与另外三校先行一步进行了试点。
----这只是近来一系列教育与产业联动的举措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两项。它们背后已押上了数目不明的金钱及其他资源,并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网络教育。在互联网的B2C(商家对消费者)、B2B(商家对商家)模式从狂热的云天回归实地时,网络教育正在成为下一个热点。
----“网络教育未来三年内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将像电子商务对商业世界的影响一样巨大。”钱伯斯——最大的网络通信设备生产商思科的CEO、互联网产业最知名的“布道者”之一——6月中旬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告诉台下的200名中国听众。
----对于包括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在内的许多中国听众来说,钱伯斯只是在强调一个已知的前景。早在此前两个月,教育部已发布了一纸《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要求各教育网站要向教育部进行报批,这等于宣告了对网络教育的管辖权;又过了20天,7月5日,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参见资料“《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节选”)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继证券网站领域之后出现的第二部涉及网上管理的行业法规。
----“依照《办法》的规定,今后学校和资质良好的企业可以合作开办远程教育,包括网站和网校,但要事先上报教育部审批,并经工商部门登记。通过审批的学校和企业若建立合资公司,具体持股比例目前由合资双方商定。”教育部科技司张尧学司长在向记者解释这一办法时说。
----这等于试图进入网络教育的外部资本正式获得了“门票”。
中学网络教育率先试水
----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的开拓,始于中学教育领域。
----1996年9月,北京高拓公司与北京101中学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基础教育远程教育网——“101远程教育教学网”(www.chinaedu.com)。次年4月,万恒盛业网络公司也与北京五中开出“五中网校”,现更名为“万恒远程教学网”(www.cyberschool.net.cn)。他们的切入点是一样的——提供中小学生课外补习。
----101中学和五中的网校,属于早期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提供同步教学的课外补习课程,企业提供网上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将教学资源搬上网,并负担网校的费用和日常运营;学校与企业不合资,但学费收入协商分成。
----到1999年,仅在这两个网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已经接近5万人,其中多数是目标指向高考的初、高中生。据万恒盛业总经理付鸣女士介绍,万恒远程教育网的每名学生每学年平均学费1600元左右。如此估算,只要有一万名学生,网校一年就有1600万元收入。这似乎比什么电子商务都稳当得多。
----商业利益弘扬着市场拓展的需求,很快引发了企业与一些名牌中学的合作触网热。在北京,陆续又有北京四中、实验中学、育才学校等重点中学分别上网。
----今年3月,以教育软件起家的企业科利华(600799)和北京师大附中共同斥资500万元,推出了科利华北京—师大附中网校(www.cleverschool.com)。网校由科利华与师大附中的合资公司运作,科利华占六成股权控股。公司里专设教学管理委员会,由师大附中校方负责主持,而整个网校的运作则由科利华负责,其中包括网络技术和市场开发。网校的收入按持股比例分成。目前,科利华正在以同等模式在上海、天津、郑州等城市与当地名校开办网校。
----“教育网站比现在所有的电子商务运作的空间都要大——不需要配送,还有两个盈利点:首先,网校本身收学费;其次,当上网的学生足够多时,无论是网校还是信息类的教育网站,都可以做电子商务。而今后理想的状况是,当电子商务做到相当规模时,还可以让学生免费上学。这是传统学校做不到的。”科利华副总裁郑永柏博士告诉记者。
致命诱惑:正规文凭
----此时,一个远比中学补习更富市场意义的领域也在迅速成长,这就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远程教育试点,旨在发展独立招生、有文凭和学位授予权的远程大学教育。不能不承认,中学网络教育的成功案例,多少对其发育构成了刺激。
----早在1994年底,在当时国家教委的主持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便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开始共同承建。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忠校长率先提出发展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第一个与湖南电信合作,建起了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于1998年推出网上研究生课程进修。
----教育部旋即圈定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四所高校,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几个月后,又批准了北京大学等两所试点院校,而这实质上是今年确定31所试点高校的前奏。其中,清华大学主要以卫星传输为主,互联网传输为辅;北京邮电大学与湖南大学等校合作试验了基于电信宽带网的传输;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合作开出省内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浙江大学主要进行有线电视网的传输试点。
----据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严继昌介绍,目前,清华已经开设远程研究生课程进修,涉及企业管理、民商法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三个专业。到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为止,已经有2500名在校学生。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项目第一批260名学员是在1998年入学的。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员自主选择学习期限,在两到四年内完成规定的15门课程。之后,申请学位者要参加国家举办的同等学历申请学位的统考,一门是外语,另一门是学科综合考试;通过后,再做一篇硕士论文,同时还要提供一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一旦具备上述条件,就能以同等学历获得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
----迄今,已经有几十名学员以两年的最快进度修满了15门课程,并通过或正在参加国家的规定考试,有望顺利进入硕士论文阶段。“中国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培养的第一个硕士学位获得者,就将在这几十人之中产生。”严继昌说。
----上学很容易,清华实行宽进严出,在前一段试点中,只要是本科毕业、工作满三年者,都可以申请学习,无需考试;但是毕业并不容易,学员所要学的课程数比在校研究生还要多2到3门。此外,15门课程仅有2门(次)有补考的机会,如果超过,学员将只能拿到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而不能申请学位。对于远程教学的研究生管理,国家没有特殊政策,清华便按照在校研究生来对待。虽然严继昌不愿透露淘汰率,但承认“这个数字可能相当高”。
----目前,进修清华远程教育研究生课程的学员正在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今年下半年,清华还将开设“大专升本科”的学历教育。据了解,今年在学学生的规模肯定超过3000人。
----当然,以清华为代表的第一批试点的“试验”味道还很重,部分试点校的网络教育课程甚至没有安排入学考试;但是,今年教育部推开的31所高校试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新的制度设计——31所高校都将进行入学考试,其中26所高校将招收高考和成人高考的生源,也可由学校自主考试录取。另外5所将只招收成人高考的生源。
----此外,教育部已经给各校未来的“远程教育学院”以特殊政策,它们中的26所除了可以从全国统考中招生以外,还可以自己命题、自己考试、自己录取,所有试点院校均可以发给学生由自己的校长签发的学历学位证书,而不用再统一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验证——让主管官员们盖章盖得手发麻的时代结束了。不过,大量的具体办法还要有待于各个学校自行在实践中摸索。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要等到明年才可能着手第一轮招生。没有一所学校来得及有一届完整的网校毕业班。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资金饥渴
----1998年以后,当互联网显而易见地成为远程教育的理想平台时,远程教育的试验者们发现,前景很美,但这不是他们能独立完成的事业,因为远程教学教育网站建设的投入惊人地高。
----网络教育对网络带宽资源要求巨大。目前普遍使用的拨号上网,还很难做到实时教学。一般普通家庭最多只能享受到40K左右的传输速率,即使安装了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最大也只能达到128K。依现有的家庭上网条件,接收一小时的实时教学,几乎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北京邮电大学从1997年开始,作为中国电信京津沪粤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宽带实验网的节点单位,进行了两年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的试验,并于1998年8月建设了基于ATM骨干网的实时多媒体授听课系统,以及基于169网的网上教学系统。据北邮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张俊介绍,要做到真正的网上实时互动,最低的速率也要求达到512K。目前通常采用的传输手段是“天地合一”,也就是大数据量跨省的课程传输依然使用卫星。而据某大学介绍,该校目前每年所需租卫星带宽为6至8兆,费用为每兆带宽每年5万美元。
----网上教学投资最大的是电子课件建设。这是将图像、声音和文字以及三维动画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课件的制作量还很少,水平也低,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虚拟实验用教学课件,还有许多空白。再由于目前多种传输手段并用,同一门课程还须做两套传输格式的课件——用于卫星传输的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课件和用于网络传输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课件。课件制作成本很高,一门IP多媒体医学课件的成本目前是6万元至8万元,而DVB格式成本竟高达100多万元,教育部要求的一般IP课件制作标准则是每门课20万元至30万元。据悉,教育部计划做出3500门课的课件,其中教育部投资一部分,其余要寻求多渠道融资。目前许多高校的远程教育投资预算都包含了课件开发,如果一所学校的课程在200门左右,仅这一块就得上亿元投资。
----再者,网络教学要求大容量的数据库资源。据测算,一所大学的数据库的规模,通常是一般门户网站数据库的数倍到数十倍;一门多媒体课件就要占到2000兆左右容量,而学校的总课程门数一般在几百门。再加上数字化图书馆、教师科研论文等电子资料文库,数据库将大得令人吃惊。这是要吃大钱的一项,占到总投资的50%以上。
----此外,远程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是完全意义的不出户教育。目前很多教学手段都难以在网上实现,在线考试也还不具备条件;而由于带宽资源所限,有些学生还不能在家中上课,需要到教学点集中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各校还须建立几十甚至几百个远程教学点,以辅助完成全部教学活动,清华采取的就是这一模式。
----如此算来,几乎每个有点雄心的网校计划都要求数亿元的投资。诸多庞大计划如果全部由教育部投资,全国1000所高校中哪怕只有1/10参与现代远程教育,每个学校按一亿元投入计,也需拨款上百亿元。然而近五年来,教育部倾巨资建设CERNET也才不过四五个亿。依靠政府拨款几近天方夜谭,学校有独立投资能力的也寥寥无几,寻求外部资本,眼下已是迫在眉睫。
模式的竞争
----今年7月,31所试点高校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协作组挂靠在清华大学,组长为清华大学副校长胡东成,秘书长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严继昌。协作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协调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并在协作组之间实施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这相当于建立一个31所网校联盟。
----协作组的出现自有其背景。目前虽然许多试点学校都在忙着建自己的网站,开发自己的教学平台、课件和远程教学点,但更多的学校由于实力有限,显然无力参与这一投入甚巨的竞争。协作组据称是出自一种“内部挖潜”的思路,其目的是促进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与其他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共享,客观上降低各高校的投入。这在高等教育市场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层层障碍的时候,或许是一种“现实的思路”。
----协作组上任“三把火”将于近期点燃,包括推出“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通用网络教育平台”,向成员单位及其他办学机构提供数据中心业务、ISP接入服务和全套网上教育解决方案等服务。该平台的承办者是清华同方,但要接受教育部和清华大学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清华同方还将在全国各地建设150个镜像站点和300个教学站点,协作组内外的学校及教育机构均能有组织地使用这些远程教学资源。
----有关机构将向31所试点高校推荐使用这一平台。日前,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办的“中国大学生——高考招生信息资讯网”已入驻清华网络教育平台,预计不久,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远程教育网和国家人事部主办的培训网也将陆续入驻。
----清华同方总裁陆志成告诉记者:“在中国,每个学校都投几千万元以上建自己的网站是不现实的。我们打算帮助学校兴建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而且将同方的技术资源、清华大学优势等上游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整合。”陆志成还表示,他们只做教育服务提供商(ESP,Education Service Provider),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清华同方为这个计划的先期投资是惊人的——3亿元人民币。
----业界对同方的ESP计划褒贬不一。褒者谓其方便了网校开展业务,贬者讥其利用“协作组”,有垄断之嫌。似乎作为一种回应,陆志成更愿意谈市场取向及同方的优越条件。他说:“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同方目前非在线的业务集中在这个网站中用起来,整合起来。教育网站牵涉的天网、地网、网络安全、在线结算支付、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网站的管理等,甚至包括校园网里的设备,如PC、多媒体电视等产品和技术,同方现在都有。此外,同方作为上市公司,还有融资上的天然优势。”
----虽然同方的种种设想不无吸引人之处,许多试点高校仍然选择了各行其是的路径。7月5日颁布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允许高校与“资质良好的企业”合办教育网站、网校,这对他们不仅是鼓励,更是对其数年来披荆斩棘努力的追认。
----湖南大学领风气之先,于1997年底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开设网络大学。湖南大学的合作者是湖南电信。早期合作时,两家没有合资,属于社会支持教育模式。湖南电信方面保证线路传输畅通,且不收取ISP接入费,湖南大学则负责整个教学的组织管理,有收入后双方对半分成。
----目前,湖南大学已经招有两届共3500名学生,入学时通过简单考核,宽进严出。收费标准是每学分100元。今年由于有可能收支持平,学校已将标准降到每学分50元。校长王柯敏说:“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能只满足收支平衡,要实现良性循环。”
----今年3月,湖南大学旗下原名为湖南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的湖南百泉收购了ST石劝业3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按王柯敏的说法,这是一次“买壳”,目的是将校办产业上市,为网校项目融资。当然,也有人怀疑这只不过是股市炒作的一种说法。石劝业已经沦为ST板块一员,早已丧失配股资格,只有在摘掉ST帽子之后才能增发新股,湖大在股市融资可能还很遥远。
----另有一些大学的选择是直接与上市公司合资。北大与青鸟天桥(600657)合作的产物是北大在线,据说已融资5亿元,其中包括境外的风险投资。复旦大学正在与富华实业(600624)合作建设复旦大学远程教育网,富华实业承担了复旦大学后勤社会化建设,同时两家还将以合资公司形式来运作网站。富华实业的前身也是复旦的校办产业,目前复旦大学持有富华实业32.7%的股份。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大企业包括五矿腾龙(五矿发展600058的控股子公司)、天大天财(0836)、前锋股份(600733)等也正在进入这个领域(参见资料“上市公司网络教育投资概览”)。
----还有的学校从海外获得了融资。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筹备组负责人日前向记者透露,北京大学将于近期与香港Edutime、澳大利亚的Telesat、澳门的Macauweb(澳门万维网)以及国内的华通泰丰公司4家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发中国医学卫星宽频网。Edutime公司、Telesat公司以及澳门万维网三方共投资1亿美元。北京大学医学部出教学资源,华通泰丰公司负责承建。开发合同已于7月下旬在澳门签订。
----如此种种。这是不同模式之间的竞争,谁会胜出暂时还很难判断,因为竞争舞台受教育政策变迁的牵制太深。当种种校企联姻在教育产业化的前沿地带向前拱的时候,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们所竞争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刚刚启动的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还缺少有说服力的统计数字,可资参照的一组数字来自美国。
----据了解,美国现在有44%的高等学校向全社会提供各种远程教育,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约占全日制在校学生的32%;还有21%的高等学校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开展远程教育,而学历学位教育是美国高校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学费与在校学生相仿。
多做少说:理性选择
----但是,教育产业化,至少在决策层面,还是一场相当敏感的争论。操作者们更愿意规避敏感的争论,多做少说。
----据了解,业界关于远程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育盈利与教育主权。
----关于教育能否盈利。反对者最常借用的论据是《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7年10月由国务院颁发)中规定,社会力量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还规定教育机构的收入和利润只能用于继续投资教育,不能用作校外投资。赞成者则说,除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教学阶段和形式都可以是有偿的,当然也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管理和运作。
----关于教育主权是否归学校。无论是反对者还是赞成者都认为,教育主权只能由学校把握。他们的分歧在于,企业能否部分地参与教学管理。反对者认为,如果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将有可能偏离教育规律而一味听从“钱”的安排。赞成者则表示,既然是有偿教育,那么就该提供市场需要的教育,市场不接受的,就该淘汰。
----此外,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已经派生出了更敏感的话题。
----有些在建和已建的校企合资所建股份制公司中,出现了由作为投资方的企业控股的情景,如上述科利华控股60%;还有其他未成熟案例拟定的控股比例在回收投资前高达70%,回收投资后依然占51%。这已经打破了业界有关教学资源提供者必须控股的惯例。
----但很多企业对此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教育与投资其他产业没什么不同,都是要求回报,只是投资教育的回报可允许放慢些而已。他们不能接受仅作为教育产业的被动投资者这个角色。
----尽管企业的想法无可厚非,但业内很多人认为,企业不能太乐观,要当心击鼓传花式的管理:鼓声停,谁也不许再动。人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和证券网站一样,教育网站也身处中国的强政策市。在这方面,证券网站领域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今年3月出台的《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没有证券交易牌照的系统提供商,只能为网上交易提供技术支持,且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券商分成交易手续费。政府的做法自有其考虑,但对于IT人孜孜数年创办的证券网站来说,苦心设计的商业模型立刻被捅了个大窟窿。它们中的多数至今还前途未卜。
----但科利华的郑永柏博士似乎对此看得很开。他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教育软件市场痛苦地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到‘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漫长历程,近几年才走上正轨;相比之下,教育网站几乎是一下子迈进市场化阶段。而且,证券公司不缺钱,而教育缺钱。因此我相信,国内教育改革肯定会再有突破。”
----教育部7月5日颁布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无疑给校企合作开了绿灯。但遗憾的是,教育网站普遍反映,如此重要的一个法规,在正式颁布了几个星期后,竟还没有主要媒体对此作出报道,许多网站甚至还不知道《办法》已经正式颁布。
----这是一次宣传上的无心失误,还是“多做少说”的刻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