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颌面部皮瘘3例
1999-06-14王素菊曹景敏
中国美容医学 1999年3期
王素菊 曹景敏
颌面部位的炎症性病灶,如果经久不愈,应该考虑牙源性面颌部皮瘘的可能。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颌面部皮瘘,均有误诊病史,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9岁~18岁。皮肤病损在颏部1例、左颌下2例(图1)。
病灶直径:1.0cm~1.5cm。均无明显诱因,于上述部位先出现痛性肿块,被诊断为“粉瘤”1例,“脓肿”2例。3例施行切除缝合术后病情反复,病程4月~4年。曾经多家医院,多科(皮肤科、骨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治疗。
我们接诊时根据病史和病变部位分析,并仔细检查了病人,考虑到牙源性皮瘘的可能,经牙体的X线摄影,证实尖周骨质有稀疏区。分别为:11;6;6。经过根管治疗术后1月~2月瘘管自行闭合。
2 讨论
2.1颌面部包块不要忘记病源牙的可能性。尖周炎所致皮瘘,早期多表现为痛性肿块,很易被误诊为急性脓肿,行切开引流,但由于病因未去,病情出现反复,最后形成慢性瘘管,由于此后病源牙炎症已得到引流多缺乏症状,又常被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所致瘘管。如果医生能仔细检查,会发现牙源性病变更贴近面颊部,瘘管也更深,X线摄牙片可以确诊。
2.2慢性尖周炎可发生于不同的牙齿,因此瘘管位置不同(图2)。如下颌切牙在颏部或颏下部,下颌磨牙在下颌部,上颌尖牙在内眦或鼻旁侧,上颌磨牙在外眦或耳前等[1]。
2.3该病的治疗并不复杂。一般情况行简单根管治疗术即可治愈不需拔除患牙。瘘管治愈后6月~12个月方可考虑局部瘢痕切除美容修复手术。
(此文系作者在四军大西京医院进修时所作,并经鲁开化教授审阅,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赵皿,肖明振.牙体病误诊误治,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
收稿日期1999—02—01
编辑/姜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