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姓何干
1999-06-05李游群
李游群
国家为启动消费花了大力气,比如降息,比如稳定物价,比如消费信贷、售楼按揭,比如启动农村市场,但5万多亿的居民存款这头“笼中虎”不仅没有挪窝的意思,反而一个劲儿地增肥。曾几何时,人们还对这头“笼中虎”提心吊胆,生怕它按耐不住使性子跑出来,现在是轰都轰不出来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启动消费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
“打虎不下山”已有多种解释,比如预期看淡、买涨不买跌等。但我想鼓励老百姓花钱的政策不奏效应还有别的原因。老百姓变精了,更加善于保护自己是一方面,政策本身的不合理也不容忽视。一是消费政策低估了消费者群体的消费智慧。现有的消费政策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消费者是一群不知道怎样支配自己的金融资产,怎样决定自己消费取向,需要政府去告诉他们怎样花钱的消费盲,是只听号召的短视者。实际上消费者是懂得趋利避害的理智群体,老百姓的目标是保安全。政策的目标是鼓励花钱,人们为“买”到安全而更加趋向于储蓄。二是消费政策保护消费者力度不够,鼓励消费更多的是为了企业解困、财政增收,因此在操作细节中常常漠视消费者权益。让人家多花钱还不把人当一回事就不好说了。比如“自律价”,降价都不一定能把积压的彩电、汽车全卖出去,还要定一个“保护国家利益”的高价来鼓励消费可能太难了点。打假和反暴利是鼓励消费的另一细节。在假货泛滥的情况下鼓励消费是否有鼓励买假之嫌?不知弄点假钱来买假货商家干不干?还有“降息”。“降息”之所以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企业减轻负担并同时减少居民福利、而不是为改善消费环境增进消费者福利而实施的。住房与汽车的消费信贷其用意差不多也是如此。消费信贷可能减轻厂家资金积压的负担,消费者却要承担二级市场发育不良的风险。三是社会保障状况还很悬乎,经常听说保险公司某一险种停止销售,医疗保险的报销名单有了变化等等。政策变化难以琢磨,老百姓还不敢大块吃肉,不仅怕花明天的钱,甚至都不敢多花今天的钱。存单上有5万多亿的存款,但都不是“闲钱”。只有让明日无忧,才可叫今日无虑。
企业的困难还是鼓励企业自己多花点工夫去解决,有余力的话倒有必要替消费者出把力,比如多弄点高质量的东西。什么政策都盯着老百姓的钱袋,其结果必定是老百姓更加谨慎地看紧自己的钱袋。消费起不来,与百姓何干? (项民摘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