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洲,留在美丽的思念中

1999-01-13李华章

中国三峡建设 1999年4期
关键词:秭归空城新城

李华章

三峡的秋色,在风里炫耀金黄;归州的细雨,在城头飘拂泣声。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屈原故里秭归摘下了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牌子,东迁茅坪新城。这是历史性的大迁徒,是三峡水库将淹没的十一座县城中的第一座。鞭炮声中既有欢喜的喧哗,也有留恋的轻叹。素称“葫芦城”(因城的形状如葫芦而得名)的这只大葫芦,生长了千余年后,忽然间瓜熟蒂落了。昔日热闹的归洲古城,一下子岑寂了许多,寥落了许多,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我们冒着霏霏细雨,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登上了城背后的卧牛山腰,站在残留的古城墙上,鸟瞅着烟雨迷的古城。同行的小韩是土生土长归州人。他介绍说:林归置县近两千年了。秭归城相传称为“刘备城”,系刘备征伐吴国时所筑。《三国志》里有刘备驻兵秭归的记载。此后,晋、隋、唐等朝代均相沿于此设城。到了宋朝端平三年(公元1296),元兵由此而南远征到此,秭归城才从现在的西陵峡北岸迁至江南的南浦(又名南逻口)。清洪武初年又迁城到白沙,“城州三里,门四”。许多年过去了,到了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归州城重迁江北,在刘备故城的废墟上,重建新城。后又几经重建、修葺。现在保留下来的“周五百四十二丈七尺”的秭归城,是清嘉庆九年所建、光绪年间重修的。听罢介绍,不禁叹息,归洲城呵,七次搬迁,真是历尽了沧桑!

远眺长江南岸,传说的“楚王台”,依旧荒芜。“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临风东望,屈原纪念馆的翘角、碧瓦、山门,尽收眼中。屈原词的周围,桔林茂密,在枝叶交叠中,红桔累累,壮丽诱人。我情不自禁地吟咏起千古绝唱《桔颂》的诗句来。人民是非常热爱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秭归新城中专门留下座青山,辟为“屈原公园。”过不了多久,屈原祠也将东迁新址。同秭归县人民一样,成了开发长江,建设三峡的千秋大业,屈原也作了无私奉献,三次迁移,为了三峡库区的移民模范,九泉之下,亦会欣慰矣。

步下山来,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屈原故里”脾楼,红柱黄瓦,依旧耀目。不久,也将竖立在新城的屈原公园。我暗暗思付,人民群众往往冷落了历代的封建帝王,而念念不忘人民的伟大诗人。屈原不朽,屈子的词赋将与日月同辉,永远活在人民大众的心中!

秭归县城原只有0.66平方公里的面积,济济古城的人口却有三万多,楼房相挤,屋檐接屋檐;街道狭窄,三把雨伞躲着过;行人密集,摩肩接踵。有人说,他抽一支香烟可绕全城主要街道逛一圈。如今,我们在雨中漫步街头,不见了攒动的人流,少多了流行的音乐,脚下是空地,抬头见空楼;少了往日热闹的招呼声,少了风味浓郁的叫卖声,街巷里静悄悄的,一片萧瑟气氛,俨然一座空城,令人帐然若失。此刻,只有喝半瓶屈原大曲才能温暖寂寞的心肠。

走进人去楼空的县委、县人民政府大院,却是别一道风景。只见几十个工人正在忙碌,又拆又砌,令人吃惊。香溪镇的郑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为了充分利用归洲城区大县城东迁后的大量空地闲房,今年七月,经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香溪私营经济园”。以“依托老城,发展商贸;以房为本,招商引资;突出特色,辐射鄂西”为指导思想,把园区建成农特产品和小商品集散中心。香溪人民将以库区开放开发为契机,抓住移民大搬迁的机遇,给香溪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把香溪建成经济重镇、脐橙大镇、旅游名镇。你们看,他指着窗外的大院,计划9月28日隆重开园。预计改建200个门面,经营期间免收场地、房屋租费,享受国家关于三峡地区移民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眼下已与宜昌长江市场联合开发,经营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义乌的商品,实行汉正街的价格,辐射秭归兴山,巴东、神林架及渝东的消费市场。年轻的郑书记越讲越起劲,我们听得越来越兴奋,连连称赞,抓住归洲空城淹没前的几年,变“废城”为“活城”,不愧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空城计”。

当我们久久地仁立归州东大门“屈原故里”牌楼前,向右城作深情的最后一瞥时,心潮起伏:历史悠久的葫芦城,留下一片冰心,深埋在地壳里;留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流传在人民的口头上;留下一缕缕乡情,萦绕在老百姓的依恋里。别了,归州城永远留在我们美丽的思念中!

猜你喜欢

秭归空城新城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玉树新城
黄鹤楼下
泰国·曼谷
阴云笼罩新城控股
长江新城
主观故乡
空城
不太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