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文社会科学在“双非”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8-09-13王兴国任纯祥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4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文科科学技术

王兴国 任纯祥

一、人文社会科学在“双非”高校中的地位

1.从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上看,人文社会科学在“双非”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高度分化,二是高度综合。其中,又以高度综合为主要趋势。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等所具有的高度综合性质,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且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当代全球性问题涉及到经济增长的方向和目的,也引发了对自然科学技术的价值定向问题,更必须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义性走向多义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逆性走向不可逆性,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从定域论走向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一。这不仅使人类对客观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化和全面,而且把人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崭新的思维方式的迅速扩散使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鸿沟日趋消失。新的视觉化技术的发展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人的认识能力产生新的飞跃。自然科学技术的概念、方法和手段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渗透,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伦理观念和理论在自然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当代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当代享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正是出现在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汇之处。

既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日趋紧密结合,那么作为培养高级人才和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高等学府,必须认清形势,自觉、主动、积极跟上并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个主要趋势,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或遭历史淘汰。这一点,对学科结构比较单一的“双非”(指非综合性、非文科,下同)高校来说,就更为严峻和紧迫。“双非”高校必须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上,采取切实步骤,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同本校的传统学科相结合。

2.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上看,人文社会科学在“双非”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重理轻文的“双非”高校有些毕业生,虽拥有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外语较好,会用计算机,懂得美元、英镑,但缺少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形象思维能力,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黄河、长城没有深厚感情,对国家和社会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被称为当代的“空心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指出: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应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对学生的修身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要有中国味道,要爱国,要有骨气,绝不能培养黄皮白心的香蕉式的学生。由此可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文理分家、重理轻文的教育模式。对“双非”高校来说,就必须充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的重要地位,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把培养学生“做人”和“做事”很好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3.从提高办学水平上看,人文社会科学在“双非”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各国优秀人才辈出的高等学校几乎都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兼设的综合性大学,极少是单科性学院。世界上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都是文理兼通的有广,博的多学科知识的人。“双非”高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就必须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把其摆在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上来。

二、人文社会科学在“双非”高校中的作用

1.有利于改善学科结构,增强办学的综合实力。

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共生和互生规律:一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或多种学科的共存,有利于彼此的生长。这是因为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互为对方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故而,学科门类多的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都能从学科间共生和互生规律中受益,使办学的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双非”高校大都是单科性学院。其学科的发展因得不到相关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有力支撑而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双非”高校尤其应注意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从而改善学校的学科结构,使学科间共生和互生规律发挥作用,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2.有利于加强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科是技术科学和理科共同的基础,尤其是人文科学被称为“人学”,主要是讲做人的道理的,不会做人,怎能做好事呢!学会做人,就要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同志代表国家教委郑重提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们这几年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考,也是一个重要探索。”因此“双非高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既可起到加强学生基础的作用,又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高等教育努力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双非”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采用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培养与文科相结合的理、工、农、医等专门人才。也可以探索建立一种理、工、农、医等学科同文科两种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内在融合的课程体系。

4.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长时间以来,“双非”高校办学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紧缺,对人文社会科学部所需经费难以保证。适当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开办少量文科专业有利于这些单位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所需的投入较少,依靠挖掘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潜力甚至在短期内不增加投入也可以办起来。这已为许多高校的实践所证明。有些“双非”高校所办文科广开办学途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自身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就是证明。

作者单位:吉林工大人文学院(长春:130025)

责任编辑:邵荚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文科科学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