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合并后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策略

1998-09-12陈士衡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2期
关键词:客体教职工办学

陈士衡

当前我国的大学出现了联合或合并办学的良好态势,这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1996年7月经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协议将原隶属于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城乡建设学院和原隶属于国家建材工业总局的上海建材学院,正式按完全融合的“同济模式”实质性地并入了同济大学,便是这方面的突出实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大学的联合或合并是办学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是大学扩大办学空间与规模,增加办学实力与规模效益,提高办学整体质量和社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大学联合尤其是大学合并,有时会因各校原有的隶属关系、教学科研传统习惯、学科人文环境条件、价值观念和办学目标模式等不尽一致,而产生相互之间摩擦、碰撞与冲突,甚至还会出现工作上不协调的“排斥”、“堵塞”现象,从而导致未能发挥大学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正常开展,伤害或动摇主体大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在重视对合并后的客体大学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主客体大学办学一体化的同时,不能忘记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更是大学优化重组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尽量缩短这段“磨合”的时间过程,促使办学资源朝最有利的方向流动,以充分发挥大学合并后的整体协同效应。

一、高校合并后学校管理文化融合的原则

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它与合并主客体大学自身的办学观念、管理模式、学校素质、行为准则等有关。因此,实施学校管理文化融合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大学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整体性原则。几所高校合并后即成为一个整体,在进行学校管理文化融合时,必须在主体大学办学目标战略的指导下,一视同仁,兼顾主、客体大学的利益,以提高合并后大学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办学社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平稳原则。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涉及到观念的转变,行为方式的调整,这往往会给合并双方尤其是客体大学方面的教职工带来较大的震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较强的舆论导向、增加透明度、加强价值观念的灌输等,来降低学校管理文化融合中造成的震动幅度,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实现平稳过渡。

革新原则。学校管理文化融合是一个以主体大学的优势管理文化影响、引导和改造客体大学管理文化,对客体大学的管理文化进行重塑的过程。但这并非主体大学管理文化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几种合并学校管理文化机械地叠加,而是要结合客体大学的实际和特点,加以提高和创新,塑造出适应大学发展的优秀管理文化,最终实现整体协同的效应目标。

二、高校合并后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过程

1.学校管理文化的识别和鉴定

识别和鉴定学校管理文化,应围绕学校管理文化的以下五大构成要素展开。

大学环境。它是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的最大的影响因素。大学环境孕育和培养了学校管理文化,它决定着学校管理文化的特色和行为特点。大学内部环境的分析,是进行管理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

价值观。它是一所大学最基本的信念和准则,是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也是一所大学主流管理文化的体现。

先进人物。指将大学价值观念人格化后,为全体教职工提供的有形学习楷模,集中体现了学校组织力量所在,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或管理文化中伦理的体现。

校园文化仪典。这些学校管理文化仪式,是大学管理者将价值观念灌输给广大教职工的有力措施。

学校办学管理文化网络。这是大学组织内部的基本联系手段。利用学校办学管理文化网络的运转,可以传播大学的价值观念,保持学校管理文化的生命力。

以上构成要素的分析和综合,是学校管理文化融合策略的选择和实施的重要依据。

2.学校管理文化融合的策略

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要求从各个大学管理文化自身的特点和异同出发,将学校管理文化同大学办学战略目标、办学方式方法、教学科研管理、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教职工的行为激励机制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执行合适的策略进行融合,建立策略实施的信息反馈和监控系统,及时为策略的实施和调整当好参谋。

(1)闪电式策略。是指通过对客体大学的组织结构的全面调整、教职工人员的全方位配置,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客体大学的改组和管理文化的重塑。根据我们的实践,建议如下:第一,学校组织结构的调整。可采用大刀阔斧式的改组,彻底改变客体大学的组织结构,为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奠定扎实的“硬件”基础。在调整的过程中,应根据主体大学办学管理上的需要,结合客体大学的特点,组肄高效的运转机构。第二,学校价值观的传播和灌输。首先,应利用合并主、客体大学原有的校园仪典和学校办学管理文化网络,加强主体大学价值观的宣传和渗透,使客体大学的教职工理解并接受主体大学的价值观。第三,学校教职工人员的配置。在对客体大学进行教职工人员配置,尤其是学校管理层次上主要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配置时,可以合并后主体学校的资深管理人员为主要委任对象。第四,学校激励机制的形成。有必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客体大学教职工进行激励和约束,以稳定学校人才、激发潜能,提高大学工作办事效率。

闪电式策略的选取往往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办学目标战略上的需要。采取这种策略的主体大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应变能力。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对劣势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尤其是对办学不善、业绩较差、学校管理文化微弱的客体大学最为有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客体大学进入预期的运行轨道。

(2)演化式策略。是指把主体大学的管理文化逐步渗透到客体大学中去,对客体大学的管理文化进行重新塑造,达到几种合并学校管理文化相互融合的目的。

第一,加强沟通和联络。通过经常性的宣传,以及各种校园仪典、仪式的举行,突出主体大学的优势,增进几所合并大学教职工的沟通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主体大学优秀的学校管理文化。

第二,实施“台阶式”。对客体大学的调整采用分步骤的、分阶段的方式,保持与价值观的传播同一的步调,避免超前调整,保证各种策略的有效性和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第三,建立有效的控制和反馈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策略的实施效果和产生的影响及时地分析和评价,便于进一步实施和调整,使主、客体大学管理文化的融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这种策略的特点是调整速度比较缓慢,可以及时地掌握信息,对策略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因而,比较适合于对强势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几所合并大学各种不同类型强势管理文化的融合。对这种学校管理文化进行改造和重塑时,如果采取一步到位的策略,由于这种学校管理文化具有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所以,几所合并大学的各种学校管理文化势必产生强烈摩擦,一方面影响策略的实施,另一方面造成气氛紧张,人心浮动,对大学的正常运转不利,因此,宜采用缓慢调整来达到最终目的。

(3)保留式策略。对客体大学只强调其在办学目标和办学战略上与主体大学保持一致,而大体上保留客体大学的管理文化模式,并加以扶持和发展,同时发挥几所合并大学的各种学校管理文化的优势,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这种策略调整较少,局面稳定,主要在于发挥客体大学管理文化的优势,引导几所合并大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3.学校管理文化融合策略的选择

由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学管理文化融合策略的选择应该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影响融合策略选择的因素很多,以下仅就一部分主要因素加以论述:

(1)大学环境。大学环境蕴育了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大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因而,需要在现实的环境条件下,预测大学环境的变化,分析所选择策略的运行程度,灵活机动地实施,及时地反馈并作出适应周边环境变化的调整。

(2)主体大学的办学目标战略。合并客体大学是主体大学的目标发展战略之一,学校管理文化融合应该适应大学办学目标战略要求,同大学的其他要求相结合,达到大学总体优化的目的。

(3)主体大学的实力。学校管理文化的融合是“硬件”和“软件”的重整相结合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后盾。选择学校管理文化融合策略,不可离开主体大学本身的实力,否则,再丰富的策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选择学校管理文化融合策略时,由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实际情况多种多样,在策略的选择及实施过程中,应视具体问题而定,决不可生搬硬套。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两教所

(上海200092)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客体教职工办学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浅议犯罪客体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